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才是最好的避孕藥——中國人口控制的經濟學思考
佚名
摘要: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2003年達到63億人,增加的人口中95%來自家。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加劇了全球環境和資源的壓力。早在1974年,發展中國家就提出了“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這一觀點。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控制世界人口增長這場戰役中責無旁貸的要舉起沖鋒陷陣的大旗。本文即是從發展學的角度,結合人力資源與發展的相關對這一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發展中國家 人口控制 婦女就業 救助失學兒童 2004年4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了關于我國人口總數的最新統計:2003年中國總人口達129277萬人,占世界總人口的21%。我國一直致力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從本國國情出發,制定了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統計局的普查顯示,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轉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長的發展階段,進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 但我們仍應清醒地認識到:“低增長”仍意味著增長,我國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大使我國人口增長即便處于一個較低的百分比,但在絕對數量上仍保持相當規模,所以在控制人口數量方面,形勢仍不容樂觀。 一、“百花齊放”的控制下障掩的重重危機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如何處理好人口控制問題呢?“計劃生育”多年來一直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此基礎上我國也實施并了很多控制人口數量的方法。以下便是對其中一些方法的實際效果: 1. 宣傳攻勢 我國的執政黨在發展初期就一向特別看重思想道德建設,一直將宣傳作為陣地來抓。可是時至今日,這種宣傳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我國廣大的地區,寫滿了諸如“計劃生育、利國利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之類標語的殘垣斷壁不在少數,字跡斑駁的墻頭上沒準還爬著一些玩耍的超生的黑戶孩子,這無疑是對這種宣傳莫大的諷刺。這就是狹隘地將“宣傳”理解為口號式或說教式的宣傳而上演的一幕黑色幽默式的活話劇。 2. 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在經濟形勢發展不斷變化的今天,如何進行經濟手段懲罰,應當懲罰多少又有了重新商榷的意義。譬如改革改開二十多年來,一些農村地區由于區位優勢等各種原因先富起來,但是多少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并未使先富起來的人的生育觀也同步跟上其經濟的發展。而另外一方面,一些地方,特別是深入內陸的中西部地區的廣大農村,許多人還長期處于貧困線以下,為了養兒防老、為了增加勞動力使家庭的生活處境能夠好一些,生孩子特別是生男孩就成為實現家庭夢想的一種手段。這兩種情況造成了面對經濟制裁時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富人不怕罰、窮人沒錢可罰。同時也造成了一種共同的后果——都沒有實現通過經濟制裁控制人口增長的初衷。 3. 醫療技術手段 我國總體醫療技術水平一直以來都是穩步提高的發展趨勢,這對一個正常的安定發展的來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只就局部而言,醫療技術水平并不容樂觀,這種嚴峻形勢主要體現在醫療技術水平的區域不平衡性上。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醫療技術水平嚴重落后,不僅醫療器械跟不上,連最重要的擁有一定技術水平的醫護人員都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其實造成這樣的結果正如那句老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偏遠地區貧困落后又非常閉塞,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又分布廣泛并且仍處于發展中國家狀態的國家而言,由于經濟水平所限,還不足以保證所有地區醫療技術設備的整齊劃一;另外一方面,對于人的因素來講,從消費者行為理論來講,任何一筆投入都要尋求其產出回報,進行醫療技術知識方面的本身就是就要對自身進行一筆投資,而在窮困的偏遠山區肯定要比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城市的承擔更多的投資回收風險;就算不考慮經濟條件,而只從資源合理配置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方面來講,對于醫療衛生這項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來說,沒有相應的醫療衛生設施作為物質依托,即便對于擁有再高醫術的醫療工作者都會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怪圈:越是貧困落后的地方就越缺少先進設備、越無法招攬人才,從而導致更加貧困落后。而與之相對應的,正是這些地方聚集了更多更需要醫療技術支持的人群,于是一個循環加深的尷尬就此凝固下來。 綜上所述,在舊有的對控制人口的險隘觀念束縛手腳的情況下,想在解決我國人口總量過多上有大的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如何擺脫困境,“”不失為一劑良藥。 二、發展是控制人口的避孕良藥 發展,這個我們常常會提的詞匯,第一次系統的了解它是在中。當時,按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為,發展屬于變化的一種,而只有那種順應潮流、符合客觀的向上的變化才是發展。基于這一定義,并結合我這里所探討的人口控制問題,對于“發展”的內涵,我還要進一步分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1. 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我國人口規模 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人口,這一點眾所周知。但是誠如前文人口普查統計報告中所顯示的,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轉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長的發展階段。這就有必要將我國的人口數量區別為絕對的人口數量和相對的人口數量來討論。絕對的人口數量屬既成事實,故而不用多費筆墨,單就相對的人口數量而言,就可以通過推動技術進步,發展生產力方面找到開源之道。直接這樣下定論未免顯得有些突兀,為了便于理解,首先要引出最佳人口規模這一概念。所謂最佳人口規模,也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當非勞動資源供應不變時,能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規模。如果注意到概念中“在特定時期內”這一限定語就可以明白,最佳人口規模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即在不同的時期,最佳人口規模的數量會有不同。而在非勞動自愿供應狀況發生變化時,也會對最佳人口規模有所。 如圖所示的是一國的最佳人口規模的動態表示。P曲線是其靜態模型,也就是在非勞動資源供應不便時,能使該國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規模為
A;
而當該國非勞動資源增多(如技術進步)時,使其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規模擴展到B。這種最佳人口規模的動態概念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對于人口基數較大的我國來說,控制人口是一個方面,但較為被動,更重要的另一個方面是,要努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就業機會,這樣一來最佳人口規模是可以上升的。這也就打破了狹隘的認為“人越多收入水平越低”的舊有觀念。就如同在積累的過程中,截流是一個方面,但開源才是根本出路。這一無疑為我們發展生產力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是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控制人口”這一概念。 2. 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里是借用了鄧小平同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句式,不過我所認為,這是的發展重點指經濟發展。雖然共產主義一直是我們最為崇高的理想,但是在經濟學中我們首先要以“經濟人”這一假設為討論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故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也不應該一直甘心于當一個發展中國家,否則也難以體現我社會主義之優越性。衡量發展與否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標準,但最直觀的莫過于經濟實力這把標尺。 這樣看來,即便是在我國人口控制問題上,把經濟搞上去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而被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綜合經濟方面觀察我國人口控制問題不難看出,我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口分布及經濟水平均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一問題,而工作的重點又在廣大的。撥繭抽絲之后,我們理出了這樣一條脈絡——問題的關鍵鎖定在農村的婦女與就業和失學女童問題上。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農村婦女的教育與就業是控制人口的即期問題;而關注失學女童關乎控制遠期的人口控制。 在2004年4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曾提到:國家保護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實行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女職工在經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以及在工作場所受到特殊勞動保護。但這些保障對于農村婦女來說只是最基本的,因為與城鎮婦女相比,農村婦女在教育與就業方面所面臨的壓力要大得多。幾千年來相夫教子的思想傳承,常年圍慣了鍋臺,如何走出門去成為十足的大問題。農村婦女就業形勢嚴峻,突出表現在:絕大多數沒有任何勞動技能或單一勞動技能的低層次女性勞動者,成為供過于求的勞動力市場首先被淘汰的群體。因而,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其中確立和建立性別平等的勞動力市場政策和勞動力市場機制就成為解決女性就業問題的關鍵,競爭不同情弱者,就業不認性別;大力發展教育與就業技能培訓事業,促進女性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增強女性就業競爭力的基礎;承認女性生育的社會價值,實施補償政策是保護女性勞動權益的必要舉措;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婦女就業的有力保障:根據女性的生育功能要求,實施階段性就業和靈活就業等等。 關于失學女童的妥善處理前面已經對其重要性加以說明了,如果失學女童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必將成為未來人口泛濫的潛在危機,這一點即便其還沒有進入育齡期也是可以預見到的。在此方面,我國早在若干年前就開始著手,“春蕾計劃”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1994年,全國婦聯、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億萬愛心獻春蕾”活動(簡稱春蕾計劃),其宗旨是救助貧困地區失輟學女童重返校園,完成學業,使她們成為有文化的新一代女性。這一活動的倡導得到黨和國家及省領導的親切關注。江澤民、李鵬為“春蕾計劃”題詞是“扶持女童入學,利國利民利家”、“實施春蕾計劃,女童”。在計劃開始實施的十年間,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和熱情支持。全國各地已收到捐款2.2億元, 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開辦了女童班,累計救助失學女童75萬人次。但這對于茫茫失學女童的人海和還在不斷增長的人口來說只是滄海一粟,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 三、 總而言之,控制人口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把握好婦女教育與就業和失學女童重返校園這兩項關鍵,佐之“發展”這劑良藥,人口膨脹這一阻礙我國發展的癥結必將根除!
:《發展學》齊良書 中國發展出版社 《中國當代農村婦女問題概況》 石巧蘭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 2003年《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 參考網站:中國農村網 http://www.ccrs.org.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