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初探

陸昱

【論文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發展

【論文摘要】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強調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的繼承與創新。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認為經濟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之善的前提,“好字優先”體現了經濟發展的倫理屬性,公平是經濟倫理的價值導向。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還包含了誠信守法、艱苦奮斗、服務人民等具體的經濟倫理規范。

馬克思較早地關注經濟與倫理的關系,他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辯證運動的角度出發,認為‘財產的任何一種社會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與之相適應。”“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馬克斯·韋伯重視倫理道德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經濟活動如果不灌注一種精神或者缺乏道德規范,那么就容易變成一種純物質利益的沖動和暴發揮霍。”埃米爾·迪爾凱姆把是否重視道德因素作為判斷經濟觀正確與否的標志,‘如果一個人忽略了經濟發展中的道德原因,他就會形成完全錯誤的經濟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強調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的繼承與創新。

一、經濟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之善的前提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要求必須把發展經濟作為重要任務來抓,發展經濟就是對功利或利益的追求,功利論本身并無對錯,只在于功利的服務對象是誰。對此,馬克思明確指出:“功利論至少有一個優點,即表明了社會的一切現存關系和經濟基礎之間的聯系。”但他批評資產階級“功利關系具有十分明確的意義,即我是通過我使別人受到損失的辦法來為我自己取得利益。”因此,資產階級‘功利論對現存世界的全部批判也是有局限性的,它局限于資產階級的條件,因此,它所能批判的僅僅是那些從以往的時代遺留下來的,阻礙資產階級發展的關系,因此,雖然功利論也發現一切現存關系和經濟關系之間的聯系,但只是有限度的。”

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強調正確處理功利與道義的關系,認為社會主義的道義性首先必須體現在社會主義的功利性上,認為只有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在改革開放政策中獲得實實在在利益,才能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顯示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善”的制度對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惡”的制度的超越。

二、“好字優先”是經濟發展倫理的屬性

“好”與“快”是一種通俗說法,“好”講的是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快”講的是經濟發展的速度。自從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只有保證經濟快速發展,才能擴大就業,盡快完成城市化和工業化,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于是便有了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的說法。在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經濟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老百姓也從“又快又好發展”的經濟中得到了實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達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200元。

但在“決”字的背后,諸多平衡也被迅速打破。在國內,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經濟大而不強、增長方式粗放等深層次矛盾還在困擾著中國。環境、污染、能源、農業等薄弱環節成了軟肋。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并且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進行豐富和充實。我們開始強調要加速發展,后來進一步提出要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調整為‘嘆好又快”。這個重要調整,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又好又快準確地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的內涵和要求,體現了發展主體和目的的統一,體現了發展的質量、效益和速度的統一,體現了經濟建設與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統一,反映了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協調、均衡發展的要求,反映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要求。是對發展過程的道德關注,對發展結果的價值要求。

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我國正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堅持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潛力的有效途徑,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綜合國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又好又快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好”與‘快”互為條件,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為前提。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只有堅持好字優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實現長期持續地快速增長。同時,快也是好的必要條件。較快增長本身就是較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保持較快的增長,才能抓住機遇,不斷增強經濟實力,使經濟增長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好與快的辯證關系,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公平是經濟倫理的價值導向

公平是經濟倫理的重要范疇,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時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們公認為最佳的規則。公平觀念是經濟基礎的產物,是一個歷史范疇,正如馬克思所言,‘公平則始終只是現存經濟關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觀念化、神圣化的表現。”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觀念是不同的。

公平一方面是經濟關系的產物,另一方面,公平在經濟社會生活中起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有利于引導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公平的原則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城鄉差距、東西部地區間的差距、貧富差距有逐步擴大的趨勢。新中國成立60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但這種增長不可估計過高,因為農民收人增長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特別是在農民收人高速增長的同時,城鄉之間的收人差距還在擴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凱認為,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城鄉收人差距依然比較高,城鄉收人比是3.31。假如考慮到可比性的因素,城鄉收人差距大約在4一6倍左右。2000年城鄉收人差距只有2.79。從每百戶家用電腦擁有量來看,去年城鎮地區達到59.3臺,比農村地區高10倍左右。

在地區差距方面,從東中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水平來看,1978年東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西部地區的1.86倍、中部地區的1.56倍,到2007年分別擴大到2.39倍和2.05倍。東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由1978年的50.31% ,29.06%和20.63%變為59.27% , 23.36%和17.37% ,東部地區比重不斷上升,中西部地區相對下降。居民收人水平的區域差距雖然小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但也呈擴大趨勢。1978年,東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是西部的1.1倍,是中部地區的1.2倍,到2007年,分別擴大到1.5和1.46倍。區域間農村居民收人水平差距擴大的幅度大于城鎮,表明區域間農民收人差距是區域收人差距的主要方面。

收人差距的擴大使公眾不滿情緒逐漸增長,并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與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和實踐中,應當積極倡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平觀。科學發展觀經濟倫理思想對公平的追求正是其對倫理關注和價值追求的鮮明表現。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平具有經濟倫理價值導向,因為社會主義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即社會主義公平。正如鄧小平反復強調的,“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好地促進公平,彰顯公平,使人們更加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愿意以飽滿的熱情投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

四、經濟倫理規范

(一)誠信守法

誠信守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倫理支柱。誠信是為人之本,守法是立事之先。這一原則的要義是誠實有信,遵紀守法。它與爾虞我詐、背信棄義、坑蒙拐騙、強買強賣等一切欺詐和不法思想行為不相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體制,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經濟體制,它要求公平競爭、平等互利,因此它必然也是契約經濟、信譽經濟、法制經濟。這就要求市場主體真誠無欺,言而有信,按約履行,有法必依,守法必嚴,合法經營,不弄虛作假,不背信棄義,不違法亂紀。大力推廣這一原則,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人們固守誠實守信的良好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消除金錢至上、見利忘義、重利輕德、趨利薄德的不良道德和社會風氣。

(二)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手段和前提。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辛勤勞動”、‘艱苦奮斗”是創造財富的手段,也是獲取和享有財富的前提。‘艱苦奮斗”的要旨在于奮斗,其價值也在奮斗中體現。‘艱苦奮斗”的精神代表了人類在追求和創造財富中堅韌不拔、敢于斗爭的意志和品質,樹立和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榮辱觀,要求人們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發揮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知難而上的現代建設精神,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調動一切創造活力和勞動力量,使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經濟能否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擁有一定的經濟向度。

(三)服務人民

服務人民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必要倫理條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為人民服務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倫理規范。是否和能否服務人民,是否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判別不同個人、團體和政黨先進與落后的根本標準。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就是要堅持以服務、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判別一切思想和實踐是榮是辱的標準。沒有對人民的高度負責和熱愛,就根本不可能有政黨與人民之間的和諧相處,就不會有充滿說服力的領導力量,也就不可能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如果一個民族和國家放任“背離人民”的不道德行為,必然會喪失民心,進而可能導致民族和國家實力的衰微。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