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對社會主義的影響

唐宗宜

【摘 要】 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各方面都發生了新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東西方政治力量的對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對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對社會主義形成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又會推動社會主義在更廣范圍內和更深層次上的發展。

【關鍵詞】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世界社會主義;影響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共處和競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國際關系的總旋律,并將會長期保持這種既對立又統一,既競爭又借鑒的“雙贏”局面。兩種制度的國家都在相互學習,取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任何一方在短時期內或在不久的將來都不會完全戰勝另一方,資本主義不會,社會主義更不會。資本主義沒有像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列寧所說的那樣寄生、腐朽、垂死,還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經過了大大小小數次經濟危機后還是能夠快速轉機,尋找到新的生機,包括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也不例外。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復蘇的跡象,真是應了中國一句老話“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既是我們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的資本主義,只有正確認識其發展變化,才能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才能更好地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就成了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二戰結束以來,資本主義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既贏得了較長時期的穩定和發展的繁榮時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也經歷過衰退與蕭條的危機時期,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推進導致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面對越發嚴重的危機,資本主義并沒有束手無策、一蹶不振,而是通過對內調整與改良和對外轉嫁的方式譜寫著資本主義新的篇章,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

第一,資本主義正從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進,資本主義正在逐步進入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際壟斷資本已經成為整個資本主義生活的基礎和核心內容。跨國公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生產和資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頭壟斷市場。國際壟斷資本與其母國的國家政權結合,運用經濟、政治等手段,通過國際壟斷價格最大限度地攫取超額壟斷利潤。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壟斷資本對世界經濟的控制,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建立了以綜合國力為后盾的全球霸權。

第二、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以原子能和電子技術為主要標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動核能、半導體、合成化學、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宇航技術、激光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飛速發展。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一產業平均水平已不到3%,第二產業保持在30%左右,第三產業比重則迅速提高到65%至70%之間。新科技革命促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更加現代化和“高級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四產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國家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減緩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美國經濟在克林頓時期的穩定增長就與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第三、以金融資本為核心的壟斷資本在全球的擴張是當代資本主義最顯著的標志。金融壟斷資本主義加劇了資本的高度壟斷,建立了金融資本的專制統治,加劇了發達國家內部以及發達國家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壟斷財團幾乎控制了從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公用事業、飲食、旅游、娛樂等行業。金融資本通過向政府貸款、代銷和持有公債、利用存款倍增效應擴大或收縮流通中的貨幣量等方式強化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證券、股票、保險等金融資本的畸形發展,加劇了資本主義的投機性和寄生性。在當今西方國家,包括有價證券、存款貸款、外匯等無物質載體的虛擬經濟大大超過了實物經濟。資本的投機性遠遠大于投資性。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金融壟斷資本的貪婪性與投機性充分凸顯,資本的全球化導致了危機的全球性爆發與蔓延。

第四,資本主義體系的國際合作逐漸加強。為了適應生產和資本國際化、全球化的要求,西方國家還打破疆域界限,建立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和地區一體化組織,組織的規模和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在不斷擴大,通過定期與不定期召開不同層次的國際會議,以協調其在國際貿易、金融等方面的關系。由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的老板以及超國家經濟計劃機構的管理精英、大的傳播媒體的統治精英、技術精英和某些國家的領導人組成的跨國資本家階級,構成了剝削和統治全球勞工的新的霸權集團,占據著經濟全球化乃至整個世界體系中的主導地位[1]。

第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自身發揮了很多調節功能。這主要包括:在經濟發展手段上市場與計劃相結合,制定短期和中期的經濟發展計劃,推行國有化,國有經濟、合作經濟、股份經濟不斷發展,以便提高國民經濟的總體效益;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實施一定的稅收政策和社會再分配政策,限制過高的收入和過度的壟斷,建立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從而緩和了階級矛盾和社會沖突,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從凱恩斯主義到新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再到“第三條道路”和對凱恩斯主義的回歸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國家在不斷地進行自我的調整,資本主義的思想意識形態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

第六,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就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首先,農業勞動人數銳減,工業勞動人數略微下降,服務業勞動人數大增;其次,白領工人增多,藍領工人減少;最后,從事高科技領域的人員越來越多。中產階級的隊伍逐漸壯大。

第七,資本主義處理國際關系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下,西方列強依靠經濟交往、科技壟斷、文化滲透與軍事實力威脅等較為和平的新殖民主義手段來維護并擴大在發展中國家侵占的各種利益,捍衛其大國的霸主地位,強化“中心”與“邊緣”式的世界體系。金融資本的滲透是他們慣用的伎倆,資本流遍世界,利潤流向西方,可以說是西方發達國家盤剝落后國家的生動寫照。同時也要看到“南北對話、南南合作”在許多領域取得的成就。 二、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新變化

對資本主義的變化決不能主觀臆斷,如果把這些變化認為是根本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性質,從而抹殺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原則界限,那是十分荒謬的。要從實際的作用和影響中去把握,既要看到新變化在緩解資本主義的矛盾、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和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又要看到這種作用的限度,這種新變化并不能改變資本主義最終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命運。

一方面,壟斷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從私人壟斷到國家壟斷再到國際壟斷一個新的階段,壟斷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剝削和統治形式更加完備。列寧曾經說過:“任何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都不會忘記,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進步,而帝國主義又比壟斷前的資本主義進步”。偉大導師馬克思也曾說:“近一百年來資本主義所創造的生產力比人類在這之前創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多”。當代資本主義創造了最先進的生產力,推動了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時代的到來。資本主義歷經多次經濟危機,但每次都能化危為機,這表明壟斷資本主義還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和改良的能力,在一定范圍內還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當代資本主義的實質仍然是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本質屬性——壟斷,以及由壟斷所產生的帝國主義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沒有根本改變。早在1917年,列寧就預言:“戰爭異常地加速了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從而使人類異常迅速地接近了社會主義,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帝國主義戰爭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這不僅因為戰爭帶來的災難促成了無產階級的起義,而且因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在這一級和叫作社會主義的那一級之間,沒有任何中間級”。[2]資本主義所有制雖然出現了多元化、多層次化的趨勢,但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主體地位沒有改變,其他所有制形式只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補充,是為鞏固和維護私有制服務的。資本主義為利潤的最大化而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沒有改變,因此人的異化現象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如股份公司、托拉斯等形式的跨國公司、雇員參與決策和管理、國有化、各種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等等,這些都沒有改變私有制的主體地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會得到根本解決,經濟危機還會頻繁爆發。同時由于技術革命導致的產業結構調整,西方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和新貧困化現象。

三、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社會主義的影響

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是雙重性的,一方面會形成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又會推動著社會主義在更廣范圍內和更深層次上的發展。

首先,這些新變化對社會主義構成了巨大挑戰和沖擊,使社會主義步入低谷。隨著資本主義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在同其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加上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國家從15國減少到5國,共產黨從180多家減少到130多家,被西化的東歐國家又紛紛加入北約聯盟,盡管中國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終究勢單力薄、寡不敵眾。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占據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占有更多的話語權。直到今天,資本主義制度全勝論、社會主義無望論、歷史趨勢改變論、全盤西化論等仍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深入發展。第一、各國社會主義的力量正在資本主義體制內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其內部的社會主義力量思考諸如相對貧困、經濟上的不平等、精神層次的異化、國家調節的有限性導致的經濟混亂和無序等深層次的問題,提出種種新社會主義思想。他們身處資本主義社會,能切身體會和深刻了解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因此,其思路和主張對于社會主義運動具有積極意義。第二、社會主義國家大膽借鑒資本主義文明成果,推動了本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人類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第三,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促使社會主義運動的全球性增強。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以及資產階級根據生產力的要求對生產關系所做的調整,為社會主義創造了物質前提。從這點看,國際壟斷階段的出現,不是離社會主義更遠,而是離社會主義更近了。列寧曾形象地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稱為社會主義的“入口”,那么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則可以說成是全球社會主義的入口。全球化正在為未來社會主義的實現創造著物質技術和社會化生產等方面的條件。

[1] 參見正在形成的全球統治階級:全球化與跨國資本家階級.美國:科學與社會雜志,2000.

[2] 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26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