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美國的憲法文化

高軍東

論文關鍵詞:憲法文化 權力制衡 程序優先 私權神圣 憲法崇拜

論文摘要: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使我們認識到了憲法文化在美國憲政中的作用。美國憲法文化的形成不僅有‘性惡論”、“有限理性”思維、自然法等主觀因素的影響,更是‘l地理屏、市場經濟、多元利益集團等客觀因素作用的結果。美國在200多年的憲政歷程中形成了以權力制衡、程序優先、私權神圣為內容,以憲法崇拜為核心精神的憲法文化。

回顧美國的憲政發展歷程,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什和戈爾之間展開了美國歷史上首次總統選舉訴訟大戰。法庭辯論激烈,意外不斷,在佛州還出現了選民示威的情形,但全國并沒有出現劇烈的社會動蕩。在聯邦最高法院裁判布什當選后,包括戈爾在內的很多美國人并不接最高法院的最后決定,但他們接受了最高法院裁決的程序和制度。0也許我們能從這樣一個案例中發現美國憲政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憲法文化”對這次大選訴訟的平靜結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憲法文化?美國的憲法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內容和精髓又是什么?這就是本文要重點探討的內容。

一、憲法文化的含義

目前學界對憲法文化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憲法文化通常是指“以憲法為媒介的,與國家具有密切關系的一種創造性領域”0,“是憲法價值的一種體現,反映了憲法的文化背景及其社會基礎。”0也有學者認為“憲法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憲法文化包括3個層次:(1)表層的物質文化,包括憲法文本、憲法規范、憲法設施等:(2)中層的制度文化,包括憲法制度及機構等;(3)深層的精神文化,也稱狹義的憲法文化,包括憲法觀念、憲法心理和憲法意識等,其核心是憲法意識。”0但筆者認為,這些定義或過于晦澀難懂,或賦予憲法文化過多的內涵,筆者比較贊同王希教授的定義,“憲法文化是-種以遵從憲法、尊重憲法為基礎的政治氛圍和政治行為。”憲法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應當有它自己的精神內核,即我們培育自己的憲法文化是為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王希教授所做出的定義給了我們答案,即當代憲政國家無一不希望自己的憲法得到遵守和尊重,否則憲政便無從談起。此定義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我們培育自己國家的憲法文化就是為了達到這樣一種目標,“當憲法與公民的生活緊密相聯、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無處不用、看得見、摸得著、用的上、靠的住的法律工具時,他就不再是一種高深莫測的圣旨,也不再是一種形同虛設的擺設,而成為一種行為規范的尺度,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和集合,一種自愿的或強制性的心靈習性了。”0我們知道,我國有幾千年的專制傳統,憲政起步較晚,所以同美國相比,我國的憲法文化的培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了解美國的憲法文化或許對我國憲法憲法文化的培育有益。那么,美國的憲法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美國基督教文化‘性惡的影響

第一,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而“性惡論”是基督教文化的理論基礎。根據基督教《圣經》中的神話,由于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園中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便對上帝犯了原罪。自那以后,所有的人類就具有惡的本性。性惡論的基本觀點是:第一,人的欲望是貪婪的;第二,人的天性是自私的。這兩點正是是社會上種種惡行存在的人性根源,如果順其發展,必將使社會陷入混亂之中,最終使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人們要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而是只能依靠自己。這種思想的直接后果就是促進了公民權利觀念的產生,而對公民權利的保護首先是通過憲法來實現的。所以,憲法的根本任務就在于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另外,由于人是貪婪自私的,要控制人類這種惡的本性,必須仰賴凌駕于個人和社會之上的政治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國家權力。然而,國家權力又容易對公民的基本權利造成重大威脅。因為美國人認為,由于人性是惡的,那么,執掌國家權力的人就有可能濫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他人謀取私利。為了防止這種公共權力被濫用從而給公民權利造成損害,因此有必要對國家的公共權力進行制約,而對國家公共權力進行制約的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將權力分化,然后以權力制約權力,即強調國家公共權力之間的分權與制衡。限制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就是憲法文化的基本精神。由此可知,“性惡論”對美國憲法的創生起了十分重要的推進作用。

(二)有限理·思維的影響

美國基督教文化還傳遞了一種“有限理性”思想,即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都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包括政府在內。特別是在近代社會,政府的職責主要定位于公共性事務,解決公民生活中的外部性問題。因此,在通讀美國憲法文本后,可以看到政府權力的有限性主要體現它的職責主要在于管轄公民的世俗生活,公民的精神性生活由教會引導。這就不難理解美國憲法的重要原則——“有限政府”的文化內涵。“有限”必然導致分權、合作、制約、平衡。其次,以美國為代表的司法機關違憲審查模式,在實踐中展現出的經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民權利對權力制約的積極性。通過公民啟動憲法案件訴訟機制,通過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權利驅動權力,歸根結底是權利理性與權力理性的合作互動。最后,憲法本身也是有限的。在憲政實踐中,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遇到按憲法要求去做會產生明顯不合理的結果,但不這樣做又會損害憲法制度的兩難困境。憲法的有限性得到充分體現。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要選擇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制度權威。因為,從長遠來看,保持憲法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更有利于社會的進步。

(三)以普通法為中介的“自然法”理念的影響

美國人主要由歐洲移民組成,在歐洲移民中,英國人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美國獨立戰爭以前,殖民地的司法機關已經廣泛采用普通法來辦案而強化了普通法的根基。來源于習慣法的普通法使得殖民地人民形成了尊重法律的傳統,并開始形成法治主義精神,養成依法辦事的風尚。司法權威牢固地樹立起來,在美國幾乎出現的任何政治問題最終都以司法的方式解決。美國這種法律思想是英國的普通法與歐洲大陸的自然法思想相結合的產物,確認了啟蒙思想家從自然法理論出發,認定由人民制定的憲法是最能夠反映自然正義的法律的觀點,憲法可以作為檢驗制定法的標準,從而形成了美國憲法這種特殊的地位。建立在自然法觀念基礎上的美國憲法成為了評價現有法律正義性的理性標準,推動了美國法律文化的形成,并加速了美國憲政進程。

二、美國憲法文化形成的客觀條件

(一)飩理屏蔽”為美國憲法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

自l783年獨立后,美國長期處在一個相對和平、(有意)與歐洲大陸隔絕的國際環境中,除了1812年戰爭外,歐洲列強也沒有入侵過美國本土。南北內戰中歐洲國家也沒有武力介入,給美國人足夠的機會來解決內部的憲政危機。聯邦的勝利最終防止了國家的分裂。2O世紀除二戰時期的珍珠港事件外,美國的國土安全一直保持到2001年的“9.11”事件的發生。這種極為少見的“地理屏”使美國憲政制度獲得了一個相當長的、相對封閉的、不收外國干涉的發展環境使得美國面臨的一系列憲政難題得到解決,包括政黨的出現與其在憲政結構中的定位、國家主權和領土的統一、國家經濟和政治體制的統一、聯邦權威從小到大的發展、聯邦與州政府的爭權、地方自治的保護、公民認同的建立、社會極度不公正、以及地區經濟發展失調失衡等。 (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美國憲法丈化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美國自殖民地時期就在發展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我們知道,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資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場為經濟活動的主要調節者,以較為健全的市場體系為經濟過程的重要樞紐的經濟運行體制。市場經濟實際上就是自由經濟,契約作為人們在市場經濟交往的主要手段,必然催生人們的自由、平等、權利等觀念,反映在美國的憲法文化中,就是對公民權利的重視和保護。另外,由于市場經濟發展帶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波動性,在一定條件下還會導致社會無政府狀態和經濟危機的爆發,阻礙或破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一定宏觀調控的作用,這正式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在憲政發展過程中由小到大變化的內在動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美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美國憲法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多元利益集團間的斗爭為美國憲法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社會結構基礎

在古代歐洲國家的社會結構中,君主、貴族和第三等級是一種契約關系。根源于歐洲大陸的美國民族也深受同樣文化的熏陶,具有相同的多元利益集團的社會結構事實。在這種多元集團內部,每一個集團都要保護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他們必須通過尋求一種超世俗的自然法規則來證明和主張自己的權利。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要使其權利免受公共權力的侵害,就必須將確認這些權利的習慣法規則或制定法規則高于政府的權威。

多元的社會結構使得自治和民主的觀念普遍能夠接受,按照一般的和普遍有效的法律規則來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早已為公眾熟悉并成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凡是符合理性的法律規則所承認的存在都是合法的存在,所以法律是政治社會里人們的安全和自由的最有效的保障。這種社會多元集團之間的互相斗爭使得美國憲法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中得以迅速產生,以后歷次憲法修正案和憲法性的判例和解釋無一不是各種不同的多元利益集團意志爭奪的反映。美國憲法的結構凝結了美國社會多元利益集團之間權力競爭的平衡形態,奠定了美國社會平穩發展的憲法基礎。

三、美國憲法文化的內容

既然憲法文化是一種以遵從憲法、尊重憲法為基礎的政治氛圍和政治行為。那么美國的“政治氛圍和政治行為”具體都包括哪些內容呢?也就是說,美國的憲法文化是通過哪些制度和理念體現出來的昵?

(一)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和權力制衡的觀念

1787年的制憲會議上,聯邦黨人系統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由三個相互獨立的政府部門分別掌握,但又不是絕對獨立而是相互制約與平衡的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理。美國憲法規定的總統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典型地體現了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組織原則。另外,分權制衡的觀念也體現在聯邦和各州關系的處理原則上,美國憲法規定了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形式。聯邦的法律是全國最高的法律:聯邦中央對各州處于最高地位,聯邦保護各州:未列舉的權力一概歸各州保留行使:各州之間遵循相互信任、禮讓、平等對待的準則。不過,二十世紀以來,聯邦制向中央集權方面的演變的趨勢日益加強。

(二)程序優先的理念

程序能夠促進自由,保障理性選擇。沒有程序就沒有權利的理念在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實施中獲得了普遍認同和遵守。正是程序優先的理念使得美國人民普遍認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質上就是程序面前人人平等,這典型地反映在,普通法院對行政訴訟具有管轄權,并適用民事訴訟程序審理。0正如筆者在前文提到的,在2000年大選訴訟后,包括戈爾在內的很多美國人并不接最高法院的最后決定,但他們接受了最高法院裁決的程序和制度。這正是程序優先理念作為美國憲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最好例證。

(三)私權神圣的觀念

美國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也經歷了一個逐步普遍化的過程,在制憲時期,一些弱勢種族、族裔和性別群體的利益遭到忽略或踐踏:隨著形勢和觀念的變動,這些群體的社會認同和群體意識不斷覺醒,逐漸從原來的社會邊緣進入多元利益的競技場,對既存的憲政秩序提出了挑戰。通過斗爭,私權神圣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也逐漸普遍化。美國憲法的第一個“十項修正案”詳細列舉了美國公民基本的和不可剝奪的權利:憲法第l3、l4、l5條修正案承認和保護黑人的公民權和政治權利;婦女的政治權利、印第安人的公民權利等問題也都在美國憲政秩序的演進過程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可想,沒有“私權神圣”觀念的支撐,美國公民爭取權利的斗爭還將有更長的路要走。

四、美國憲法文化的核心精神——憲法崇拜

以上我們介紹的權力制衡、程序優先、私權神圣等觀念在美國的憲法中部有明確的規定,我們了解這些制度和觀念只是達到了對美國憲法文化的感性認識,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怎樣做才能達到對美國憲法文化的理性認識呢?很簡單,深思這樣一個問題就可以了——權力制衡、程序優先、私權神圣等觀念為什么能夠深入人心?答案只有一個:美國人對自己的憲法達到了崇拜的程度。憲法崇拜正是美國憲法文化的核心精神。

在美國人心目中,憲法是政府和公民間的一項政治契約,而這項契約對雙方都有絕對的約束可見,美國人對憲法的推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自殖民地時代開始,人們就在英國憲政觀念的基礎上注重成文法:進而形成了憲法至上、依憲行政的觀念和實踐。在反英獨立運動中,經過和英國的政治辯論和對反英合理性的闡述,這種憲法觀得到強化。在獨立后各州的立憲和行憲實踐中,憲政觀念不斷普及;而聯邦憲法的制定、討論和批準過程,使美國人的憲政情結更加深化。這是制憲和行憲的社會土壤。在司法審查制度確立以后,合憲性問題被不斷提出和得到闡釋,憲法至上的觀念得以鞏固。國會立法必須合乎憲法,行政執法必須遵循憲法。可以說,美國的憲政歷程就是“憲法崇拜”文化在美國不斷成熟和繁榮的過程。而這種將憲法上升為一種價值標準的憲法文化又不斷地推進著美國的憲政向前發展。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