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人口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何楠
摘要:人口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鄭州市人口發展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但是,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人口素質偏低,人口結構不穩定,使鄭州人口與經濟發展要求不協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鄭州市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口;經濟;數據分析;關聯度分析 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途徑和機制是極為復雜的,這不僅僅因為經濟發展本身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并由多種因素構成,而且因為人口本身也是具有多種屬性的社會群體。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它可以通過多個能量、信息渠道作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口因素,如數量、質量等所表現的作用也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某種人口狀態是有利或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必須進行具體的綜合分析。 一、鄭州市人口數量的統計分析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鄭州市人口數量的統計分析 人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人口則是生產力和消費力的統一,因此人口數量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為經濟增長提供必要的勞動力發生作用。人口是勞動力的源泉,一定數量的人口構成經濟增長的動力,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大量低質的人口可能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二是通過消費引起的。一定數量人口的衣食住行能夠增加有效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但人口越多,消費量越大,就會影響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投資,最終影響經濟的產出。 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狀況,一般由人口總量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反映出來。下面我們用統計數據分析鄭州的人口狀況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從上表可以看出建國以來鄭州的人口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1949~1959年,鄭州人口加速發展。建國初期,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改善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出生率依然很高,形成了鄭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災害和經濟建設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出現了建國后鄭州人口第一次負增長,以后鄭州的人口依然增長很快,雖然在70年代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數太大,遷入人口多,人口的凈增長仍然很高。 (二)鄭州市人口數量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鄭州人口的基本狀況,但是鄭州人口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如何?下面建立我們模型,分析鄭州人口對經濟的影響。 容易計算,平均相對誤差為6.57%,也就是模型較好的模擬了人口數量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可知人口數量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明顯。鄭州人口由1950年的219.23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萬人,增加了486.99萬人,增長率為223%,人口的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構成了經濟增長的動力,推動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定數量人口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所必要的物質基礎,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產生的需求,增加了有效需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鄭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1950年底53元增長到2004年19602元,增加了369倍,充分見證了鄭州經濟的發展。 對經濟的發展而言,人口不足或過剩都不利于經濟發展,人口過剩難以確保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而人口不足則不能保證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本。這樣,經濟增長對人口的要求會形成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的人口數量可以保證人類社會在不影響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使得經濟增長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證,這種人口規模被認為是適度的。但是“分母效應”不容忽視。龐大的人口總數,以及由此帶來的每年較大的增長量,對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鄭州來說,也是一個負擔,制約著鄭州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鄭州市人口素質的統計分析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口素質,是一個區域中人口所擁有的生理、心理、科技、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內在規定性。人口素質是個人具有的作用于社會的人力,是人口諸多特征中最積極能動的要素。一個區域人口素質的高低,一般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包括生理機能、營養好壞、心理健康狀況等,這是決定人口素質高低的自然基礎。二是人口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知識水平,這是決定人口素質高低的主導因素。三是思想素質,包括人們的信仰、倫理道德、勞動態度等精神賦存狀況,以及社會行為規范和歷史人文傳統等,這也是決定一個地區人口質量的重要因素。人口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一個地區人口素質的高低一般體現在一個地區人口的文化水平、體質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 1.鄭州市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統計分析 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水平一般是以接受教育的年限,每萬人口中大學生人數、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年限與等級、專業技術水平的職稱、小學普及率等來衡量。因此,可以通過有關教育水平的人口統計指標數據來比較評價鄭州市的人口素質狀況。 下面我們由歷史統計數據分析鄭州人口素質狀況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