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合作社振興與新農村建設
丁德科
內容摘要:新農村建設中,供銷合作社應發揮流通主渠道的作用。供銷合作社必須實施戰略性選擇全方位、多途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農村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關鍵詞:供銷合作社 深化改革 農村主渠道作用
隨著農村流通業市場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供銷合作社舊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流通主渠道作用力減弱,在一些地方還比較嚴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供銷合作社必須進行戰略性選擇:面向市場,深化改革,引導農民、企業成立經濟合作組織,建立各類專業協會,發展經紀人隊伍,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產、營銷、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從而全方位、多途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充分地發揮農村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供銷合作社振興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之前,供銷合作社曾有著遍布農村、貫通城鄉的組織系統和經營服務網絡。其職工隊伍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城鎮農村、熟悉農村情況、與農民感情深厚,在促進城鄉物資交流,搞活農村流通,助農增收和為農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壯大和繁榮農村經濟中擔負著重要任務。然而隨著流通業市場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供銷合作社的農村流通主渠道作用減弱,一些地方甚至停業癱瘓。供銷合作社舊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逐漸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以至束縛農村經濟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導致網絡失缺、隊伍渙散、市場喪失,越是農村經濟活躍、發展相對較快的地方,其程度越為嚴重。因此帶來了新的問題:農村流通業商品結構偏向利潤較大商品、商品質量檢查部門和單位檢查不夠、衛生條件不能令人滿意、網絡布點嫌貧愛富、價格秩序難以規范、商業道德教育缺乏等等。這警示我們,供銷合作社的網絡、隊伍、作用已不是從前,處于低落態勢,流通民營趨勢方興未艾但問題較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亟待供銷合作社努力振興和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同民營流通網絡相互借重、相互促進,共同壯大和繁榮農村流通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供銷合作社應該做出戰略性的選擇:堅持以農為本,改革舊的管理體制,改變舊的經營機制,面向市場,引導農民和農業企業成立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各類專業協會,發展經紀人隊伍,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產、營銷、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從而全方位、多途徑參與農業生產經營。
供銷合作社振興的機制選擇
供銷合作社在低落中振興,進而發揮農村流通主渠道作用,首先要有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這一方面要求各級政府要把供銷合作社工作納入“三農”工作范疇,積極支持各級供銷合作社參與農業產業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工作,認真研究和積極解決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在項目安排和工作經費上要予以傾斜和支持。另一方面,供銷合作社自身必須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深化改革,轉換機制。深化改革,轉換機制,不僅包括供銷合作社企業、基層供銷合作社的改革,也包括加快各級聯合社改革。
供銷合作社企業改革,應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加快社有企業之間、社有企業與系統外企業合并、重組和聯合。同時,應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創新企業經營機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基層供銷合作社改革,應加快民主辦社、開放辦社步伐,以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實現基層社產權多元化。結合小城鎮發展布局規劃,調整優化基層社布局,對長期虧損、喪失服務功能、資不抵債的基層社,要按照有關政策,在妥善處置資產、安置人員、清償債務后予以破產或撤并。縣級供銷社還應加強和改善對基層社改制后剩余資產的管理和經營,防止社有資產流失。各級聯合社改革,應強化聯合社對成員社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職能;抓緊理順社企關系,實行社企分開,建立社有資產管理機構,完善社有資產監管運營制度,確保社有資產保值增值。
供銷合作社振興的經營方略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供銷合作社振興和發揮主渠道作用,經營方略必須有大的轉變,這也是供銷合作社自身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供銷合作社應把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探索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引導和幫助農民走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在農業產業化的鏈條中,凡是能夠參與的環節、能夠采取的辦法和措施、能夠發揮作用的途徑,供銷合作社及社有企業都要積極參與,大膽嘗試。
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應把發展專業合作社作為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切入點,按照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印發的《農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和《農村專業合作社指導意見》的要求,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盡快擴大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覆蓋面。基層供銷合作社應充分發揮和利用其資金、技術、信息、人才、設施、經營等方面的優勢,堅持開放辦社,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采取資本聯合、勞動聯合、科技聯合、銷售聯合等方式,與農民和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類型的經濟組織,共同創辦或聯合興辦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也應根據自身實際,自辦或與農民及其它經濟組織聯辦專業合作社。各級供銷合作社應切實加強對各級、各類專業合作社的管理,規范其經營活動,充分發揮其維權、服務、自律的作用,增強對農民的帶動和服務功能。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專業合作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接,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專業合作社的興辦、發展、壯大。
積極引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供銷合作社應利用自身優勢,為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搭建平臺,圍繞地方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積極引領流通服務型、技術推廣型、儲運加工型、綜合服務型等產權清晰、股權多元化、服務帶動能力強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加強指導,搞好服務,鼓勵和支持農村種植、養殖、加工、運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等牽頭組建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產權關系為基礎,以利益連接為紐帶,積極探索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組成新的聯合性組織,增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持續發展能力。
積極推進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經紀人協會的發展。供銷合作社應根據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需要,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整合和改造現有農產品行業協會,積極發展各種新的農產品行業協會。堅持開放辦會,廣泛吸納同行業各類組織入會,擴大實力,增強代表性。供銷合作社應加強對各類協會的指導,提升協會的服務功能,加快協會的社會化步伐。積極培育農民經紀人,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加快組建農民經紀人協會,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中介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他們在搞活農村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科技示范基地,是供銷合作社經營方略轉變的關鍵環節。應圍繞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結合社屬企業改革改制,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產權多元化為方向,通過兼并、改組、改造、聯合、重組、租賃等多種形式,整合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面提升龍頭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帶動能力。應有一定比例的企業分別達到國家級、省級和全國供銷總社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標準。供銷合作社還應按照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組織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圍繞果品、蔬菜、棉花、茶葉、蠶桑、藥材等優勢農產品,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創辦科技示范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輻射和帶動農民發展綠色農業、環保農業和品牌農業。
供銷合作社轉變經營方略,也應積極參與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民培訓和勞務輸出工作。供銷合作社特別是基層供銷社,應按照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要求,大力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站、莊稼醫院、科技服務站,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手段、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組織開展農民實用生產技術和營銷知識培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應注意做好對農民經紀人市場經濟基本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不斷增強他們誠信、守法經營的意識。
供銷合作社現有的各類學校,應根據市場需要,面向農村富余和城鎮新增勞動力及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城鎮新增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勞務輸出,幫助農民發展有利于就業、增收和學習技術與經驗、開闊眼界的勞務經濟。
以供銷合作社為依托的新農村流通網絡建設方案
迅速發展的先進的現代流通方式,對供銷合作社傳統流通方式帶來嚴峻挑戰,也為其創新發展帶來良好機遇。供銷合作社應順應當前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以建立高效、暢通、有序的現代流通網絡為目標,整合經營網絡,轉變經營觀念,創新經營方式,在構建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中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現有經營網絡的整合是構建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的基礎措施。供銷合作社可依托現有龍頭企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現有經營網絡整合,培育具有較強資本運作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流通集團。進而,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立足茶葉、棉花、果品、煙花爆竹、再生資源等傳統優勢業務,積極引進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經營網絡的戰略性整合,逐步形成上聯市場、下聯農民、統一配送、規模化經營的網絡體系。
加快基層網點改造步伐。村級綜合服務站、莊稼醫院、科技服務站以及基層社的“雙代店”、綜合商店是供銷社為“三農”服務的前沿陣地,應加快改造步伐,以農民小買小賣不出村、大買大賣有依托為目標,積極引進連鎖、配送等新的經營業態,實現與龍頭企業、現代流通網絡成功對接,真正成為農副產品收購的前沿和日用工業品銷售的終端,方便農民,服務農民。
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可根據當地城市及小城鎮建設規劃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經營服務設施和閑置場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參與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以供銷合作社的農貿市場為基礎,批發市場為骨干,綜合市場與專業市場相結合的農村市場體系。必須不斷完善農產品產地市場、集散地市場和中心城市銷售市場三級市場網絡,搞活農產品流通。應搞好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
協調和配合物價、農業等部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開發采集、加工整理、分析預測和發布工作,抓緊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提供準確、及時、有利、滿意的市場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緒昌,丁俊發主編.流通經濟學.人民出版社,1995
2.金盛先著.農村經濟探索.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