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游戲中探尋幼兒繪畫的新舉措
徐勇翠
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繪畫教學一直是以模仿畫為主,教學方法較為刻板,未能調動大部分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情感。它扭曲了幼兒繪畫的本質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殺了幼兒的天性與創造、自由和情感。在小班幼兒中存在著幼兒繪畫情緒低落、對繪畫不感興趣,繪畫活動時常常有小朋友會叫叫嚷嚷說:“我不會畫”。有的幼兒不是呆呆地坐在那兒,就是淚眼汪汪,不要畫畫。有的甚至因怕畫畫而不愿上幼兒園。
幼兒繪畫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游戲形式。我嘗試對幼兒進行游戲化繪畫教學的探究,結果表明,實施游戲化繪畫教學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可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創作”,使幼兒內在情感得到自然流露,有效培養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從中讓幼兒體驗到繪畫的無限樂趣。在實踐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策略。
一、創設寬松開放的繪畫環境與氛圍
游戲化的繪畫教學活動與以往的繪畫教學最大的區別是: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輕松、自由的游戲氛圍,通過環境的創設、材料的靈活擺放,激發幼兒與同伴以合作的方式參與繪畫活動的積極性。
1.創設美術活動區角,提供豐富而有趣的活動材料
要使繪畫教學游戲化,就要創設與繪畫教學相適應的物質環境,使環境創設具有可參與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繪畫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有一次,我在區角中投放了可愛的小白兔,有的幼兒在兔子旁邊畫了綠綠的小草;有的幼兒畫上了五顏六色的蘑菇;有的印上了嫩嫩的青菜;更有有趣稚拙的情景:美星小朋友在小白兔的臉上畫滿了黑點,并且自言自語地嚷嚷“下雨了,下雨了”,后來他又使勁畫了個大圈,表示“小白兔撐著雨傘”。在這樣開放性的游戲化繪畫活動中,幼兒的繪畫興趣更高了。
2.營造寬松、自由的繪畫氛圍
小班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坐不住。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喜歡邊畫邊講,而且年齡越小,該特點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大膽、無拘無束地表現自我的氛圍,如果老師硬要讓幼兒閉上嘴巴專心作畫,那就會挫傷他們繪畫的積極性,干擾他們的操作;相反,如果老師創設寬松、自由的氛圍,讓幼兒放心地邊畫邊說,那就能激發他們繪畫的興趣,使他們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比如在直線練習中有一個繪畫活動“造籬笆”,我在紙的中間畫了一只兔媽媽和幾只兔寶寶,紙的一角畫了一只狼,繪畫活動“建籬笆”就是用籬笆(短直線)把小兔圍起來,不讓大灰狼抓住。這是一個單一的“直線”練習活動,幼兒很容易因不能堅持而半途而廢或馬虎了事,這時老師可以讓孩子邊畫邊說:“長長的,直直的,長長的,密密的,大灰狼,進不來。”這樣將活動的要求蘊含在簡單的兒歌化的語言中,既增添了活動的興趣,又提高了活動的質量,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多種教學游戲進行繪畫活動
因為這個年齡的幼兒,他們的小肌肉還不發達,注意及興趣也很容易轉移且隨意性大,教師若試圖灌輸繪畫知識和技能,不僅會使幼兒失去繪畫興趣且易使幼兒畫出同一模式的概念畫來。因此,為了讓幼兒感興趣,延長其在活動中的有意注意時間,我運用多種教學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自主地進行活動,大膽地創作、想象,從而在游戲的牽引下產生對活動的興趣。
1.玩色游戲。鮮艷的色彩,幼兒生來就喜歡,但在真正的美術活動中,我發現有90%的幼兒會挑選大紅或大綠,有2%的幼兒會經常用黑色。能夠進行多顏色的輪流或重復使用的幼兒幾乎不到20%,畫面色彩單調。根據幼兒對色彩的感知比形體﹑線條感知要早的特點,我經常為幼兒設計多種多樣的色彩游戲活動,讓幼兒充分地感知色彩,在玩色游戲中,我提供各色顏料,讓他們用瓶蓋、積木、紙團印色玩;用毛線、棉線、小梳子拖色玩;用彩色水筆、棉簽點色玩;用玻璃珠、玩具汽車輪子滾色玩;用吸水性比較強的紙染色玩等等。游戲中,這些材料本身就給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她們歡天喜地,通過多種形式的色彩游戲,把幼兒帶進了藝術的海洋,從中讓幼兒體驗到歡樂,感受到成功,對色彩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孩子學習畫畫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
2.跟畫游戲。繪畫活動“雨傘”中,雨傘的線條很復雜,那怎樣才能讓幼兒獲得成功呢?我便設計“小朋友打電話”的游戲,先教幼兒讓“六個小朋友站好”(在紙上畫六個點),然后讓幼兒跟著我把電話(點與點之間連線)一個個“打通”。等“打電話”游戲做完了,雨傘也畫好了。這種游戲往往可以把比較復雜的內容轉化為簡單、輕松的游戲,非常適合幼兒的特點,而幼兒也愿意跟畫。
3.故事游戲。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且喜歡聽具有情節性的動物之類的故事。于是,我就在繪畫活動中利用故事來吸引幼兒,讓幼兒以角色身份在故事情節中逐步地完成畫面,直到故事結束了,畫也畫完了。這樣可以把一些枯燥的基本功練習變得饒有趣味。如:“幫小羊建籬笆”活動就運用了這個方法,孩子們還會提醒同伴:“你的籬笆太短,大灰狼會跳進來,吃掉小羊!”“老師,你看他的籬笆建得不密,大灰狼會鉆進來的”。通過這樣的教學,孩子們既不會感到練習的枯燥、乏味,也不會馬馬虎虎地對待畫畫。
經過嘗試,我發現幼兒非常喜歡繪畫活動,每當拿到畫筆和紙時,個個喜形于色,很少聽到“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畫得對嗎?”之類話,孩子們都能主動參與,積極地構圖、添畫、涂色,大膽探索,在“假戲真做”中更多地嘗到成功的快樂,并使各方面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