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議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蘇北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

張瑋瑋

論文關鍵詞:勞動力轉移 城鎮化 蘇北農村

論文摘要:淮安市作為蘇北的欠發達地區,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然而城鎮化過程中由于勞動力自身存在的問題影響著城鎮化的進程,進一步探討蘇北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將對推進城鎮化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農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和非農產業不斷由農村向城鎮地區集中的社會經濟過程。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展的如火如荼,江蘇作為城市化、工業化水平較高的省份,已更加具備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條件。而蘇北作為江蘇欠發達地區,城鎮化水平遠低于蘇南地區,嚴重影響江蘇城鎮化進程。本文蘇北的淮安市為例,就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作一點探究。

一、 城鎮化過程中蘇北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淮安市作為江蘇省勞務輸出大市,面積10072平方公里,下轄清河、清浦、淮陰、楚州4區和漣水、洪澤、盱眙、金湖4縣,地跨淮河兩岸。據淮安市2009年統計年鑒,淮安市總人口554萬人,農村339.12萬人,勞動力總量192.02萬人,轉移155.54萬人,勞務輸出104.82萬人,轉移比重81%,輸出比重54.59%,其中新增轉移5.1萬人,新增輸出3.83萬人,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已實現就地轉移或異地輸出,近五分之四勞動力脫離了傳統農業生產,正有序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這符合城鎮化、城市化進程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發展要求。然而在轉移就業的過程中由于外部和自身的一些原因,還是出現了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尚未轉移的勞動力除農業生產的需要外,大部分屬于老弱病殘,這部分很難通過正常途徑轉移就業。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 思想觀念落后,對技能培訓必要性認識不足

蘇北農村本來經濟就比較落后,農民又由于長期居住在農村,信息接受不暢通,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他們對于教育和再教育等技能培訓重視不夠。又不愿意參加政府統一組織的培訓學習,而急于出去找工作,但是又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術,這部分農民大多無序流動,盲目亂跑,在城市中從事一些辛苦且又賺不到錢的體力活。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對務工農民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缺乏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領域越來越窄,外出務工的難度相對加大。

2. 素質普遍低下,農村大齡勞動力轉移難度大是轉移就業難點

淮安市09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8年(其中男性10.5年、女性7.1年)。大專及以上的占9.4%;中專及高中的14.32%,初中及以下76.28%,從09年的統計情況看,小學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比重有所減少,初中及以上的比重在增加,說明外出勞動力文化素質有所提高。但就目前而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提升障礙仍然在于大齡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難題。一是由于大齡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接受能力差,組織培訓難,就業能力弱;二是企業用工大都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大齡勞動力的就業去向十分狹窄;三是受家庭原因影響,大齡農村勞動力往往承擔著照顧家庭老小的重擔,轉移難度大。

3.鄉鎮企業發展勢弱,吸納勞動力能力下降

鄉鎮企業作為我國農村工業化的獨特形式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進入發展的超高速期,但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市場環境的變遷和自身機制優勢的逐漸喪失以及國家優惠政策的逐步取消,鄉鎮企業的發展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而且隨著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其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空間越來越小,妨礙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迅速轉移。②淮安市的鄉鎮企業在數量和質量上發展本來就受經濟發展落后的限制,進展緩慢,如今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更是無力面對這一挑戰,很多人選擇背井離鄉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附近就地轉移,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二、以城鎮化促進蘇北農村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的對策與建議

1.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淮安市勞動力多,其文化程度低,正好可以利用長、珠三角產業升級的機遇,接受產業轉移,吸納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

2.科學謀劃、合理引導,著力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轉移就業政策體系

結合蘇北農村的地方特色,科學謀劃,合理引導,依據新一輪政策要求,切實做好社會保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等政策,確保各項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能夠不折不扣的及時落實,充分發揮積極的就業政策對蘇北地區就業工作的促進作用。實施包括農村勞動力資源在內的人才開發培養戰略,建立不同類型、不同等級、人才數量、結構等人才培養戰略目標。

3.統籌城鄉統一的勞動服務體系,全力推進勞務輸出和轉移

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取消招工中對農村勞動力種種歧視性政策,實行勞動者憑學歷、技能等自主擇業,自由競爭,使農村勞動力獲得與城鎮居民平等的就業機會。加快省、市、縣、鄉四級勞動力市場信息計算機聯網步伐,盡快建立統一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市場需求信息庫,及時準確地為用工單位和農村勞動力提供勞務供求信息。加強勞務基地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城鄉的勞務輸出培訓體系。

4.強化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資本,鼓勵農民創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健全完善培訓政策。緊密結合企業用工需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開展有效培訓,引導和督促用人單位加強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二是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優化配置培訓資源,結合經濟發展特點,培育形成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工種,滿足市場用工需求。三是積極實施“訂單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想方設法降低農民參加培訓的成本,方便農民就地就近參加培訓。四是優化創業服務。建立各級農民創業服務指導中心,以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為基礎,免費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政策咨詢、小額擔保貸款等服務,幫助農村勞動力創業。五是開辟創業場所。按照“縣有工業園、鎮有集中區、村有創業點”的模式,統籌安排適合農民創業特點的生產經營場所,推進村級創業點建設吸納就業。六是減免相關稅費。對農民在本縣創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免收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從事合法個體經營的,在規定限額內一次減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等。

三、 結語

蘇北是江蘇的經濟洼地,與蘇南差距是歷史形成的,決非短期內就可以解決,不可急于求成,但也決不是無所作為,聽天由命。蘇北的市、縣、鄉政府及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抓住黨中央重視“三農”的重大政策機遇,用足政策,千方百計,花大力氣提高勞動力素質,化人力資源為人才資源,在城鎮化這篇大文章中做出特色,做出精彩。◆

注 釋:

① 辜勝阻、劉傳江,人口流動與農村城鎮化戰略管理【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第1頁

② 曹宗平,中國城鎮化之路-基于聚集經濟理論的一個新視角【M】,人民出版社,2009,第177頁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