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中國民族文化產業發民戰略與路徑選擇

胡靜 顧江

一、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現狀 作為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是全世界惟一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民族文化資源極其豐富。隨著我國主要中心城市步入小康社會,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人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信息、教育、娛樂、旅游、體育等文化消費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僅以云南為例:2005年1~6月,云南全省旅游業總收入達到203.14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12.2%;接待海外入境游客69.1萬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長48.4%。旅游外匯收入達到2.5億美元,增長36.1%。同期接待國內游客3507萬人次,增長16.5%。但是,我國民族文化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缺乏品牌意識、特點不鮮明,民族文化開發的廣度和深度都較為欠缺;二是民族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不高,文化產品附加值較低,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沒有形成產業鏈;三是雖然文化消費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產品營銷手段較為單一,導致產品內在的經濟價值嚴重低于市場價值。 二、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集團,發揮“優勢發展、重點布局”戰略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各區域都有各自濃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同時,各區域的發展是不同步的,根據法國經濟學家佩魯的“發展極”理論,本文嘗試將我國劃分為8大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區域,每個區域以2~3個城市作為區域發展極,創建區域民族文化品牌。 (1)構建以北京和天津為中心的大華北區民族文化產業區。北京作為中國歷史上立都時間最長的城市和新中國的首都,在人文景觀方面有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如故宮、頤和園、長城等都是享譽中外的世界遺產,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與北京代表的“皇家情懷”相反,相鄰的天津則代表一種“平民文化”,相聲、話劇、天津快板都是街頭巷尾群眾表演的文化形式。以“皇家·平民”作為其品牌戰略。 (2)構建以上海、南京、杭州為籠頭的華東區民族文化產業區。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城市,其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極其迅速;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杭州的西湖是名聞天下的旅游勝地。以“江南水鄉”為其品牌戰略。 (3)構建以廣州和福州為核心大華南區民族文化產業區。廣州的文化產業發展較早,廣州電視臺、廣州電臺、廣州購書中心、紅線女藝術中心、廣州美術館新址、廣州雕塑公園,廣東美術館、星海音樂廳等設施交相輝映;形成了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為主體、多門類、多層次、多功能的報業結構;建立了以新華書店(集團)為主體,多種發行渠道,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流通形式的發行體制;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廣州已成為華南地區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極。作為八閩首府,福州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海濱鄒魯”的美譽,也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其中,“曇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壽山石文化”是其文化的代表品牌。因此,整合廣州和福州的文化特點,以“潮汕·嶺南文化”為其品牌戰略。 (4)構建以長沙為軸心的中南地區民族文化產業區。作為湖湘文化的代表城市,長沙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千年學府“岳麓書院”一直是其文化名城的代名詞。近年來,隨著以“電視湘軍”、“出版湘軍”、“會展湘軍”、“體育湘軍”等為品牌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使得長沙成為中南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極。因此,以長沙為軸心,覆蓋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以“湖湘文化”為其品牌戰略。 (5)構建以重慶、成都、昆明為中心的西南區民族文化產業區。重慶作為第四個直轄市,是西南經濟中心,同時作為三峽所在地,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成都是中國古代三國文化中心,是詩賦之都,同時也是馳名中外的熊貓之鄉。昆明風景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是西南地區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地。因此,以重慶--成都--昆明為軸心,以“民風·民情·民俗”為品牌戰略,構建西南地區民族文化產業區。 (6)構建以蘭州、烏魯木齊為軸心的西北地區民族文化產業區。蘭州地處黃河之濱,享有“黃河之都”的美譽,既是絲路文化、黃河文化的交匯點,也是伏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馬廠文化的交匯點。境內的敦煌遺址是國內外聞名的佛教文化、雕塑勝地。新疆有獨特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文化及自然風光,是我國極富民族風情的地區。因此,以蘭州、烏魯木齊為軸心,以“絲綢之路”為實施其文化產業發展品牌戰略。 (7)構建藏文化產業區。藏族文化以其璀璨奪目,絢麗多姿的藝術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藝術力量屹立于中華文化之林,震憾世人,成為人類文明園地中一束最輝煌最瑰麗的奇葩。西藏文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因此,以拉薩為中心,覆蓋西藏自治區以“喜馬拉雅”為品牌實施其文化產業戰略。 (8)構建以西安、太原、鄭州為軸心的中原地區民族文化產業區。中原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古文化中心地區,自周秦、漢唐、十三代帝都形成的中原文化、秦楚文化、游牧文化交融雜糅,形成了中原文化特有的神采;中原文化發源地河南以及晉商文化發源地山西是我國重要的古文化中心地區。因此,以西安--太原--鄭州為軸心,以“中土文化”為品牌實施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 2、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民族文化產業競爭力,實現民族文化產業高級化 作為公共資源和國家戰略性資源,文化產業既是可以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產業化資源,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表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我國民族文化產業也逐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主動加入到世界文化產業鏈中,積極分享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提升民族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在我國民族文化產業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應當看到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的文化產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在國際上知名的文化集團公司。我國的民族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要在發達國家壟斷的世界文化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使民族文化產業向專業化、縱深化、產業化、高級化發展。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