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素描教學之我見
王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藝術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對素描教學也很看重,根據我在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一些不成型經驗,擬對素描教學的各個環節做一個簡單的概括。
關鍵詞:靜物素描形體結構明暗空間質感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行,高中教育事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上近幾年藝術尤其是美術類學科報考的持續升溫,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對我們從事美術教育的人來說,既感到興奮,也感到充滿了挑戰與責任。如何能在新時期、新課改的條件下,結合高中美術特色班的特點,把初中美術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培養更多的美術人才,為高中美術教育打下堅實的素描基礎,已是擺在我們初中美術教師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由于近幾年來學習美術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學生的素質存在著很大差異,有的基礎好,有的基礎較差,這樣那樣的問題較多,學習的態度、積極性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突出的問題入手,進行靈活、求實而又嚴格的教育。我從事美術教育數年來,稍微積累了一點經驗,下面就談一談我在靜物素描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素描基礎教學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解決造型和結構,如果這個主要問題解決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舉步艱艱,遇到幾乎是難以克服的困難,而這恰恰又是在教學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規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確地運用它。
現在的學生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普遍存在著美術基礎差、對形的把握能力弱、對結構缺乏認識、學習主動性較差等問題,但是個體的程度又不一,表現的方式各有差異。如2008年秋天,我接手九年級美術特長班的專業教學。當時,學生的情況是剛開學,暑期經過15天的幾何形體訓練,但普遍基礎較差,有些甚至一點也不會畫。這個學期一共有近20個周的學習時間,而學校安排的課時是一周12課時,時間很少,于是我就分層次教學:1~8周,幾何體靜物組合結構素描;9~10周,靜物素描臨摹;11~13周,靜物素描寫生,主要要求形體結構準確,會找大的明暗關系,增加難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學半開靜物素描,進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時的速寫。第13和20周分別進行靜物素描的考試。應該說,經過暑期的幾何體訓練,在這樣的基礎上這樣的教學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的。
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程設置分階段地向學生講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和其他著名畫家的理論,我歸納為線條、形體、結構、明暗、空間、質感、效果。
一、線條
可在線條講解中理解色交界線、面交界線、外邊線、輪廓線等基本概念,讓學生理解用線條造型。比如用線條來畫物體,首先對物體的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可以用線條結成網和結成面的方法來表示物體體面結構的轉折關系。當一個面轉到一定程度,那個面就成為一條線,也就是線條可以表現體面關系。用一根線表示出其面的關系就應該在這根線的頭尾用心刻畫,同時注意線條的穿插關系和線條的輕重變化。另外,可通過指導欣賞一些用線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體的寫生去感受它。 二、形體
形體就是物體的輪廓線。要掌握形與形的比例、體塊與轉折細節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幾種基本校正法:A.垂直線與水平線的校正法;B.斜線校正法;C.點的校正法;D.對比校正法等。可把各種形體分解歸納成幾種比較簡單的幾何形體。
三、結構
結構即物體的骨架,物體的結構也可理解成物體的構造。可利用線條的穿插、輕重去表現形體、前后、虛實,用水平線、垂直線、中軸線、斜線、切線以及曲線等分析手段來表現出物體的結構關系。
四、明暗
即物體受光以后出現的明暗關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調子、明暗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技法等。要求學生在作畫時,在涂明暗調子的過程中始終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五、空間
靜物素描就是要求學生繪畫時在一維空間的紙面上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讓學生理解實空間和虛空間,注意物體邊緣線的處理、物體投影的處理,注意從明到暗或從暗到明的轉折處,此處是關鍵點,起到表現體積和空間的作用。空間的一般表現法為:前實后虛,主實次虛,互相襯托。
六、質感
即是物體的質感。不同的物體質感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松軟,可利用作畫不同的表現方法塑造出物體的這些特性。例如石膏堅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對比大;又如蘋果光滑,高光強,表面細膩等。
另外,我還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縣、市組織的各類繪畫比賽,在邯鄲市藝術節、邯鄲市小眼睛看大世界、縣級中小學書畫賽、雙愛好才藝比賽、六愛塑魂等美術比賽活動中,有多人次獲得不同的獎項,這樣使學生從相對枯燥的基礎訓練中獲得了一點樂趣,找到了很大的成就感、自豪感。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為接下來的高中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差異很大,我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