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克都爾木卡姆》中的非常規(guī)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研究
董海燕
摘 要:文章以已出版的《哈密木卡姆》文本為參照,打破以往單純用人耳的聽辨來判斷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的方法,將人耳的聽辨與科學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對《哈密木卡姆》中的第二套樂曲《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為例進行測量和分析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節(jié)拍;節(jié)奏型;非常規(guī)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傳于哈密地區(qū)的哈密市和伊吾縣,因受地理位置、民族宗教、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哈密木卡姆》與其他幾種木卡姆有同有異,具有獨特的風格,是維吾爾木卡姆中重要的地方性木卡姆之一。 從上世紀開始便有許多學者為維吾爾木卡姆的保護和傳承而刻苦鉆研,2005年《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第三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后,從多種角度出發(fā),科學、客觀地保護與傳承各種維吾爾木卡姆更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文章研究的目的
節(jié)拍、節(jié)奏型是木卡姆中重要的表現特征之一,前人對《哈密木卡姆》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所作的研究多為主觀判斷,得出了各種不同的結論,存在很大的爭議。1994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地區(qū)文化處編撰的《哈密木卡姆》中記錄的節(jié)拍主要有 等節(jié)拍,其中 拍的節(jié)奏型主要有: 等①,《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音樂百科全書》以及萬桐書先生的文章《維吾爾族木卡姆的幾種類型及其比較》中都提到《哈密木卡姆》中有 ( )、 ( )等節(jié)拍,節(jié)奏型有②: 馬成翔先生的文章《哈密十二木卡姆音樂研究》中提到《哈密木卡姆》中還有一種比較比較特殊的 拍,即 拍,也可看成是 拍中后一個三拍的二連音,或者是 拍中前一個二拍的三連音。手鼓的打法通常為( 拍) 或( 拍) ③等等。 那么,《哈密木卡姆》中是否存在上述幾種節(jié)拍呢?如果存在的話又是以怎樣的節(jié)拍組合方式存在、是什么樣的節(jié)奏型呢?前人所得出的關于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的結論是否能完整代表《哈密木卡姆》的音樂風格特征?……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決定運用科學的計算機技術和先進的電腦播放軟件,通過與人耳的聽辨相結合,以《哈密木卡姆》的第二套樂曲《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為例,對其中部分爭議較大的樂曲進行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方面測量和分析,并作進一步的證實。
二、測量工具的選擇
在測量過程中,筆者主要使用電腦錄音軟件作為播放工具,現在的錄音軟件功能比較多,據筆者所了解到的錄音軟件主要有用于語音學實驗的Praat軟件、用于MIDI制作的[水果].FL.Studio.6軟件、德國Steinberg公司的Nuendo3加強型專業(yè)錄音棚及影視后期合成系統(tǒng)軟件等,這些軟件基本都大同小異,所以我選擇了自己曾經使用過,而且比較熟悉的德國Steinberg公司的Nuendo3作為播放軟件。其功能主要有: 1、可更加直觀,更加真實地看到音樂的進行、旋律的走向(音頻的走向),發(fā)現音樂不但能夠通過聽覺被判斷,更能夠通過聽覺和視覺的結合對其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更加準確地對音樂的節(jié)奏型、鼓點的強弱進行加以合理的判斷。 2、可精確地顯示音樂中所選擇的點與點之間的時間,這樣的話,就可以運用這些準確的數據客觀而科學地計算出各小節(jié)之間、各拍點之間的比例。 3、可在所選擇的兩點之間迅速、準確地循環(huán)播放,只需要電腦上的快捷鍵即可暫停、播放或回到開頭、結尾等,而不像錄音機或是 CD 播放機那樣需要反復地倒帶,這樣即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 4、可對音頻文件進行無破壞的剪切、粘貼等,還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可以為剪切好的文件染色,予以區(qū)分等等。
三、測量范圍的確定
《哈密木卡姆》共有12套19個分章,含258首樂曲,結構比較龐大,完整演唱全套木卡姆大概需要十幾個小時。所以筆者選擇《哈密木卡姆》中的《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為研究對象,以199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地區(qū)文化處編撰的《哈密木卡姆》文本為主要依據,對其中爭議較大的部分 歌曲進行測量和分析,這些歌曲主要有: 木卡姆名稱 曲目 原譜中所標節(jié)拍 烏魯克都爾木卡姆 (哈伊哈伊約蘭) 安拉,你是主宰 情人啊,讓我圍著你轉 (?。┌⒗胀?啊,親愛的謝爾瓦茲汗
四、音響資料的搜集
客觀完整的音響資料是得出科學合理的音響資料的重要前提。目前已正式出版發(fā)行的《哈密木卡姆》音響資料只有一個版本,所以在測量的過程中以這一版本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筆者所搜集到的部分音響資料,主要有1975年在自治區(qū)廣播電臺的配合下錄制的《哈密木卡姆》;2005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歌舞藝術研究”課題組赴哈密地區(qū)采錄的《哈密木卡姆》;2007年筆者于哈密地區(qū)陶家宮鄉(xiāng)、花園鄉(xiāng)、天山鄉(xiāng)三地分別采錄的三個版本的《哈密木卡姆》。
五、具體測量過程
筆者主要采用對錄音軟件軌道中的音頻文件進行切片處理的方法來作具體分析。在音頻處理軟件中,音頻文件都是以一種波形的形式直觀地展現在電腦屏幕中,縱軸上顯示的是音量的大小,橫軸上顯示的是時間。因此,在這里,時間就被轉化成了可以丈量的長度,以分、秒、小節(jié)等為其主要時間單位。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在最小的范圍內,將時間“切割”成一個一個的片段,通過比較這些片段來得知時間(也就是節(jié)拍)的比例關系,根據這一比例關系,結合人耳的聽辨,得出其所屬的節(jié)奏型。 (一)、對小節(jié)進行劃分:小節(jié)的劃分主要以歌詞的律動和節(jié)奏型的進行規(guī)律為依據?!豆苣究贰返墓?jié)拍和節(jié)奏型比較復雜,但是都比較有規(guī)律,尤其節(jié)奏型,除在高潮或樂曲的結束處稍有變化外,基本的節(jié)奏型是沒有太大變化的,所以以此為依據,筆者對樂曲中的每一小節(jié)都進行了分割。 (二)、對小節(jié)中的每一個拍點進行劃分:對小節(jié)中拍點的確定主要是從大范圍到小范圍進行劃分,主要還是依據節(jié)奏型的發(fā)展趨勢。在對小節(jié)中的每一個拍點進行劃分時,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就是藝人在演唱(奏)中存在的“心板”(即演唱(奏)者內心對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的感受)。因具體情況的需要,有時更多的會強調是樂曲的演唱部分,所以節(jié)奏樂曲的演奏會相對減弱,而這是就會造成以為這一部分沒有拍點的誤解。其實,是表演者在心理數節(jié)拍,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心板”。因此,在確定這部分樂曲的拍點時,一定要做到已經對全曲的節(jié)奏型非常清楚,根據節(jié)奏型的規(guī)律對其進行劃分。 實際的測量過程是比較枯燥,而且有的樂曲由于手鼓的節(jié)拍聲比較小,所以很難迅速地確定其拍點的具體位置,需要反復選點,不斷地進行聽辨,還要注意觀測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的頻譜,使“圖像與人用聽覺聆聽樂聲時的心理反應相一致”④。通過試聽相結合,避免了單憑聽覺可能造成的誤差,使測量過程更加合理化,更具科學性、準確性。 從整個測量過程中發(fā)現,縱使我們的軟件多么先進,數據的計算是多么科學、精確,但真正的點的選擇還是取決于我們人耳聽覺的主觀判斷。因此,這一過程不但是對測量人員對節(jié)拍聽辨能力的一次考驗,更是一次鍛煉。這一過程的學習,使筆者真正地從一個開始時一聽到《哈密木卡姆》就會有“抵觸”心理的“局外人”轉向了不但喜歡聽還喜歡唱,真正愿意為《哈密木卡姆》、為“維吾爾木卡姆”而奉獻力量的“局內人”,并且也經歷了對自己的聽覺重新進行 “格式化”的過程。
六、測量結果的分析
測量工作基本完成后,下一步就是要將大量的測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由于選擇樣本的全面性,個別樂曲因采用了不同的選點方法,所以相對而言數據更多些。面對如此之多的測量數據,筆者先將每首歌曲的每個小節(jié)都進行了分割,然后從每首樂曲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中各截取五小節(jié)至十小節(jié)進行選點和分析。對每首樂曲中開頭、中間、結尾選擇的所有小節(jié)的總長度平均,然后對每小節(jié)中的每一個拍點進行平均,如1—15小節(jié)的第一拍進行平均、1—15小節(jié)的第二拍進行平均等等,這樣從中會發(fā)現有的拍點數據基本相同或相近,差距基本約為0.01—0.02秒,但有的數據卻相差較大,約為0.1—0.2秒,因此把數據相近的拍再做一平均,然后與差別較大的那個數據進行平均,把數據相近的拍看作是一個整數1,看與差別較大的數據比較后得出的是幾個1,如果是兩個1的話,那就是2拍,如果是1.5個1的話,就是1拍半等等,最后根據每一個拍點聽記出每首樂曲的節(jié)奏型。如以2005年版本中的第一首歌曲《安拉,你是主宰》的測量數據為例進行分析。
上圖是《安拉,你是主宰》其中一小節(jié)的切片圖,同樣根據手鼓的拍點將每一小節(jié)切分成了五個部分,將測量樣本中的每一部分平均后,時間長度為: (時間單位為秒) 時長 小節(jié)平均長度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1.588 0.332 0.291 0.290 0.347 0.328 差額 1.628—1.539 0.354—0.318 0.313—0.260 0.317—0.267 0.368—0.310 0.364—0.304 從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四、五部分數據比較接近,將這三部分分別看作是三個1拍,第二、三部分的數據比較接近,但和其它三個部分相比,時間相對偏短,通過計算第一、四、五部分和第二、三部分間平均值的比例關系,來得出第二、三部分的節(jié)拍數。 兩者間的比例0.291/0.336的比值約為0.866/1,所以第二、三部分可以看為是 拍。通過以上數據的比例關系可以得出該樂曲應該由1拍、 拍、 拍、1拍、1拍構成,節(jié)拍組合方式為3+2,但是在目前的樂理教材中同樣尚無涉及這種節(jié)奏型的具體記寫方法,所以暫將其節(jié)奏型標記為:冬大大 冬大,節(jié)拍應該為 構成的 拍。 通過以上測量得出,所測幾個版本中《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的具體節(jié)拍為: 年代 曲名 2005年版本 1994年版本 2007年版本 1975年版本 陶家宮 花園鄉(xiāng) 天山鄉(xiāng) 主啊,我怕你的威風 安拉,你是主宰
情人啊,讓我圍著你轉
(?。┌⒗胀?/p>
啊,親愛的謝爾瓦茲汗
而幾首歌曲的節(jié)奏型則主要以:冬大大 冬大 為主,具體唱(奏)則根據環(huán)境、場合、情緒等各方面的不同進行即興發(fā)揮。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除常規(guī)的 拍以外,其它幾種也節(jié)拍和節(jié)奏型都比較接近5拍,卻和我們平常所見的5拍有所區(qū)別,而且比較復雜。眾所周知,《哈密木卡姆》中絕大多數歌曲源于當地的民歌,而民歌的特點主要是與人民的社會盛會緊密相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更具有更大的即興性,他所需要的是一個“活體”,是一個真正能便于讀譜、利于學唱的文本。因此,為了記譜、讀譜、唱譜的需要,筆者認為應將以上所測得以 拍為基礎,在此之上對音樂時值進行延長或縮短的樂曲節(jié)拍統(tǒng)一標記為 拍。原因具體如下: 第一、機器對音樂的測量是“物理性”的過程、是機械的過程,而樂曲節(jié)拍本身并不是“物理性”的。人的演唱更是是“生理性”的、是“非定量”的,每次的表演似乎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如果純粹地以此為據進行記譜的話,不僅不利于學習者演唱和演奏,更可能會阻擋學習者更好地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那份喜、怒、哀、樂。 第二、樂譜或記譜法只是音樂文化中的一種知覺表象,對于演唱(奏)者而言,樂譜本身只能是為其提供一個認識和演唱(奏)參照。如若只單純地按照樂譜去演唱(奏)的話,整首樂曲就會顯的呆板,風韻蕩然無存。音樂是人創(chuàng)造的,真正的情感源自于人,而人是活物,在真正的演唱(奏)中必然會有一定的彈性、會有伸有縮。 哈密地區(qū),藝人們對木卡姆的學唱多為“口傳心授”或者是聽著磁帶學唱,其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即興性”因素。所以,筆者認為民間音樂應采用“非精確記譜”,將音樂大致提示的音高和大概的節(jié)拍、節(jié)奏型予以記錄。這樣的記譜在基本樂譜符號的揭示下,加上面對面的傳授,更有利于準確傳遞“個性化”、“人性化”的音樂精神。 第三、目前,人們所接觸到的節(jié)拍的記錄多數為均分律動的拍板,而中國民間音樂中多數樂曲的節(jié)拍都是非均分律動的,音符時值是不固定的,而且很多樂曲都存在“猴皮”、“橡皮筋”等彈性節(jié)拍,用傳統(tǒng)的記譜法基本無法標記。 通過以上論證,筆者認為將上述所測節(jié)拍均記寫為 拍較為適合,從而也為讀譜、記譜等提供了的便利。但是,這種5拍又和我們在各種基本樂理教材中提到的常規(guī)的 拍有所區(qū)別,因此,經過與導師多次商榷之后,筆者把這種節(jié)拍確定為“非常規(guī)的復合節(jié)拍”,將以上節(jié)奏型命名為“非常規(guī)節(jié)奏型”。 七、結語 文章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借鑒,將人耳的聽辨和科學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對《烏魯克都爾木卡姆》中爭議較大的部分歌曲中,不同的唱(奏)版本進行測量和分析,并得出具體結論。最后以文本的形式,留予后人一份盡可能準確的,關于《烏魯克都爾木卡姆》部分樂曲節(jié)拍、節(jié)奏型的記錄,把自己的理解留給后人作為參考。真正的實現一個民族音樂學者的責任,為維吾爾木卡姆的傳承和發(fā)展奉獻綿薄之力。
注 釋: ①《哈密木卡姆》m,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地區(qū)文化處編撰,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 ②《維吾爾族木卡姆的幾種類型及其比較》,萬桐書,《新疆藝術》j,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期,第32頁. ③《哈密十二木卡姆音樂研究》,馬成翔,《新疆藝術》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期,第31—32頁. ④《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導論[上]》,沈洽,中國音樂學j1986年第一期,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