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色調審美淺談
馬建華
內容摘要:油畫色彩中對色調的表現,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它對營造畫面的氣氛、抒發情感、表達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色調的成功運用還能啟迪人們對自然的思考、聯想,引發畫家創造出優美的意境,給人以較高的審美感受。
關 鍵 詞:油畫 色調 意境 審美 由于油畫色彩所具有的豐富性和力度感,因此常被人們形容為繪畫中的交響樂。的確,善于運用好油畫中的色調,既能表現對象豐富的色彩變化及整體氣氛,又能以色抒情、以色傳神,達到形、色、神渾然一體的效果。縱觀油畫,我們可以列舉出許多大師成功地運用色調表現意境的例子,如波提切利、透納、柯羅、列維坦等。畫家們對不同色調的運用,不僅表達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感,同時也給予了人們以不同的審美感受。 一、色調美與畫面整體的關系 調子原是從音樂中借用來的一個術語,是指各音對主音的傾向性,以及各音間的相互關系決定調式的特征。不同的調子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由于情調上的不同表現,產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給人以寧靜、輕柔、朦朧的情調,而后者呈現出的是一片緊張激烈的戰爭場面,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在油畫色彩中,調子是指在一定的光源的籠罩下,各個固有色不同的物體帶有同一色彩傾向,就叫調子或色調。它可從色相上、明度上、純度上、冷暖上進行區分,并可產生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如紅色調、亮色調、鮮色調、暖色調等。不同的色調還能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比如,大紅色調的熱烈、興奮;亮調子的淡雅、華麗;濁調子的含畜、樸素;冷調子的清新、舒暢。不同的畫家擅用不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比如,畢卡索根據表現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的需要,就產生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別運用了憂郁的藍色調、詼諧的粉紅色調、粗獷的黑色調來表現下層人民的荒涼與悲傷,傳達了畫家對平民深深的同情和關注。又如,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也是一位創造色調的大師。他堅持戶外對景寫生,善于捕捉光色氣氛和瞬間印象,他經常面對同一景物按不同時間、季節、光線的變化而隨時調換畫布,并對同一對象作出了準確的記錄,他畫了《草垛》《魯昂教堂》等系列組畫,每組都多達30多幅,且每一幅都能表現出了不同的色調和情緒。例如,我們可以從2004年來我國展出的《印象派畫展》中看到兩幅不同的《魯昂大教堂》,其中一幅《魯昂大教堂》用的是冷色調,在亮灰色的天空襯托下,大教堂顯得陰森沉悶、氣氛憂郁,三個深色的拱門給人以神秘感,從地面反射到暗部的暖色與受天空影響的冷灰色相互交錯,顯示出一種透明、顫動感。而柱子形成的豎線條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門窗產生出強烈的對比和節奏感,整個畫面有一種建筑般的力度感和史詩般的永恒美。而另一幅《魯昂大教堂》,卻給人帶來另外一種感受。在充滿陽光的橙色調中,橘紅、橙色、黃色、赭色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只有畫上面的一小部分是蔚藍色天空,它與建筑物上的暖色塊形成強列的對比,顯得格外清新明朗,整個畫面猶如一首優美的小提琴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溫和舒暢的情緒。從這兩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莫奈不愧是一位色彩大師,他準確地表現出了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光線下的不同色調,將情與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賦予作品以音樂感及詩意。由此可見,調子的合理運用是表現油畫色彩的關鍵所在,是一幅作品的靈魂。 二、色調美與感情的表達 優秀的色彩畫家,不僅能通過對自然的寫生發現色調之美,還能善于發現色調與人的心理情緒感情之間的聯系,以此傳神、寫意,最后使欣賞者受到感染、產生聯想,進入審美的境界。比如,波提切利常用單純微妙的色調表現一種淡淡的憂傷;透納用淡紫灰色調來表現海洋、港口的煙靄、水氣;柯羅喜用銀灰色調表現樹林朦朧的意境美;莫奈多用暖亮色調來表現陽光的燦爛;凡·高癡迷輝煌的黃色調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渴望;高更擅長濃郁飽滿互補色調表現對塔希提島原始、神秘的感受。 我們可以從19世紀俄羅斯畫家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纖夫》中,看到他成功地運用色調來加強對主題的表達。在畫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他運用的是非常明亮的暖調子,但在這暖調子的畫面上絲毫沒有出現溫暖的情調。相反,整個畫面給人感覺到的卻是陽光酷烈,呈現出的是焦黃的色調,襯托出一群衣著破爛、步履艱難,被奴隸般的勞動折磨得筋疲力盡的纖夫們。我們從畫面能隱約感覺到他們的急促的喘氣聲,似乎聽到壓抑低沉的“伏爾加船夫曲”的回聲。所以,亮暖調子在這張畫中所傳達的是一種燥熱的令人窒息的情緒,充分體現了畫家擅長運用色調在表達情緒、主題方面所產生的魅力。 因此,色調是感染人們情感進行無言交流的重要橋梁,它像是一種無形的氣氛和意境,直接訴諸于人們的感情。 三、油畫作品中的以色抒情 “情”是客觀的景與主觀思想情感的統一,是畫家創造的一種特別的藝術境界。比如,草地的嫩綠色,能喚起人們對春天生機勃勃的聯想;麥田的金黃色會令人產生豐收的喜悅;朝霞的色彩使人興奮,感到充滿希望;而暴風雨來臨前的黑灰色的烏云,會使人們產生心情沉悶、壓抑的感覺。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上,要研究它們與人的感情,從而使色彩轉化成有感情的色彩,賦予它們以靈魂。例如,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大漠”的寬廣與“孤煙”聳立所形成的一種形態上的強烈對比,而“長河”與“落日”的交融匯集,更使人感受到了一幅空闊豁達的畫面,它能觸景生情、引人遐想、升華情緒,陶醉在詩情畫意中,最終產生出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感受。
注釋: ①遲軻.西方美術史話.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 ②尚德周.水粉畫淺談.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 ③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鑒賞辭典.1996. ④羅丹藝術論.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