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佚名
摘要:鄉村經濟良性與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有助于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同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關鍵。國家重視農村發展,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確保農村各個方面進步和提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讓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消除現階段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本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視角上,分析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困境,并提出了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困境;優化路徑
農村和農業發展是國之根本,也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發展。農業經濟想要獲得良好發展,依賴于國家引導和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戰略的目的在于解決三農問題,只有達到預期目標,才能增強農村經濟活力,促使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黨管農村工作,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促進農村各個方面全面提升與進步,這樣就能讓農民在參與產業發展中獲利,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農民就業,持續性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利于解決社會發展不均衡的矛盾。此外,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業經濟也能長期穩定增長,促進國家經濟整體發展。
1 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困境
1.1 產業結構有問題
部分農業結構不合理,跟風種植情況嚴重,導致部分農產品產量過大,供給量遠大于需求量,嚴重滯銷,收購價格十分低,農產品豐收卻使農民收入減少,打擊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造成農業資源白白浪費。當前世界經濟聯系密切,貿易自由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國外農產品競爭壓力,我國農產品結構過于單一,供求存在問題,給了國外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機會,部分傳統農產品在市場失去優勢地位,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對我國農業發展危害將非常大。另外,農產品市場需求變化大,影響著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價格,這些極為不穩定,對農業結構調整來說難度大,容易導致國家農業經濟發展出現問題[1]。
1.2 基礎建設存在問題
黨重視農業發展,致力于推進農業全面升級,加大相關基礎建設投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農業發展環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農業基礎建設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還有差距,農業生產活動離不開機械設備,尤其是當前正是邁入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農村生產中機械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小農生產作業思維沒有徹底轉變,普遍以個體戶生產為主,在購買農機方面存在資金不充足問題。此外,大部分農民未能掌握農機的規范使用技巧,在使用中有不規范地方,導致農產品低產,農業收益不好。同時,農業基礎建設資金結構單一,主要是由政府出資,社會資金投入少,也缺少政策方面的激勵,引發的結果就是政府資金壓力大,投入不足,從而制約經濟發展。
1.3 科技創新不足
農業經濟發展想要達到預期,科技創新是關鍵,是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核心問題。農業科技創新情況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從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看,科技發展水平低下,農業科技研究成果未能大范圍應用,致使科技創新無法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實際效益;農業科技創新投入與收入不符,存在研發投入少、成果轉化率差等問題[2]。農業科技創新與實際有出入,提供的技術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導致技術不能有效推廣,科技創新缺少意義和價值。此外,忽視推廣農業科技創新,農村和農民沒有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加之缺乏技術服務和相關指導,容易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出現問題。
2 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路徑
2.1 做好側結構調整
黨在重要會議中一再強調要促進農村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使農民在發展中受益。國家針對這個方面不僅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還制定和頒布了很多對農村經濟發展有利的政策。雖然出臺了惠農政策,但卻沒有改變農村產業結構問題,農村經濟發展依然受到制約。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就要全面推進側結構改革,調整供給關系,優化農業生產與產業結構,這個是最為關鍵的。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要將推進側結構改革當成工作重點和主線,從供給端進行優化,平衡供給,促進綠色農業發展,滿足公眾對綠色農產品需求[3]。濟水平提升,人民生活變得富足,在滿足溫飽基礎上要求農產品要綠色無公害,這是一種健康生活理念。農業經濟發展要抓住這個機遇,在推進結構調整中引導農民進行綠色生產,確保農產品有良好的銷路,能夠賣上好價格,讓農民從中獲利,消費者也能買到滿意的產品,從而實現共贏。
2.2 發展特色農業
農業經濟發展也要因地制宜,分析區域生產優勢,在大力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還要統籌規劃。這個過程中必須樹立現代農業思維,推動農業生產改革,提高科技含量,保證農業收益最大化。每個地區農業都有自身優勢,應充分利用這些農業發展中的優勢資源,形成特色農業,提高市場影響力,增強農業品牌效應。特色農業產業在發展中要規模化和標準化,建立完善的產業發展鏈條,使種植、加工、銷售等一體化,促進產業升級,減少投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此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要具有“互聯網+”思維,與電商平臺合作,或推動本地電商平臺建設,確保農產品更快銷售出去。同時,也可通過銷售數據分析消費者需求,調整農業結構,促進供給平衡,并從供給端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市場要求[4]。
2.3 促進統籌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讓農村經濟穩定增長,還需要做好統籌發展,推動農村產業、農業人才、農村文化、農業基礎建設、農村生態環境等共同發展;整合和統籌農業資源,統一規劃,做到合理分配,使資源價值最大化;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促使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村建廠,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促進農民增收;加大金融發展力度,且要保證健康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創設生態金融環境;政府引導創辦特色企業,除了自身投資外,還要引入社會資金,如利用金融業吸納閑散資金用于農業經濟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要以城市為核心帶動發展,形成產業集群。
2.4 推動科技創新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在農業科研建設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對機械設備推廣的投入;擴大農機購買優惠力度;結合區域生產實際,研發農業生產實際需要的農產品;農業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要深入農民之中,定期進行免費指導與培訓,教農民如何使用機械設備,傳授農機設備維護與保養技術,指導規范運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發展水平;做好農業人才培養,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既要保證有成果,又要最大程度提升轉化率,使科技創新真正服務于農業生產與經濟發展;建立示范園,讓農民參觀、學習先進的生產作業知識和技術,提高農民生產水平。這樣才能確保增收,促進農產品品質的提升,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3 小結
黨和國家重視三農問題,在十九大中提出鄉村振興,力爭在黨的指導和管理下,徹底解決好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經濟長期穩步增長。從目前我國三農現狀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有待改善,有許多困境需要解決。鄉村振興戰略在制定與推進過程中,需要明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然后有針對性地規劃和調整,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1]隋明,鄭剛,唐賢華,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南方農機,2019,5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