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農村金融機構進入問題研究 —— 一種破除農村金融抑制的新思路

佚名

摘要:近年來特別是1997年以來,機構不斷退出農村金融市場,壓抑了農村的資金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村。而當前國內進行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把注意力集中于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但由于政府主導型金融存在的自身缺陷,改革成效十分值得懷疑,農村金融實際上已處于一個危險的境地。從總體上看,制度供給不足或者說市場競爭主體的缺位是當前農村金融的根本癥結所在,因此本文提出了促進農村金融機構進入這一解決破除農村金融抑制的新思路。

關鍵詞:農村金融機構;進入;金融抑制

一、引入 發展家普遍存在著“金融抑制”現象,成為其經濟發展的瓶頸性制約(Mckinnon, 1973; Shaw, 1973)。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這一現象十分嚴重,并且近年來愈演愈烈,其中最顯著的表現之一就是農村金融機構從機構設置、業務范圍、貸款投向等方面逐漸退出農村金融市場(林毅夫,2003;那洪生、周慶海,2004)。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1997年開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大量撤并縣以下金融機構,導致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機構寥寥無幾;二是1994年成立的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僅僅開展糧棉收購和貸款業務,未能較好發揮政策性金融應有作用;三是多年來農村郵政儲蓄只存不貸,導致農村資金大量外流,被形容為農村金融中的“抽水機”;四是由于自身問題和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1999年農村合作基金會被關閉清算;五是1998年以來,國家規定了民間金融的非法地位,導致眾多曾經十分活躍的合會、私人錢莊等民間金融機構消失或轉入地下(李丹紅,2000);六是由于以上原因事實上形成了農村信用合作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壟斷地位。但由于經營不善,農信社陷入虧損,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曹力群,2001)。雖然近年來特別是2003年6月農信社試點改革以來,當局加大了對農信社的扶持力度,并且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周小川,2004),但由于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信社的“官辦”性質而轉為合作性質,農信社和整個農村金融的前途依然堪憂。 要解決上述問題,有許多具體層面上的工作要做,但從總體上看,制度供給不足或者說市場競爭主體的缺位是當前農村金融的根本癥結所在。因此,章奇(2004)指出,必須提倡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競爭,只有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擴大金融服務(包括數量和品種),滿足農村融資需求。林毅夫(2003)也指出缺乏合適有效的金融機構是阻礙農民收入增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他提出發展發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來解決農村金融和經濟發展問題。茅于軾(2004)指出目前金融體制的最大問題是政府管制,而最有效的解決途徑是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普遍放開,給地下金融以合法地位,讓合理的地下金融轉化為地上金融,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允許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促進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競爭,幾乎成為解決當前農村金融問題的多方共識(馬曉河、姜長云,2003;何廣平,2003;謝平,2001)。從根本上看,上述措施可以歸納為一個問題,即農村金融機構的進入(entry)問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里所指的“進入”是廣義上的,即農村實質金融服務的增長,主要表現為農村各種金融機構從無到有或現有金融機構逐步擴大存貸量的過程。 在這個意義上,農村金融機構的進入實際上是擴大農村金融競爭,從而增加農村金融服務,緩解農村金融抑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 二、農村金融機構進入的博弈 Milgrom-Roberts模型告訴我們,在一般情況下,引入競爭機制,允許其他進入是能夠改進福利的。除非在混同均衡條件下,高成本和低成本在位者都限制價格從而隱藏成本信息,可能會產生因限制潛在企業進入所造成的福利損失。這就啟示著我們,僅僅允許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是不夠的,而必須實行有效的配套措施,保證潛在進入者擁有更多信息以打消其對進入市場的顧慮。在我國眾多民間金融活躍的地方,這一點應被當局納入考慮之中。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