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我國農村城鎮化走過的三十年

梁畢明 王德勇

摘要: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8年,整整三十年,“三農問題”不斷以這樣或那樣的角色出現在我國的經濟和政治舞臺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永不落幕的主角。文章針對農村城鎮化問題從國家宏觀政策和制度體制方面,對這三十年來的政策進行回顧與展望。

關鍵詞:城鎮化;城市化;“三農”問題

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整整三十年,“三農問題”不斷以這樣或那樣的角色出現在我國的經濟和政治舞臺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永不落幕的主角。對于農村城鎮化問題,各國呈現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地域和經濟“鳥瞰圖”,我國一直在探索農村城鎮化問題,從而從根本上突破“三農問題”。本文從國家宏觀政策和制度體制方面,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城鎮化存在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風雨同舟的三十年 改革開放后,政府對農村城鎮化問題一直處于不斷推動、引導、摸索和實踐的過程。 (一)政策和制度上摸索、試驗的十年:1978~1988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快農村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有計劃地發展小城鎮建設和加強城市對農村的支援。這是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四個現代化,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的必由之路。”拉開了農村城鎮化的新篇章。 1983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發出《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通知各地作為草案執行。文件要求各地要擬定自己的農業發展規劃,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實現;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的道路。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規定建立鄉鎮政府作為基層政權組織,突出了鎮的城市特征。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關于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允許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1984年10月13日,《國務院關于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指出:“凡申請到集鎮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和家屬,在集鎮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鎮企業單位長期務工的,公安部門應準予落常住戶口,及時辦理入戶手續,發給《自理口糧戶口簿》統計為非農業人口。”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文件提出了十個方面的政策措施,關于農村城鎮化的政策有:大力幫助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興辦交通事業;按照自愿互利原則和商品經濟要求,積極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制;進一步擴大城鄉經濟交往,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指導。 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發布了《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通知指出:幾年來農村改革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農村經濟新體制的框架已初步顯現出來,現在正處于新舊體制交替時期,改革必須堅持下去,并做好充實、鞏固、配套、提高工作,爭取再以五年或稍長一點的時間,使新體制充實和完善起來,在農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到同年9月中旬,我國已在10個省、自治區建立起14個規模不等、項目不同的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始進行把已有改革成果制度化和探索改革新路子的實踐。 這一時期屬于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一切在摸索試驗中進行,應該說沒有明確城鎮化的具體政策。在政府的挖掘和推動下,長期被壓抑的廣大農民和農村的活力和創造力迸發出來,農村經濟以前所未有勢態快速發展。可以肯定地是,這一階段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完善給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生機。農牧業生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改革帶來了人勤快、地變樣、糧增產的新景象。 但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各地出現了盲目增加城鎮數量和擴大城鎮規模、輕規劃重形式、亂占土地和污染環境等粗放式發展。包括激進地、大躍進式的城鎮化步伐和萎縮不進地個別保守做法,這是改革進程中,對農村城鎮化探索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二)初具規模、亟待深入的十年:1989~1998 這十年,應該說是堅定了信念,明確了方向的關鍵時期,基本上摸索出總體農村城鎮化的基本思路,把握住整體方針,需要的是因地制宜的具體措施。 首先,仍然是黨中央對“三農”問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關注,1990年12月1日與1991年11月29日,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1991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有轉折或是決定意義的是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報告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是十多年來黨進行理論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之一,也是社會主義認識史上一次歷史性的飛躍。 自1992年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趨向之后,農村城鎮化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政府開始實施政策引導農村的城鎮化。1994年9月,建設部、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家科委、農業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第一個關于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政府引導城鎮化的開端。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屆四中全會上進一步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加快小城鎮建設,都是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小城鎮的建設應該說是農村城鎮化的階段性產物,在推動城鎮化進程中,對推動農村和農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把農村的城鎮化問題放在戰略角度,這應該說是在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中重大的實質轉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對解決“三農”問題階段性的且有戰略意義的決策,農村城鎮化已是農村發展的問題,也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小城鎮和城鎮化的戰略地位已經發生轉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