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晚安,好運》:美國新聞記者與麥卡錫斗爭的歷史紀錄

韓景芳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電影《晚安,好運》的紀錄片表現手法,展現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節目主持人愛德華·莫洛與麥卡錫主義的斗爭,頌揚了新聞人不畏政治權勢、堅持追求真理的新聞精神。文章論述了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意義,反思了當今美國媒體過度商業化、過度娛樂化及輿論監督職能日趨弱化的現象。

關鍵詞:新聞記者;麥卡錫主義;輿論監督;反思

一、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再現政治斗爭事件

2005年上映的《晚安,好運》獲得了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也獲得了多項榮譽。雖然這部小制作的影片票房成績不太好,但影片卻得到了影評界和眾多媒體的高度評價。《紐約時報》稱贊這是“一部充滿了熱情、思想、真實和責任感的電影”。《達拉斯新聞早報》評論“克魯尼(導演)沒有將故事和主題變成說教,這也許是影片最為成功之處”。《紐約郵報》則將該片譽為“2005年最出色的美國電影”。①

影片講述了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著名記者兼節目主持人愛德華·莫洛為尋求真理,與當時的政治強勢人物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進行斗爭的故事。當時美蘇正處于冷戰時期,威斯康星州初出茅廬的參議員麥卡錫為樹立自己的政治地位,鼓吹反共產主義思想。國會成立了“非美活動委員會”后,麥卡錫更是肆無忌憚地渲染紅色恐怖主義。當時,在全國各個階層,麥卡錫對共產主義者和所謂的有共產主義傾向者進行了打擊和迫害。參加過有共產主義傾向的組織或集會、閱覽過社會主義國家的報刊、甚至家庭成員中有人閱覽過相關報刊等人士都受到了麥卡錫的排擠或迫害。《晚安,好運》是根據當時的真實新聞事件進行改編的影片,講述了美國新聞工作者以追求真理的新聞精神,頂住政治和輿論壓力,展開揭露麥卡錫欺騙民眾、蠱惑人心行為的報道和評論的故事。

與同年當選奧斯卡最佳影片、以美國多民族共處的社會矛盾為主題的《撞車》相比,《晚安,好運》的非主流題材使它難以獲得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同樣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反映同性戀人士生存困境的《斷背山》相比,《晚安,好運》的政治題材決定了影片不可能以溫情的愛情故事配以美麗的大自然景觀來打動觀眾。但是,導演喬治·克魯尼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成功地講述了一個政治題材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它以真實性和信息傳播功能與新聞范疇相交叉,又以藝術性和審美功能與影視藝術范疇相重疊。②《晚安,好運》在記錄客觀歷史事實的同時,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影片中嚴密的論證和精彩的邏輯思維吸引了觀眾,觀眾緊張的情緒被恰當地掌握在90多分鐘的時間內。黑白色彩的使用也是影片獲得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加強了政治題材的厚重感。

影片是從1958年10月愛德華·莫洛表彰大會開始的,莫洛在會上的講演將觀眾帶到1953年10月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內 ,影片開始了對那段歷史的記敘。莫洛的發型、電視臺內的吸煙和當年的搖滾樂等鏡頭無不佐證了泛黃而真實的歷史。“現在請看”(S e e I t Now)欄目是電視臺的一個新聞紀實欄目,也就是新聞評論欄目。有一天,底特律市的報紙報道了這樣一個事件:一位空軍中尉的父親看了塞爾維亞的報紙,中尉因此受到了軍方的指控。在當時極端排外的時期,閱讀社會主義報紙的行為就等同于親共行為或傾向。空軍軍方要求中尉公開指責他父親和家人,否則,他必須辭職。整個事情未經過聽證會,也未經過庭審,甚至沒有人見過被封在信封內的指控內容。莫洛決定在“現在請看”欄目對此事件進行報道和評論。這檔節目看似是新聞媒體對空軍進行的批評,實際上是對當時彌漫美國的紅色恐怖思潮的挑戰,矛頭直接指向參議員麥卡錫。

影片中麥卡錫的鏡頭,包括他在聽證會上狡猾的政治表現、在“現在請看”欄目中反駁和批判莫洛等場景,由于使用了歷史的錄像,觀眾們誤以為這是哪位演員的表演。歷史的錄像與影片中演員的表演經過精美高超的剪輯渾然一體,無可挑剔的影像藝術和故事講述制造出逼真的紀錄片效果。情景再現與真實記錄的結合滿足了觀眾感受歷史的視覺需求。

影片還再現了麥卡錫對五角大樓的文件傳遞員毫無證據的指控及“現在請看”對該事件的揭露性報道。文件傳遞員否認有關她參加過共產主義組織的指控。但是,指控方仍以美國聯邦調查局內有相關證人、但該證人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不能在聽證會上露面的借口,將共產主義分子的罪名強加于該女性。當厚重的黑白色和錄像中嘈雜的音響將這一歷史事實再現于電影時,觀眾完全沉浸于當時美國社會恐怖的輿論壓力中。

影片的結尾回到了莫洛在表彰會上的發言 ,對這個美國新聞歷史故事的講述也接近了尾聲。莫洛指出,政治和社會新聞節目遭到娛樂節目的挑戰,的確,觀眾喜歡看娛樂節目,但媒體不能過度迎合這種傾向。政治和社會新聞對于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應該加強這些內容的報道。影片首尾呼應,對莫洛與麥卡錫的斗爭做了完整的歷史記錄。

二、通過新聞事件展示新聞人物的職業精神

愛德華·莫洛是著名記者和新聞節目主持人,早在二戰期間,他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派往公司設立在倫敦的電臺。莫洛向美國發回的戰況廣播得到了高度評價,人們喜愛他的廣播方式和獨特的聲音。莫洛戰爭報道的貢獻奠定了他在美國新聞界的地位。戰后,莫洛回到美國繼續他的廣播生涯。進入電視時代后,莫洛成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現在請看”欄目的主持人,莫洛的聲望和欄目的高品質使“現在請看”積累了眾多的觀眾和贊助商的支持。莫洛的成就更在于上世紀50年代他與參議員麥卡錫之間的斗爭。他不畏政治權勢,不怕輿論壓力,更不懼失去體面且高薪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工作,以新聞人堅持不懈的質疑精神追求事實的真相,使新聞媒體真正成為指引社會進步的導航儀。

莫洛是美國新聞業的先驅,如果制作一部記錄他的新聞生涯的電影,當然也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然而,導演不以莫洛的新聞職業生涯為故事主線,他選擇了莫洛與麥卡錫之間的斗爭這一新聞事件為故事情節的主線。對人物的職業經歷進行描寫,容易使電影陷入平鋪直敘的狀態,缺乏戲劇性的效果。反映平民記者與政治權勢抗爭的新聞事件可以制造出突出主題、跌宕起伏的效應。正如影片產生的故事敘述效果,導演成功地扣住了觀眾的心弦,避免了現代觀眾遠離政治題材電影的尷尬。

隨著緊張而艱難的新聞故事的展開,觀眾看到了莫洛處理新聞的睿智聰慧和新聞人的職業素養。在海軍中尉被迫辭職一事的節目制作中,欄目組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電視臺以各種理由辭退;一些被加上莫須有的親共罪名而誠惶誠恐;莫洛這么一位人們公認的愛國人士也被指責曾經加入過某親共組織,這一系列情節的安排都是為了突出莫洛頂住壓力、追求真理的新聞精神。

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公平和公正,美國新聞投資人和廣告商一般不干涉電視節目的制作,更不允許其他部門的干擾。影片中,兩名上校作為軍方代表來到電視臺,他們指責制片人弗瑞德和節目組,軍方缺少足夠的時間檢查和批準節目的內容。此時,弗瑞德不卑不亢地抗議,“我們請你們參與節目的制作,而不是請你們審核我們的節目。”弗瑞德的這番言語充分體現了制片人對節目制作權利的保護,也反映了莫洛在此次報道中給予制片人莫大的精神支持。

反對麥卡錫主義的題材具有一定的政治危險性,廣告商擔心公司與軍方相關的業務受到影響而拒絕提供贊助,長期不干涉制片組節目的電視臺方也轉而向欄目組施加了壓力。莫洛受到了解雇的威脅,“現在請看”也從晚間的黃金時間段被換至下午時間。在如此的困難和壓力之下,莫洛憑著對正義的敬仰,以微小的力量努力地進行抗爭,最終喚起了美國政府和民眾的關注。莫洛的斗爭使美國避免了一次思想上的倒退。

影片的最后,莫洛分析:“今天的我們,富有、臃腫、安逸和滿足,這一切使我們對令我們不愉快和煩惱的事情有著一種本能的抵觸情緒。新聞媒體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引以為戒。媒體正被用來分化人心、蠱惑人心,人們在得到娛樂消遣的同時,也因此被隔離和孤立了。我們必須清醒了,不然的話,將來某一天,媒體投資人、新聞制作人和受眾們都會看到他們不愿看到的結局,那時就太晚了。”這番話反映了莫洛對媒體強大的社會影響力的深刻理解和對媒體應有的輿論監督作用被弱化的擔憂。

三、影片的現實意義: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出正確、有力的評論。新聞評論就是媒體對當前的重大新聞事件或重要社會問題發表意見,進行分析和判斷,新聞評論比媒體的其他行為更能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成功的新聞評論的首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好的選題,也就是選擇要評述的事物或問題。好的選題能激起受眾對選題的興趣,有時受眾與評論的觀點產生同感,更多的時候是評論指出現象或問題以引導受眾對此進行深度的思考。③

“現在請看”欄目選擇了質疑和揭露麥卡錫主義錯誤思潮為評述的對象,這一關注度極高的題材使欄目站在了輿論的最前端。當美國社會出現排擠少數意見、對持少數意見者進行打擊和迫害、甚至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的時候,莫洛和他的同事們運用手中的新聞媒體,對重大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行了報道和評論,很好地發揮了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指出人們的思想正遭到禁錮、法律程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為美國避免步入錯誤的深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于麥卡錫對他的惡意指責,莫洛機智地進行了駁斥。“如果有人反對麥卡錫的觀點、反對他踐踏和蔑視人權的行為,那么這個人不是共產分子,就是親共分子。如果這樣推論,那么在這個國家會有無數個共產分子。”莫洛的這席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麥卡錫的詭辯邏輯及麥卡錫主義的錯誤實質。

愛德華·莫洛對約瑟夫·麥卡錫的斗爭是美國新聞界引以為驕傲的光榮歷史,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在他主持的電視評論節目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詮釋。然而,記住這段歷史,提醒美國知識分子和廣大民眾反思當今媒體的過度商業化和過度娛樂化現象,尤其是反思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弱化現象,重申媒體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重建完好的新聞輿論監督機制,才是影片真正的價值所在。

9·11事件后的美國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由于沒有進行理性的評論和辯論,為布什政府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發揮了推波助瀾作用。少數者的反戰輿論由于得不到媒體足夠、公平的支持變得越發微弱,支持戰爭的輿論在沒有經過冷靜辯論的情況下,就成為輿論的絕對強勢,變為輿論的主流。④媒體應該對戰爭這一公眾高度關注、牽涉到諸多年輕人生命和很多家庭幸福的大事件進行深刻和廣泛的大辯論。最終,真理在與謬論的爭斗中會有機會勝出,國家和社會因此將避免重大決策性錯誤。美國媒體在戰爭時的缺位證明美國民主制度已經出現危機,這是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弱化所造成的危險傾向,必須給予及時的糾正。

《晚安,好運》的政治題材選擇使其難以獲得可以與好萊塢大片媲美的票房成績,但是影片在提倡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方面的意義是巨大的。“我不能保證我永遠是正確和英明的,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壓力,我也要堅持追求真理。”在此愛德華·莫洛的新聞精神將得到發揚光大。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200.html 參考美國媒體對影片的評價。

②歐陽宏生:《紀錄片概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頁。

③ 丁法章 : 《新聞評論教程》 ( 第 4 版 ) ,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頁。

④[美]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奇觀——當代美國社會文化透》,史安斌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頁。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