分析:互聯網電視的生態VS大內容戰略
佚名
()臺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但風總有停下來的時候,如何避免做那被摔個半死的風口上的豬,這也成為企業思考的問題。
近期,創維旗下的互聯網電視領域玩家酷開就圍繞于此,來了一番思慮并邁出了探索前進的步伐。
今年5月末,酷開召開了一場大屏新價值平臺戰略發布會,其主題為“非生態、大內容”,也就是在業內首先提出“大內容”戰略。會上酷開董事長王志國直接揭露了互聯網電視行業的潛規則——一些企業熱衷于講故事,用生態包裝自己,誤導消費者。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酷開暗指樂視,自此,互聯網電視領域迎來一場的“生態”戰略和“大內容”戰略的PK。
近日,王志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表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如何著陸和再飛,恰好在于避免做風口上的豬,而避免之道取決于能否回歸和專注用戶價值”。
具體而言,酷開所宣稱的“大內容”就是“大數據基礎上巨量內容的整合、優選和個性服務”,它有三大關鍵詞:開放、專業、口碑。并有三個內涵:
其一、基于酷開全國最大的大屏運營平臺優勢和硬件專業優勢,專注用戶需求和價值;其二、以內容的多與新為基礎,但落腳點是基于大數據篩選的品質優勢和個性服務;其三、以內容的完美呈現做硬件。
當然,要做好“大內容”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此酷開拋出三板斧:整合“內容全明星”、“千人千面”的酷開系統和“共振”硬件(酷開以內容的完美呈現來做硬件,酷開電視本質是為大內容而定制的電視)。
在筆者看來,酷開的“大內容”戰略在當前“站在企業角度講資本故事”的生態熱中,無疑是給行業的一瓶清新劑,也是捅破“生態熱”那層看不懂的窗戶紙。畢竟,所謂的生態,更多的是一種概念,有些虛,而只有專注和回歸用戶需求和價值才是根本,才更貼近用戶的真需要,更接地氣。也只有這樣才是整個行業才能回歸到健康的、可持續的、正確的價值方向上來。
從行業角度來看,所謂的“生態”主要是站在企業角度去思考,是一種商業模式,給人的感覺是總有一種資本層面的需要;而“大內容”戰略則是不束縛在企業價值的角度去講生態,而是回歸用戶的互聯網電視內容這一切實需求。比如為用戶提供不止于影視,更包括教育、健康、旅游、購物、游戲等在內的差異化全方位內容。
互聯網電視的“生態”VS“大內容”戰略,感覺就是兩種不同的套路。放在大的互聯網領域,就好比阿里對戰騰訊的路數,阿里擅長玩各種概念,以營銷取勝,高舉高打,而騰訊則真正立足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最終都有所成。又好比一個人的秉性,生態玩法是火性,內容戰略是水性?;鹦?,張揚耀眼,水性,低調務實。火光芒耀眼,水深不可測。究竟就水戰勝火,還是火戰勝水,就看不同的階段,最終會呈現不同的局面。
現實中,酷開也是具備水性條件和實力來一步步讓“大內容”理念落地??衢_有電視硬件,有全國第一大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酷開系統,如今使用酷開系統用戶達到1700萬,日均訪問達到2億次。
此外,酷開是互聯網電視主要品牌中唯一的“專業科班出身”,還有全國最大的大屏運營平臺。而且要做大內容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于是酷開與眾多的合作伙伴開放共享,強化內容的品質優勢和個性服務。再加上酷開有創維這棵大樹,短期內沒有上市融資的壓力。這些能讓酷開真正沉下心來做“大內容”。畢竟,做內容是需要日積月累,是苦活、累活。這就如同不上市的華為,能夠有條件始終專注于核心業務,最終取得成功。
總之,生態固然是一個好東西,但只是看著性感,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且也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生態能力,做互聯網電視的企業把與其每天高談闊論言必及“生態”還不如,不談生態,只談內容,這樣消費者才能感覺到,才會care!
正如酷開王志國所言:“非生態、大內容”是一場互聯網電視行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變革。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酷開低調多年后,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點。終于到了反攻的時刻,于是果斷合縱連橫,狠命出擊?;鹦缘臉芬?,這次如何接招?能否接住招兒?還要走幾步再看。不管怎樣,這一次讓互聯網電視領域更熱鬧了。無論樂視亦或酷開、創維,昔日PK別人,今日被別人PK,如是江湖輪回而已!(來源:CNET科技資訊網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