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現實主義中發現更真實的現實——觀電影《孔雀》有感
曹倪娜
論文關鍵詞:超現實主義 《孔雀》 電影 現實題材 生活故事 光影效果 特技效果 顧長衛
論文摘要:電影《孔雀》是顧長衛的導演處女作。此片是一部不錯的現實題材電影,表現了平實的生活故事,為諸多影評人肯定。影片沒有怪異的光影效果,沒有過分離奇的劇情,也沒有奇幻特技效果,只有一個個長鏡頭的描述和三個段落的交集互換。但是如果看其中的某些片段,似乎我們又在觀看一個超現實的電影,但其中暗含了一些超現實主義的影子。當然,無論影子是否合適,影片時刻體現了它的特點——電影即是現實。
一、 超現實表現手法帶來的巨大張力
電影通過一個個圖像的變化和傳遞與觀眾進行溝通。圖像傳遞信息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視覺接受的直觀性和同步性。因此.視覺文本與生俱來的簡單直觀的優勢對受眾構成了巨大的誘惑,那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觀看變得不可抗拒。《孔雀》就是由一個個生活圖像組成的,但是仿佛又不是一般家庭的生活行為瘋狂怪異的姐姐、似傻非呆的哥哥、沉默突變的弟弟、不與孩子溝通的父母、麻木的鄰居等等。這些貌似非正常的生活元素.在這里匯集在一起 ,構成了 “超現實主義的真實生活。
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最先在法國興起的一種文藝思潮.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各個領域都被涉及。當時,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滲透在超現實主義文藝的理論和實踐中,這種文藝致力于探討人類經驗的先驗層面.試圖突破符合邏輯與實踐的現實觀念.并把現實觀念與本能、夢、潛意識相糅合 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境界。超現實主義這種美學觀念不受理性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道德觀念束縛它鼓勵藝術家運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原始的;中動和自由意識的釋放。
《孔雀》中的姐姐是個典型的具有夢想的人。當應征傘兵的愿望破滅后 .她自己做了一個降落傘,還在小城的街道上肆無忌憚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夢想.她的臉上露出 閉門”后久違的笑容。她在街道上 飛翔”,周圍一片嘩然。這樣瘋狂的行動即使放在今天 .也絕對是一次 行為藝術”!試想在上世紀70年代 人們剛經歷了文革的浩劫思想還處在混沌的狀態,怎么接受呢7姐姐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遇到了她喜愛的傘兵.所以想應征當傘兵,想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后來夢想破滅。
原本以為姐姐做降落傘.會到遇見傘兵的原野上 —Is翔,和藍天最近距離的接觸祭奠自己純真的愛情 沒想到導演卻安排她在繁華的街道飛翔使她成為世人眼中的怪異分子。姐姐這個形象在片中是超現實主義者的代表.嘗試自主創造,從“夢幻 、”瘋狂”和“愛情” 中獲取 自己靈魂的重生。
超現實主義力圖”創造某種比現實更真實的東西,也就是說某種比描摹所見的事物更有意義的東西”。《孔雀》中姐姐瘋狂的飛翔夢想.最后在母親的追逐下破滅了.但是她已經實現了 “超我”。超現實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集中體現在弗洛伊德關于意識結構分析的觀點中。弗洛伊德在早 期將心理結構劃分 為 “意識 、無意識”兩部分。1 91 2年 ,他提出了 ”本我、自我、超我”這種新的模式:”本我”是屬于一種動物性的本能,是無意識的結構自我 已是意識結構了.它遵循 現實”原則調節 “本我”和外部世界的沖突.壓抑和限制 “本我的非理性 中動;”超我”即良心自我”或 “道德自我”是意識結構的最高層次,負責指導和監督 自我”限制 “本我”。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在無意識領域中, 里畢多”(性沖動)是最有活力的.遵循 “快樂原則”和 “現實原則”.當 里畢多”無法得到滿足時.可以升華.
即由舍卻性的目標而轉向其他高尚的社會目標。姐姐對愛情的沖動.就來源于人本質的內在需求.“自我”的本能需求 (性沖動).當夢想破滅后 這個需求無法得到釋放 .就發生了 — 翔 這個超現實行為一個簡單的街道 — 翔”成為本片唯一 一個快樂節奏旋律的篇章,為本片釋放了一些文藝片的因素。超現實主義手法在這里的運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喚起了我們心中的一些未能實現的沖動。在街道中 — 翔”的姐姐.就如同開屏的孔雀.向世人展現自己的魅力.人們或許驚訝,或許贊許 或許嘲笑,這些都不重要只要開過屏 .就是“孔雀 ”。
二、超現實來源于現實
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路易斯·布努艾爾認為:超現實主義.它是一場充滿詩意的革命性的和倫理性的運動。《孔雀》描寫的是文革后的百姓生活以及人內心的一種追求渴望呈現了一個家庭內部驚心動魄的相互斗爭與自我掙扎。狄爾泰說一部作品的整體要通過局部來了解.局部又須在整體聯系中才能理解,這就是一種解釋的循環。”或從局部去解釋整體.或從整體去理解局部,任何意義的建構總是在二者的互動互生中完成。這部電影從整體看是一個典型的現實主義作品但是從一個個片段的總結卻能看出此片反映了人內心的那種 超現實主義”思想,人的本性就是創造性.社會的發展就是超現實和現實反復交替的過程。
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超現實主義是 由有理想的、并認定通過行動來建立這個世界的年輕人所創立。片中有一個很現實的場景:哥哥拿著 “向曰葵”在紡紗廠門口等待下班的 夢中情人”。這個身體碩大的男人,臉上浮現出欣喜的笑容.拿著比他的頭還大的 花朵”。哥哥是個有過腦病的男人,或許比其他人智商低一點兒但是他居然知道要送給女孩兒花朵.雖然是個向日葵.這點凸顯了超現實的特點,讓我們覺得哥哥是無比聰明的。片中還有個鏡頭.講述了哥哥第一次看見 “夢中情人”時的情景 ,周圍有些男青年騎著自行車帶著他們的 ”女朋友”在哥哥面前經過,并且還表現出對哥哥的不屑。但是這些在自行車上坐著的 “女朋友”們,沒有一個手中拿著花。也許在文革后的小城還不“流行”送花,但是哥哥,這一個智商不正常的人,居然懂得送花.而且還那么大,這點兒不能不使我們關注:哥哥用了超乎時代的東西向姑娘表示愛情。看到這個場景,我突然覺得超現實是一種來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是對現實的美好詮釋。向日葵是很陽光的植物送向日葵 就如同送了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現實主義受西方傳統的寫實藝術影響.所描述的事物盡量符合人們對該事物的真實的視覺感受.這是藝術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之一。只是超現實主義打破了這一傳統.它們往往故意突破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質的感受,將客觀對象的質感進行轉換.形成更深刻的真實,人內心的真實。
超現實也是一種現實,可以說是現實的一種 “先鋒隊”。片中哥哥的形象,就是一種先鋒形象.有一種平民大無畏的思想 (在愛情方面) 凸顯了普通人對愛情的追求,對夢想的追求。這種現實,其實在很多人心中就是夢,或是對人 “本性的沖動,這種;中動被一個 似傻非傻”的哥哥勇敢地表現了出來。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以弗洛伊德的影響為主.同時又加進了象征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影響。現實和超現實在這里融合.形成真現實。
三、真實的美麗
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地區.人類的基本生活規律都是不變的。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藝術摹仿感性事物,感性事物又摹仿 ”理式”.所以藝術是 影子的影子 。電影作為表象世界的影像再現.講述著現實或是超現實的故事.這種現實中不簡單的事是我們眼中的現實,更是 ”超我”境界的一種現實。
《孔雀》本身是一個現實題材的電影但是其中蘊含了很多超現實因素,這些看起來普通卻又怪異的事情,也許才是生活中每天都發生的現實。這個電影看了第一遍,覺得離我們很近就如同發生在我們身邊:看了第二遍.就覺得似乎怪異 ,其中有很多不尋常的因素發生在片中一家人的身上:看了第三遍.突然頓悟,這些事情仿佛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似乎在昨天,似乎在夢中.似乎就在現在。這就是《孔雀》中現實和超現實運用的綜合效果,似真非真,非真又是真的真實夢幻效果。
【1】張首映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999
【2】彭吉象 影視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李友光 超現實視覺文本的接受張力和解釋學空間《以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為例中州學刊,2008(1)
【4】石凱 論超現實主義藝術科學之友, 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