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積極發展“三農”的做法
楊明英
摘要 介紹了織金縣積極發展“三農”的做法,包括構筑生態農業屏障、開辟農村循環經濟市場、特色種植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惠農資金支持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小流域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等內容,以期為“三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農”;發展;做法;貴州織金 位于烏江兩大源流交匯處的織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改革開放30年尤其是畢節試驗區建設20周年以來,織金縣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在“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試驗區發展主題思想的指引下,在探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道路之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就織金縣發展“三農”的做法和經驗作一些探討。 1構筑生態農業屏障 織金縣的地貌特征為典型的喀斯特山區,山地多、平地少,生態極為脆弱。1988年試驗區建立以后,提出了生態農業的“五子登科”戰略,為織金的農業生產指明了方向。“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鋪毯子、山下發展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谷子”。織金縣不斷推行石漠化治理的坡改梯工程,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并結合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支援的3356項目的開展,實施了退耕還林建設。經過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織金的生態正逐漸恢復,農業生產與保護青山綠水和諧發展,構筑起了生態農業的綠色長城。 1.1科技興農發展大農業 在畢節試驗區建立以前,織金的農業科技運用也在縱向上有著緩慢的發展,但近20年來,結合試驗區確立的一系列立足于黔西北實際的建設與發展的戰略思路,無疑給織金的農業大發展帶來了春天。20年來,向單位面積要產量,向科技要效益已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共識,農業科學技術運用方興未艾。在織金縣金龍鄉關心村白泥窩村民組,大部分地塊里長著優質牧草,家家戶戶都改圈、改灶、改廁和配套沼氣。全組23戶110人口,2002年底僅有3頭當地母豬和30頭架子豬。現在,存欄雜交母豬達到118頭;生豬400頭,優質純種公豬3頭;預計2010年下半年可向市場提供仔豬3 000多頭。 1.2實施糧食增產工程 隨著農業科技含量的不斷加大,2007年織金縣全縣的糧食總產量達到了34.29萬t,持續保持了連年增長的良好勢頭,為1988年總產量的201%,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74 kg,為1988年人均占有量的157%,農民人均收入達2 246.5元,比1988年翻了將近4番。2004年,按照《貴州省糧食增產工程實施安排意見》和畢節試驗區糧食增產工程領導小組的要求,織金縣以科技興農為抓手,在全縣實施糧食增產工程1.13 萬hm2,其中玉米種植9 333.33 hm2,安排在全縣32個鄉鎮實施,建立了三甲鄉大嘎村、干壩村,自強鄉二坪村等十幾個6.67 hm2示范樣板,推廣農業科技。當年,全縣的糧食產量達到了31.2萬t,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08,織金縣全縣種植玉米2.8 萬hm2,雜交品種就達到了1.8萬hm2,占種植面積的64.3%,雜稻種植面積達8 666.67 hm2,占總種植面積(1 008萬hm2)的85.98%,農戶應用新品種和科學種植的熱情高漲,自2004年以來,織金縣的農業系統連續4年在全區綜合考評中榮獲一等獎。 2開辟農村循環經濟市場 以“農村家庭為載體,以綠肥為基礎,養殖為關鍵,沼氣為龍頭,增收為目的”為核心內容的“織金模式”農村循環經濟在推進種植、養殖業一體化過程中,走農村能源循環轉化利用之路,通過各個生產與再生產環節的增收節支,集合成生產鏈條的整體效益,從而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的和諧統一[1]。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以及畢節試驗區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化,2001年起,織金縣在大力推廣綠肥種植的同時,逐步在全縣開展了沼氣池建設項目。項目運作開始,織金縣縣委、縣政府通過深入的調研、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綠肥轉化利用既能解決養畜飼料問題,也能為沼氣提供充足的原料[2]。于是確立了“綠肥—養畜—沼氣—沼肥—種植”這一循環生產經營的模式,并在全縣推廣,把正在全縣鋪開實施的的農村廚房、圈舍、廁所改造及沼氣池建設(簡稱“一池三改”)項目與綠肥種植、發展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走農業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構建農村新的產業鏈條,既促進了農村圈、廁、廚的改造,又推進了沼氣工程建設。2002年以來,作為“織金模式”農村循環經濟鏈條中處于“龍頭”地位的沼氣池建設有了迅速發展,共建池16 585口,連續5年榮獲畢節地區沼氣池工作一等獎,并于2005年被評為全省農村沼氣池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在干部和群眾的不斷探索中,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在織金縣日漸成熟起來。2005年8月8日,織金縣委發布了《關于認真抓好農村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的決定》,于是,一場以農村循環經濟為主題的農業產業革命,逐漸在織金縣的數萬農家輻射開展。經過幾年的實踐,織金縣的農民終于嘗到了綠色革命帶來的甜頭。2006年10月19日,《農民日報》以《黃土地上的綠色革命》為題深度報道了織金縣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