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智能電視花開了,還未到結果豐收時
佚名
()如果說2012年是中國智能電視的元年,2013年可以說是發酵年,那么2014年就應該是爆發年。隨著樂視、小米、愛奇藝、聯想等等的強勢介入,創維、海爾、長虹、康佳等傳統的電視機廠商被倒逼,所有的電視機開始變得越來越概念化,“智能電視”成為電視機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標簽。令人遺憾的是,過去兩年,中國的這些智能電視都不讓我滿意,請下一臺智能電視解決下面7個問題。
問題1:智能電視跟電腦、手機搶用戶?
傻逼才跟電腦、手機搶用戶。從屏幕的角度切入,臺式、筆記本和平板電腦是一種屏幕,手機也是一種屏幕,戶外LED廣告還是一種屏幕,電視機當然是一種屏幕。這是一個多屏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使用任何一種屏幕。移動互聯網日趨成熟的今天,多屏時代最常用的屏幕是手機,電視哪怕是智能電視只能靠邊站。
看起來,搶用戶是不明智的,但這并不意味智能電視搶不了其他。智能電視最能搶到手的,是時間,用戶的時間。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隨著生活場景切換的,在上下班的路上、飯桌旁肯定用手機,在辦公室用電腦和手機,在家里、酒店房間可能是手機可能是電視還可能是電腦……
智能電視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足夠好,好到用戶在家里或者酒店房間少用或者不用電腦和手機。記住,不是搶用戶,智能電視跟電腦、手機搶的是用戶的時間。用自己的大屏、智能體驗、互聯網化和內容及其他精準的搶到用戶那部分屬于電視的時間。
問題2:如何處理政府的監管?
政府最不放心的,就是智能電視的內容。除了色情、暴力,還有涉及政治等等的內容。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當然希望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圍內,這跟報刊、網絡媒體和傳統的廣播電視一樣一樣的。甚至有關部門更害怕,因為一臺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只比一塊電影幕布前和一個廣場上跳舞的人少一些。聚眾的時候,內容如果不可控,人們的情緒和意識就不可控,你懂的。
智能電視除了以往的電視臺頻道節目和點撥內容而外,只有接入更多互聯網的視頻內容(自制節目、劇集和電影),才能更勝一籌。而這恐怕需要互聯網電視牌照,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一共發放了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分別授予了CNTV、百視通、華數、南方傳媒、湖南廣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其中,CNTV、百視通、華數即擁有牌照又具備龐大內容資源的三方,掌握了最大的話語權,90%的電視機品牌都與其三方合作。電視這個行業,因為飛速的互聯網化,政府的監管還沒有反應過來,未來很長時間,智能電視的發展將受此影響。
問題3:是你要給我看什么?還是我看你有什么?
傳統的電視,就是“你要給我看什么”,用戶沒得選。同一個電視臺,《東京愛情故事》第24集播完了,就只能干巴巴的看重播。后來有了錄播機,這是衍生品,沒有在電視本身解決問題。再后來有了可以點播的機頂盒,智能電視應該做到的是兩點:第一,過去一秒鐘,所有電視臺播放的節目內容,我都能隨心所欲的點播出來。
第二,根據用戶的電視觀看時長、內容類型和社交平臺、喜好標簽等,為用戶智能推薦內容。我下班到家,往沙發上一躺,打開智能電視,第一時間的想法就是:來,讓我看看你有什么。我要是關心MH370的最新進展或者是最新最火的韓劇,電視屏幕上呈現的是相關節目內容的推薦,那我沒有理由扔下遙控器再去打開電腦。
問題4:是再次占領客廳還是重回家庭生活的高地?
8090乃至00后都已經拋棄電視了,70后正是人生事業的黃金期估計看電視的也很少,6050和以前的人看電視的可能比較多。智能電視一出現,很多人叫囂著這是電視“再次占領客廳”的機會。這個口號拿來做做品牌營銷還湊合,但是歸結到智能電視的積極意義上,真是腦殘的說法。
一個在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讀大四的90后姑娘上個周五晚上給我發微信說,好想看電視啊。我問為什么。她說今晚有我是歌手啊。我問上網看視頻不是一樣嗎。她說你不覺得看電視才有家的感覺嗎。我問你在哪里。她說在學校宿舍啊。我一下就知道這個寧夏姑娘看我是歌手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她想家了。電視一直代表著家庭生活,倘若除了電視臺頻道節目、互聯網自制內容、瀏覽網頁和像小霸王學習機可以提供的一樣甚至更好的游戲,在家庭KTV、視頻通話和在線教育上還可以有驚喜表現。那么,智能電視真的可以重回家庭生活的高地,加強家人之間的情感維系。
問題5:人機交互的終極體驗是什么?
電視機、機頂盒、遙控器都要改進,智能電視才有可能在人機交互上提升用戶體驗。智能電視是否代表電視史上人機交互的終極體驗,是一個目前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以明確知道的人機交互終極體驗是不用觸控,不用語音,甚至不用眼神,而是意念。
智能電視是智能家居生活的重要部分,比爾蓋茨當年邀請各國領導人參觀并體驗他的高科技豪宅,就展現了其中的發展趨勢。小米電視機有一個11鍵的遙控器,做到了可能的極簡,但人機交互依然毫無驚艷可言。在意念遙控或者不需要遙控器這種東西之前,能不能先有像智能手機一樣或者就是智能手機,人們通過觸控或者語音遙控智能電視?
問題6:是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
硬件的問題不用多說,直接關系到價格。管你是2999還是2499還是將來的1999,智能電視的最低價格直接由硬件卡位。必需的硬件一個都不能說,價格再低總有一個底線,硬件是耗材就有價格,不用那些硬件,電視智能個毛線啊?
軟件現在問題很大,所以顯得重要。很多智能電視現在打著安卓系統的旗號,狂稱開源,啥都能裝。結果在開機、切換等環節的響應速度跟不上,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問題7:互聯網的下一個入口是電視?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入口除了軟件本身,已經完全滲透到硬件。2014年315為什么曝光那些廠商預裝啊,就是因為手機成為很多產品的入口。假設智能電視重新點燃電視行業,一定程度扭轉產能下降的趨勢,也是因為電視成為互聯網的一個新入口。
不要小看電視這個入口,13億中國人,一家人以5口算,每家一臺智能電視,都是2.6億的裝機量。這還不包括酒店、商場、高鐵等等。而且電視所代表的家庭生活,對于視頻通話、在線教育、游戲等互聯網行業的產品需求,明顯是一個可以被重視、值得投入的挖掘點。作為電視行業的上游,需要經受考驗的是,智能電視如何才能與互聯網入口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屬性匹配?這或許也是樂視、小米、愛奇藝、聯想花大力氣研發,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削尖了腦袋要擠進來做智能電視的原因之一。 (來源:鈦媒體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