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書法教育校本課程的育人價值

李正庚

[摘要]中國書法教育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形成了獨特的書法教育文化。在今天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中,繼承和發揚古代書法教育的合理內容。組織開發各具特色的書法教育校本教程,對中小學生了解和傳承中國文化、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提高藝術審美趣味等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中小學在開展書法教育時,要認識到它所具有的育人價值,更好地發揮它在學生成長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中小學校;校本課程;書法教育

中國書法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的學校教育。20世紀30—40年代,郭沫若等學者就從甲骨刻辭中發現,商人用甲骨干支表作為范本教學生刻字。陳夢家據此認為,“殷墟出土商代甲骨上的六甲或有商代卜史習刻之作,可證自古以來,六甲為學僮學寫認字的第一課”。自此以后,書法教育貫穿于中國整個古代教育全過程。

豐子愷說:“藝術的主要原則之一,是用感覺領受。感覺中最高的無過于眼和耳。訴于眼的藝術中最純正的不過于書法;訴于耳的藝術中,最純正的不過于音樂。故書法與音樂在一切藝術中占有最高的地位。”通過全面考察中國古代書法教育可以看出,書法教育并不僅僅是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書寫教育,同時還貫穿著審美與道德教育。由于中國書法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價值,書法教育在當代學校教育中仍具有獨特而重要的育人意義。中小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結合校本課程開發,開展書法教育,是促使中小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接受審美教育、陶冶靈魂的比較直觀且有效的途徑之一,對中小學生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

一、有助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質

要練就一手好字、學好書法,首先要認真臨帖,要下功夫才能學到古人書法的妙處。前人謂書法學習“非人磨墨,乃墨磨人”,講的是書法學習是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叛云:“朝學執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此乃至言,初學書者當深戒之。”學習書法貴在勤學苦練,貴在堅持、一絲不茍。蘇軾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書法學習的這種磨煉,無疑對培養學生認真刻苦、細致耐心、意志專一、循序漸進的良好學習習慣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狀況的好壞對以后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影響。現在中小學生學習條件優越、個性突出,但在心理品質方面,如注意力和意志力卻普遍反映不集中,缺乏持久耐性。書法學習可以使他們集中精神,達到相對松弛平和的心境,以增強他們的意志、活躍他們的思維,還可以使其大腦得到全面健康的發育。同時,在書法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對歷代書法名家的講授和介紹,學生可以了解書法家刻苦學習的故事,并認識到古代書法家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于對書法臨習的不斷堅持,進而明白只有苦學、善學、持之以恒,才能逐漸養成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的道理,為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書法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這種耐力、定力,在當今社會普遍浮躁的世風下,尤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通過書法教育,培養中小學生對書法的愛好,使其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樂趣,對培養中小學生的健康心理也有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藝術審美趣味

時下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把書法歸屬于美育范疇,就在于書法本身極具美的因素。宗白華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因此,中國的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是走上了藝術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國書法能夠從實用性書寫活動上升為一門藝術,內在原因就在于漢字書寫合乎藝術要求,優秀的書法作品能夠給人帶來審美愉悅。

從象形字發展而來的中國文字,每一個字的點畫結構就含有美的規律在內,所以不論人們是否自覺地意識到,字寫出來就不僅有一個寫得是否正確的問題,還有一個好看不好看,“美與不美”的問題。從字體看,書法有篆、隸、草、行、楷五種字體,每種字體都有各自的藝術品質。正如孫過庭所言:“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而就每種字體而言,又有多種書體,如行書有二王、宋四家;楷書有魏碑、唐楷,而唐楷之中,又有初唐四家。在中國書法史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書體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各具特色。好的書法作品能讓欣賞者產生美的共鳴,書法教育可以給人以豐富的審美體驗,培育其審美能力。因此,書法被譽為“無聲之音,無形之象”。學生可以透過優秀作品的點畫、結體、章法等具象構成,領略其力感、情感、氣韻、風格等所產生的藝術魅力,并在此感染和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從而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書法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還普遍存在于現實生活環境之中。書法藝術可以說是中小學開設的美術和音樂等藝術課程之外,與他們現實生活接觸最為緊密的藝術形式。從居家布置、街頭廣告到店鋪招牌、門廊對聯等,無不與書法藝術相關。如果缺乏書法素養,我們就會對身邊許多飽含藝術審美情趣的東西熟視無睹。另外,中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幾乎處處都留下了書法藝術的痕跡,其中很多景點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座書法藝術殿堂。如果不懂得書法藝術,游覽者就無法對這些風景名勝產生更深刻的感悟。此外,由于藝術所具有的共性,各門藝術的欣賞有相通的地方,一個中小學生如果有較高的書法素養,也會有助于其對文學、音樂、美術等其他各種藝術欣賞能力的提高。正如林語堂所認為:“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 三、有助于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在對文藝作品進行品評和學習時,古人強調要把客體與創作主體、時代背景等結合起來,進行辯證分析,“知人論世”,即孟子所謂“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書法教育和書法學習也是如此。蘇軾說:“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數千年的傳統也形成了書法審美的一種心理定勢:人品即書品。正如劉熙載所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這里的“人”,是指人的道德、品格、情操、修養等。“書如其人”,并不是把書法等同于人品,而是說歷代流傳下來的優秀書法作品,無不是書法家個人書法藝術、道德價值的集中體現。我們臨摹古人書法范本,首先是要了解書法家個體情況,再進而了解其書法藝術。因此,我們說“書如其人”,是說書法家的作品為我們觀察、了解—個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中小學時期是個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學習知識、掌握各種技能的重要階段。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具體書寫技能教育,還必須從培養人、塑造人的角度來認識它,要明確書法教育“以道立人”的育人價值。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書法學習在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立人”功能。在書法教育過程中,中小學生通過對書法家的了解,加深對書法作品的感悟;又在反復臨摹、學習其書法作品過程中,通過其作品再加深對其人其書的理解,真正體會“書以人傳”的含義。

通過這種“由書到人,再由人到書”的教育方式,學習者便會由衷產生學習效仿的行為,進而在心中對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書法家產生崇敬心情,從而達到“立人”的目的。這種教育是無形的,又是異常深刻的,不管欣賞者、學習者愿意不愿意,其思想情感都會不知不覺地受到觸動,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個體學習者的價值取向的效果。

四、有助于了解和傳承中國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門類,與中國文化有著緊密關系。與別的傳統藝術不同,中國書法的文化特性最為獨特。中國文化對中國書法的影響,使得中國書法能夠從實用性的文字書寫上升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并賦予中國書法文化品位。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對中國書法的影響,使得文字書寫由技上升到道的層面。也正是如此,中國書法匯聚了多種文化信息,可以說中國書法就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正如豐子愷所說:

“中國人都應該學習書法。須知中國的民族精神,寄托在這支毛筆里頭。”作為藝術審美對象的書法,能夠給人以審美愉悅。而作為文化的書法,我們可以通過它來反觀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文化。因此,學校可以通過中國書法來促使中小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可以利用書法教育的優勢在他們中播種下民族文化的種子。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小學的書法教育不但是對書法文化的傳承,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

中國書法的書寫對象是漢字,漢字為中華民族所創造,是中華文明的標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工具。世界上的語言文字眾多,唯獨中國的漢字能夠成為一門書寫藝術,實與漢字本身有極大的關系。就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現實而言,由于漢字書寫被視為簡單的書寫技能教育,而被大多數中小學校排除在課程教育之外。近年來,隨著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尤其是受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影響,中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民族傳統文化。面對這種情況,不少有識之士和媒體呼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這應該說是切中時弊。我們認為,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首先應該加強我們的母語和母語文字教育。母語作為一個民族共同的語言,是維系一個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認同感的重要紐帶。因此,母語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這點看,作為中華民族的通用文字——漢字的識讀與書寫教育,理應得到應有的重視。當然,中小學生學習書法,并不是要求他們都成為書法家,而是讓他們把漢字寫得工整、規范,在寫好漢字的同時,進而認識民族的文化、尋求民族文化認同;并通過對漢字的書寫,體會漢字的獨特魅力,為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漢字文化、漢字書寫藝術感到驕傲和自豪。

著名美學家劉綱紀先生認為:“從小學開始就要重視書法問題,不但要求寫得正確,還要要求寫得美觀,這對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的培養會產生潛移默化的、長遠的影響。如果忽視了它,我認為在對人的教育上是一大損失。”叫中國書法的獨特藝術魅力和文化意蘊,在當今中小學藝術教育中,是別的藝術課程無法取代的。然而現實是,除了北京等少數幾個地方之外,書法教育仍沒有被正式作為中小學課程教育內容。面對這種現實,各個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校本課程開發來進行書法教學,不失為對中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當然,我們強調書法教育校本課程的育人價值,并不是把書法教育單純作為育人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把書法教育中的寫字教育和育人教育結合起來,在寫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發揮書法教育的育人價值,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結合,“技”“道”互進。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