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聯合手術長期療效觀察
覃雄楚
【摘要】 [目的]觀察聯合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遠期療效。[方法]對102例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兒,采用跟腱切斷、足內側軟組織松解、跖筋膜切斷、脛前肌外移等聯合術式,并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療。[結果]經5~13年隨訪,平均隨訪9.8年,按Garceau的標準進行評價,優良率97.1%。[結論]聯合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療效確切,效果滿意。
【關鍵詞】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聯合手術; 遠期; 療效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方法繁多,本院自1991年3月~2002年7月采用聯合手術加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療102例143足,經長期隨訪觀察,效果滿意。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02例(143足),男67例(97足),女35例(46足);年齡7個月~2.5歲,平均1.1歲,大多數均經過不同程度的手法治療,檢查足部均有足跖屈及內翻、內旋畸形等特點。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步驟
(1)跟腱切斷:足背伸,使跟腱繃緊,在跟骨結節上約1 cm處用尖刀刺入跟腱側方后翻轉使刀刃轉向跟腱將其橫形切斷,使足背伸至踝關節達90°。(2)跖筋膜切斷:前足背伸,使跖筋膜繃緊,從足底內側跟骨結節處刺入尖刀將跖筋膜緊貼跟骨橫行切斷。(3)內側軟組織松解:在足背前內側作縱切口,顯露并切開松解距舟、楔舟、楔跖內側關節囊。(4)脛前肌外移:在足背前內側切口內找到脛前肌腱并將其在附麗點處切斷,在小腿下段前側作切口抽出,在足背外側作切口將脛前肌腱由皮下隧道穿出,于第3楔骨外側或骰骨內側穿孔后用鋼絲以抽出固定法將肌腱固定。
1.2.2 術后處理
膝關節屈曲80°,足背伸80°~ 90°位長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后拔除鋼絲并更換石膏再固定6~8周。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Garceau的標準評價,優:足外形正常,無跟骨內翻及前足內收畸形,足能踏平,步態正常;良:畸形基本糾正,踝關節活動好,足能踏平,步態尚好,遺有輕度內翻,非固定性前足內收畸形;可:較術前有進步,步態尚可,遺有中度足跟內翻及跖屈畸形;差:改善不大仍有馬蹄內翻畸形,跛行明顯。
2.2 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5~13年,平均隨訪9.8年,按照上述標準,結果優94例,良5例,可1例,差2例,優良率為97.1%。
典型病例:男,11個月,因發現右足畸形、活動障礙10個多月而于1999年8月21日入院。檢查見右足呈跖屈、內翻、內旋畸形。臨床診斷:先天性右馬蹄內翻足。入院后3 d即行跟腱切斷、跖筋膜切斷、內側軟組織松解加脛前肌外移術,術后予管形石膏外固定, 6周后拔除鋼絲并更換石膏再固定6周,隨訪7年,右足外觀及功能恢復滿意(圖1),按Garceau標準評價為優。
3 討論
3.1 理論依據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因未完全明確,Stewart和Bechtol通過本病的胚胎學研究,提出肌力不平衡觀點。許龍順等[1]研究發現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小腿脛后肌、腓腸肌有Ⅰ型肌纖維增多及同型肌纖維聚集,而Ⅰ型肌纖維是慢收縮高張力纖維,可產生持久的肌力不平衡,久后可使足后內側韌帶、關節囊增厚攣縮,最終導致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發生,認為肌力失衡是該病的原發因素。病因病理學方面的研究對于指導和改進治療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2]。也為早期進行軟組織松解及肌力平衡手術提供了理論依據。
圖1a術前患足X線片 圖1b術后患足外觀3.2 手術原理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畸形改變主要包括踝關節跖屈、足內翻、前足內收和脛骨內旋等4個方面,而本綜合手術治療也恰恰針對這幾方面畸形進行了全方位矯正。跟腱切斷延長的目的是矯正后足的馬蹄畸形,內側軟組織松解可以矯正內翻畸形,跖筋膜切斷可以解決前足下垂和高足弓畸形,而脛前肌外移不但減弱了內翻肌力,而且加強了足背伸和外翻的力量,使足踝部動態肌力保持平衡,有利于維持畸形矯正后的位置,術后外固定時間相對較短,有利于足部骨骼的發育和關節功能的恢復。有較多研究表明,早期建立動態肌力平衡可矯正畸形,取得外觀和功能滿意的療效[3、4]。臨床上已經證實,平衡肌力手術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它符合足部的生物力學要求[5]。
3.3 手術要點
(1)切口采取波浪形或S形,以免出現皮膚邊緣壞死。(2)后側、內側軟組織松解要徹底,勿殘留畸形;跟腱應在其附麗處切斷,防止其回縮過松而發生仰趾足;轉移脛前肌的附麗部位要恰當,肌腱應成直線,皮下隧道寬松以減少粘連;并應盡量延長脛前肌腱,拉出鋼絲固定時應保持一定的張力。
3.4 術后注意事項及效果不佳分析
因小兒下肢較短粗,石膏固定易脫落,我們的經驗是術后膝關節屈曲、踝關節背伸至80°~90°位長腿管型石膏固定,注意觀察患肢血運及石膏松緊度,若出現石膏松動脫出應及時更換石膏。本組效果較差的3例患兒均曾反復多次出現石膏松動脫落,術后3個多月拆除外固定石膏發現患足仍殘留跖屈內翻畸形,背伸乏力,再次手術探查發現脛前肌腱脫落,重新種植后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