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化視野下的企業體育文化
吳濤
企業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其目的是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創造出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體育是現代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體育與社會生活的結合越來越密切。一些精明的企業家已成功的利用體育這一資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企業體育在嶄新的企業制度要求下,其組織形式、開展方式、基本功能、社會地位等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本文擬從社會現代化的角度對現代企業制度下體育與企業的相互關系、企業體育文化的基本內涵及其構建、我國企業體育文化的現狀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體育文化發展的基本對策。
一、企業體育文化的內容構成
關于企業體育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我們認為企業體育指企業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為員工提供體育設施與服務,直接或間接的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行為總體。
體育運動是一種文化現象,因此也就有了體育文化的說法。體育文化就是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各個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造成體育文化的不同。企業有自己的體育活動,企業參與體育活動與別的部門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也就有了自己的體育文化。
在現代社會中,體育活動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企業而言:體育活動對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許多企業都利用體育活動創造了令人欣喜的經濟效益;利用體育文化的傳播樹立起自己企業的良好的社會形象;利用各種大型體育比賽和著名的運動員來推銷商品;企業老板千方百計地利用比賽場地設施(發布企業的廣告牌)或者雇傭著名運動員使用自己的產品作活廣告。
企業體育不僅僅是企業職工開展的有目的的,自主的體育活動,它應該包括企業開展的對內、對外的一切體育活動,它是服從于企業戰略目標的。一般認為,企業體育文化的內容構成主要包括下兩個方面:
其一,企業內部體育文化。企業內部體育指企業為增進員工福利,提高員工素質,為員工提供交流途徑而建設體育設施,提供體育服務的活動。它的具體內容包括休閑體育、體育競賽、職業體操、體育旅游、體育俱樂部等。企業內部體育的溝通和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的內部職工。主要目的是豐富企業文化,增進員工的健康,提高員工的素質,加強員工與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企業之間的交流。
其二,企業外部體育文化。企業外部體育指企業為增進與社會公眾、企業客戶、媒體、政府之間的溝通而進行的體育活動,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體育組織的對外交流,公益性體育贊助,商業性體育贊助。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進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理解,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發展企業體育文化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體育活動漸漸地成為社會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企業體育文化也要相應地建立和發展起來。
第一,企業體育文化是人們的現代體育生活方式的指導。當人民群眾開展體育活動時,廣大群眾就面臨一個問題:到什么地方去鍛煉;有誰來組織體育鍛煉;鍛煉些什么內容;怎樣去鍛煉等等問題。特別是企業職工的鍛煉,更需要一個指導。而企業體育文化是一個很有效的指導。
第二,企業體育文化是人們的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理想和需求。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必然帶來兩方面的積極結果:一是社會產品的增加,二是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生活方式也必將隨之改善。家庭生活用品的現代化將人們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物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滿足,閑暇時間生活內容的安排,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迫切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的享受。同時,還必須認識到,腦力勞動的增多,體力勞動的減少以及工作時間的縮短,就會出現“運動不足”。這必將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這些疾患已經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長壽。在此情況下,人們便對能促使身心健康發展的、能使閑暇時間生活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第三,企業體育文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文化的要求。社會文化包括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包括企業體育文化。建設中國社會的體育文化,同樣也包括建設企業體育文化。人們群眾從事工作以后,很多時候都和企業密切相連,可以說,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他們將和企業聯系將近40年。所以企業體育文化將非常重要地影響他們,并融會在社會體育文化當中。
第四,社會體育文化的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社會體育文化也在發展變化之中。現代社會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社會體育文化的發展也體現出這些特點。現代企業呈現出方方面面的多彩的形式,其體育文化也將表現出多彩的形式。企業體育文化的發展同時充實著社會體育文化,使中國體育文化也表現出多元化的色彩。 三、當前企業體育文化的現狀和對策思考
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職工體育活動,是增強企業凝聚力,顯示企業人朝氣,擴大企業知名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企業實力和風采的重要窗口。我國的很多大型企業都把體育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內容來抓,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由于企業的數量、素質、規模、性質等諸方面的差異,我國企業體育文化的發展現狀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主要表現在:
第一,企業體育開展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據調查:許多企業根本沒有把體育當作一個大事,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強化—— 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政策法規的制約不夠。當問到“當地體育行政部門是否指導檢查你企業體育工作”這些內容時,回答幾乎大都是否定。當問到“企業體育開展的好壞是否對企業有影響”,回答也是基本沒有影響。政策上的軟肋,制約著企業體育的發展。
第二,對企業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由于歷史原因,早期我國企業老板大多是當時無法進入主流社會層面的人士,所受教育有限、層次不高。大部分民營企業都不是“學習型企業”而是“賺錢型企業”。因而企業中缺乏文化,缺乏體育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組成部分的認識。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企業壓根兒沒把企業開不開展體育活動當作個大事,連請他們填一些問卷表也幾經周折。在調查“你認為企業開展體育活動的必要性”時,回答很必要占20.6%,必要占52.3%,不必要和無所謂占31.2% 。
第三,對“物”的片面追求擠壓了體育鍛煉的自覺性。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企業職工大部分來自省內外的民工,尤其是青年民工,他們在余暇時間或者從事第二職業掙錢,或者參與電視、舞廳、卡拉OK等文化娛樂活動,或者參與打牌、打麻將等棋牌活動,相當大一部分職工缺乏體育意識,缺乏對體育鍛煉的自覺需要。
第四,體育設施不足也是制約企業體育文化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要組織體育活動,必須要具有適合職工活動的體育設施。興建門類種多的體育場所,購置相應的體育器材,滿足職工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體育愛好者的需要。但在許多企業,體育活動的開展與體育設施的建設,完全取決于企業主要領導的愛好,主要領導愛好則體育舍得在時間和資金上投入,否則,則把企業的體育活動不當回事。
我們認為要發展企業體育文化,必須采取切可行的對策,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把企業體育逐漸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中,使企業體育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企業體育的塑造員工、刺激企業發展的作用。在開展企業體育活動前,要做好詳細的策劃,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協調好各方的關系,使企業體育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目標。必要時可專門設立負責整個企業體育文化活動的部門,及時調查和了解職工的需求,了解市場和外界環境的變化情況,在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體育文化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企業群眾體育工作搞上去,靠企業某一個部門單打獨斗不行,要充分調動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體育工作齊抓共管的合力,才能使企業群眾體育活動的發展生機勃勃。
第二,要做好企業職工的分析,根據職工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盡量使活動效果最佳化。同時要注意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切實有效的方法開展企業體育文化活動,使得企業體育文化呈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在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要將專業性與群眾性結合起來,重在群眾性,使廣大職工人人能參與、個個能上場,調動全體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加強體育立法,維護職工體育權益。我國的新一屆政府提出了“執政為民”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思想,形成了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使中國人權狀況得到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權益,如何維護這個權益,目前還被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們的體育權益,是企業職工體育健康的保證,是企業體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也是我國群眾性體育發展的方向。
第四,注意塑煉具有本企業特點的體育文化模式。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和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歷史階段。企業體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會與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以及體育的發展相一致。每個企業都應該有符合自己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的、有特色的企業體育。
第五,政府要加強政策導向。政府的政策導向是企業體育文化的發展動力。在開展企業體育過程中,不僅應該借鑒國外企業對“物”管理的經驗,還要注意落實對“人”的先進管理方法,真正作到“以人為本”;把企業體育文化作為完善企業文化的手段,更好地規范企業的行為,促進企業通過自身的內在約束來幫助完成自己的經濟任務,同時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社會效益與企業利益的有機統一的結合;還應該認識到企業開展企業體育,塑造企業文化,既有適應世界潮流、提高管理水準的一面,也有緩和勞資關系,真正發揮企業體育文化的優勢,起到其在社會轉型期中示范和領先的作用,帶動我國企業文化日趨完善。
總之,企業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企業領導的重視,離不開法制的健全,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導向,更離不開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企業的今天,要發展企業體育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吸收國內外一切優秀的做法和先進經驗,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體育文化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