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寫生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
謝旭斌 楊軍林
內容摘要:文章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高校美術專業繪畫寫生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問題,提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科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結合起來,進而提高美術專業繪畫寫生教學的成效。
關 鍵 詞:寫生教學 觀察能力 培養 人們認識事物都是從觀察開始,并伴隨著積極的思維。所以,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增長智慧的主要手段。在美術專業繪畫寫生教學中教導學生主動觀察、善于觀察是提高認識、分析和表達藝術造型能力的基礎。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整個教學活動,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由視覺表象進行判斷、比較、選擇和綜合,對寫生描繪對象的各個構成因素進行整體的認識和把握,進而通過繪畫語言(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表現出來。良好的觀察能力是美術造型技能提高的基礎,并且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美術專業教師應全面認識和把握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進而科學地輔導繪畫寫生教學,提高大學生藝術造型表現能力。 一、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寫生教學的前提 在美術專業寫生教學中,通常會出現這種現象,即教師過多地強調繪畫中的“感覺”,讓學生只要跟著感覺畫就可以了。這使學生的觀察往往停留在一般的感覺上,其結果是學生只憑經驗或一般概念入手,達不到訓練目的,其教學效果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認識到“感覺”只是認識過程的開端,是最簡單、低級的心理現象。大學生對寫生對象的這種“感覺”,即簡單注視的認識,反映出特定條件下寫生對象整體形狀的特征,而對物象形狀的結構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生對象與環境的關系等卻不能把握,更不能分析形體的穿插和透視,而問題的關鍵是需要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比如,素描寫生教學中要求學生用線或明暗來分析理解各類形體的結構、組合特征,表現物體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銜接關系及整體的立體效果;而色彩寫生則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自然物象的光源色、環境色和固有色的相互關系,表現豐富、細膩、變化微妙的色彩,體會自然界色彩、形態的各種變化,從而表現作者對自然美抒情的直覺。教師在進行繪畫寫生教學前,要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要擬訂觀察計劃,講述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分析藝術表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作畫時,教師要善于輔導,對錯誤的觀察方法提出修改意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參與積極思維。只有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對物象的認識和表現能力。觀察是受思維影響的,是有意識的、主動而系統的知覺活動,并且是有意知覺的高級形式。其一,學生寫生時的觀察不是消極的簡單注視,而是伴有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要對寫生對象進行比較,分析形體的穿插、透視、構成以及組合關系,提煉和概括形體的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因此,由觀察所得到的知覺印象較一般知覺的印象更鮮明、更細致、更完整。其二,寫生時的觀察除了視覺活動外,還應有聽覺、觸覺等的互動,進而不斷尋找“觀察”與“表現”的統一、協調。 學生作為觀察主體,要在寫生中完美地表現出寫生對象,必須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并能克服年齡小、知識經驗不足的欠缺,能從不尋常的角度(視角)審視常人不太注意的地方,且觀察全面,不遺漏主要細節。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在寫生中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善于把握寫生物象的結構、比例等規律,能迅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敏銳捕捉寫生物象的色彩細微變化及其藝術氛圍,能根據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感受創造性地進行藝術造型表現。另外,觀察能力強的學生注意力較集中,能把觀察目的貫穿始終;觀察能力弱的學生則在上述方面表現較差,更多地體現對某個細部或細節的關心,整體感不強,其表現是很不全面的。 對學生來說,觀察能力存在著個別差異。從觀察的能動性上看,有的學生屬主動觀察型,有的學生屬被動觀察型;從觀察的深度看,有的學生是精細型,有的學生是粗略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寫生教學。 二、科學培養大學生的觀察能力 美術專業大學生的觀察能力處在趨于完善的過程中,具體表現有三點:一是大學生觀察活動受思維的調節,能夠使觀察由表及里、由現象深入到本質;二是能按照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進行觀察,其觀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較中學階段又有所提高;三是大學生觀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已大大提高,且情緒因素對觀察力的干擾也大大降低。大學生觀察力發展的這些特點,使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協調統一。 寫生教學是訓練學生通過描繪寫生對象來鍛煉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專業創作服務。繪畫的過程是要經過反復觀察和不斷嘗試,以選擇適當的表現方法才能完成。因此,美術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感知規律組織寫生教學,以提高和完善他們的觀察能力。高校美術專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明確觀察目的 如前所述,簡單的感覺,不可能對事物有全面、深刻的認識。當教師擺好某組靜物后,未明確提出寫生要求就放任學生自由作畫,多數情況是學生僅能畫出某個概念性輪廓、線條,或者不知從何下筆,也就談不上藝術表現形式。當然,這與學生的注意力大有關系,如注意力不穩定和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是學生不能明確任務,即表現的主題,有的學生表面上說懂了,其實并沒有真正的理解。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觀察能力不到位、不健全。另外,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不同學生提出的繪畫表現層次應在大前提下有所不同,因材施教,以使每位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