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繪畫教學初探
白瑩
繪畫教學是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最主要內容之一,繪畫是促進幼兒想象和創造力發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兒借助繪畫活動表現自己對生活、事物的態度,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手段。
一、準備階段
l、學會觀察。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是幼兒認識、理解、創作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幼兒繪畫能力的關鍵。觀察是引導幼兒去“發現、挖掘美,是繪畫活動的基礎。首先,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和習慣。只有引起幼兒的興趣,才能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利用周圍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兒的注意,以引起幼兒觀察的愿望和興趣。其次,學習觀察的方法,提高幼兒觀察的能力。
2、提高欣賞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選擇大量適合幼兒欣賞的事物或作品。通過讓幼兒欣賞各種美術作品、音樂、語言及自然景物、周圍環境等,引導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體驗美的東西。如欣賞美術作品《向日葵》(凡·高)、鋼琴曲《四小天鵝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現在幼兒欣賞水平的幼兒作品等。讓幼兒有大量欣賞的機會,擴大其欣賞面。其次,用對話法指導幼兒欣賞作品。以往長期的灌輸法是教師以自己為中心,將自己掌握的有關美術、音樂、語言等作品的知識灌輸給幼兒,缺乏自身感知和體驗,最終導致審美素質的下降。采用對話法,讓幼兒與教師、作品三者之間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種平等的雙向交流的關系。
二、繪畫創作階段
此階段是幼兒繪畫技能練習和繪畫表現相結合的階段,是相輔相成的。按發現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現美的過程,也就是在觀察、欣賞階段的基礎上,組織幼兒積極主動參與繪畫創作活動。
1、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進行繪畫構思。大班幼兒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知識經驗和具備一定的繪畫技巧。教師充分引導幼兒聯想起已往的知識經驗,指導他們確立創作形象,在腦子里構成一幅畫,并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例:畫故事《龜兔賽跑》,教師先引導幼兒熟悉故事的內容情節,再讓他們邊欣賞故事,邊閉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畫。故事形象鮮明、情節有趣,兔子和烏龜又是幼兒日常物理學中感知過的。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積極展開思維活動,有的按照故事情節設想畫面(如兔子睡覺、做夢、比賽場面等);有的著重按人物情緒設想(如兔子不高興的表情等),每個幼兒都有自己不同的構思,使繪畫內容和形象更為豐富。
2、繪畫實踐階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兒應有不同的要求。
教師應不斷了解、觀察幼兒,起充分的指導作用,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去作畫,成人不應強加繪畫內容。例:畫《活動人》,即請幼兒根據人的動作表演而作畫,整個活動沒有教師示范講解,也沒有統一的繪畫技能要求,而是讓幼兒在直接觀察感受后進行創作活動,并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繪畫要求。其次,為幼兒提供大量繪畫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創作的需要選擇工具和材料。工具的變化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刺激,可以激發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積極性。 例:在故事畫《龜兔賽跑》中,我提供各色掛歷紙、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毛筆等,讓幼兒根據自己創作的需要,選擇工具進行作畫,結果幼兒有的選擇水彩畫,有的選擇蠟筆畫,還有的是剪貼畫、水粉蠟筆畫等。畫法不一,內容卻很豐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法。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來看,在教學中,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和新穎性,對幼兒主體性的積極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我采用手指畫、腳印畫、簡筆畫、寫生畫、意識畫、印畫等多種新穎教學手法,讓幼兒更有興趣地參與活動。例:在一次手指畫教學中,我帶幼兒到一塊大沙地上用手指隨意作畫,幼兒不受畫紙的限制,可以無拘無束地畫,提高了大膽作畫的能力。在活動中,幼兒還創造了許多以前未學過的新形象。在老師的“還可以用什么東西來畫?怎樣完成一幅很大的畫”的啟發下,幼兒就隨手撿了枯樹枝、石塊、小棒等物品,幾個人商商量量地畫了,使幼兒的興趣性明顯增強,并培養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評價作品階段
評價幼兒的作品,我主要從幼兒自評和互評兩方面著手的:
1、幼兒自評。就是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講述自己的繪畫內容和所表達的意思。教師要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和想法,只有當幼兒的講述遇到困難時,教師才可以適當指導。例在《畫音樂》的講評中,有的幼兒用抽象的圖案或冷暖色塊、線條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一時難以表述,教師可引導他說:“你用的這種顏色是冷的還是暖的?感覺怎樣?”“這些線條起伏真大,一會兒上一會下,好像誰在跳舞?”等,逐步讓幼兒學會講述自己的感受。
2、幼兒互評、欣賞。引導幼兒互相觀察、欣賞別人的作品,了解別人作品的內容,并從中體驗到美感,提高幼兒評價能力和審美意識。因為幼兒之間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們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這是一個能動過程。例在簡筆畫《鴨子》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用學習一筆畫的方法畫了鴨子的動態,雖然幼兒畫得不工整,但畫的姿態不一,稚趣可愛。幼兒互相觀看,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并講講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如幼兒說:“他畫的鴨子在睡覺”“我最喜歡那只在跑的鴨子”“那只鴨子只有一條腿”等,有時幼兒的評價并不正確或表面化,教師可引導幼兒從畫面的布置、顏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現等方面來評價作品,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又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