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張耀祖
論文關鍵詞: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將成為歷史的必然。教育要均衡發展,就必須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建設,構筑現代化的信息平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只有引進先進的教育方法,以信息化的教育方式把難懂的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才能激發廣大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學生家長總是通過各種手段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往優質學校,期望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從而造成優質學校生源爆滿,普通學校生源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校與校之間不平衡所致,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學校環境、師資配置、教育條件和教學結果等方面諸多因素,歸根結底就是基礎教育建設的不平衡。針對這種“不平衡”現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在2012年實現區域內教育初步均衡,2020年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基本均衡。要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筆者認為調整學校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政府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政策措施不容置疑,而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則是解決師資配置失衡、教育條件和教育結果差異,實現人人享有教育的權力和義務、機會和條件、教育質量相對公平最便捷、最有較的辦法。下面主要談談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從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些認識。
一、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建設
(一)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內容
注重思想上的轉變,使現代教育觀念得到確立;在農村教育基地建立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室;對現代化教學設備要科學管理,并加強日常維護;加強培訓師資力量,真正普及信息化教育,確保現代化設備能正常投入使用。
(二) 農村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具體做法
1.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教育思想和確立教育觀念是教育現代化的前提,也是教育現代化的保證。計算機網絡向廣域方向發展,全新和高效的教育手段在信息化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不斷地拓寬信息化教育的時空界限,使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獲得動力。農村學校運用了教育信息化以后,農村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將得到提升。所以,農村教育建設要以現代化的教育設備為基礎,注重設備的日常管理和應用。信息化的教育培養了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了素質教育的水平。
2.配齊現代化多媒體教室和實驗室。在農村學校設立有計算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投影教室、遠程教育和實驗室等功能室,教學設備專項使用,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易于教學,學生易于掌握,將大大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縮小城鄉之間的教學差距。這方面可結合當前國家正在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進行。
3.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訓。目前,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的現狀是培訓教師信息技術的力度不夠,教師應用信息化教育能力水平低,所以,學校應該將培訓教師的信息技術工作納入校本培訓的主要部分和學校的主要建設,要分批分階段分目標進行培訓,使廣大教師盡快地熟悉和掌握。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亦應多為農村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和創造培訓條件,如筆者所在市2010年就邀請自治區電教專家到各縣(市、區)對農村中小學校領導和專任教師共計800多人進行教育教學資源應用、多媒體教學理論等專項培訓,從而提高全市農村電教師資素質。 4.加強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正常使用。農村學校要按照課時的要求滿足信息技術課、語音課和實驗操作課的要求,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利用各功能教室,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時開展計算機操作和理化生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如筆者所在市從2011年起中考實施了信息技術課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以此促進學校開齊開足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加強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簡稱“農遠” )的維護和使用。“農遠”項目是國家根據教育要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要求而設立的項目,農村學校應充分利用項目設備來普及信息化教育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以此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認清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制約因素
難點:1.合理配置師資。“好學校”比起“差學校”更能夠吸引好的師資。2.“弱勢群體”的教育。如困難家庭子女的教育、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和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等。以上難點雖然有解決的辦法,但難度較大,所以政府部門要制定相應扶持的政策。
誤區:1.注重形式忽略本質,注重數量忽略質量,不均衡的教學質量,輟學情況嚴重。2.擇校之風和“教育不公”現象嚴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強化其規范和輻射功能,是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
制約因素:1.農村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2.教育政策上的非均衡導向;3.地方的投入、收費 、評枯、公辦學校改制等的政策根本上決定了非均衡趨向;4.不完善的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制化環境,是制約著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
各地在對學校的布局進行調整,優化配置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扶助教育困難學生的同時,更要注重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推行,以信息技術帶動基礎教育,從而加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結語
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好了,才能更快地發展農村教育,促進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農村教育水平有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教育水平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葉貴,嚴建榮.淺談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J].信息技術教育,2006,12:103.
[2]董希志.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J].小學校長,2008,05:18、66.
[3]朱從衛.論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J].江蘇教育,200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