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分析加強青少年體育和網絡文化建設等工作 等
佚名
新華社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研究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和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強調,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的機制,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青少年體育活動和競賽,加強體育衛生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工作網絡,形成全社會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氛圍,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廣大青少年中形成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
會議強調,要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形成全社會支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合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完善加強青少年體育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督促檢查,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教育、體育、衛生部門和共青團、婦聯組織要加強對青少年體育、衛生、健康工作的組織、指導、服務,加強家庭和社區青少年體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氛圍。學校要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切實抓好青少年學生體育工作的落實。
會議指出,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會議強調,所有宣傳文化單位都要努力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創作生產出更多體現和諧精神、謳歌真善美、群眾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作品。網絡文化單位要自覺擔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責任,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網上傳播,增強理論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大力發展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網絡文化信息裝備制造業。要大興網絡文明之風,深入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特別是要為青少年成長創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風尚。
普通高校和高中階段中國大陸戶籍學生應依法接受軍訓
新華社消息 教育部和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近日聯合制定的《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強調,普通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具有中國大陸戶籍的學生,應當依法接受學校統一安排的軍事訓練。
根據這一規定,具有香港、澳門、臺灣戶籍的學生,本人自愿參加軍事訓練的,經學校批準后可以參加。有嚴重生理缺陷、殘疾或者疾病的學生,經本人申請和學校批準,可以減免不適宜參加的軍事技能訓練科目。對沒有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軍事訓練的學生,按國家發布的學籍管理辦法和學校有關規定處理。
教育部:規范中外合作辦學 明年年底前暫停高職審批
本刊消息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外合作辦學秩序的通知》稱,今后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審批,將以外國院校和項目的知名度作為主要依據,2008年年底以前,暫時停止高等職業教育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審批。
通知說,從近期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實地調查了解和進行復核的情況看,一些機構和項目存在招生宣傳不實、招生不規范問題。有些納入國家高等教育學校招生計劃的項目,存在違反政策直接降低批次錄取的問題;有些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項目,面臨學生不能如期取得國外學歷、學位或出國留學不能取得簽證等問題;有些實施高等專科教育(高職)的項目,以可轉入外國大學繼續攻讀學士甚至碩士學位課程招攬學生,而學生獲得的外國學歷學位證書認證問題難以解決;一些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收費行為尚需進一步規范;一些高校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論證不嚴,簽署的合作協議不規范、不嚴謹,財務會計管理不符合相關法規的要求,甚至比較混亂。通知明確說明,一些高校自行舉辦的所謂的外國大學預科班并不屬于中外合作辦學范疇。
教育部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全國中職就業率95.6%
本刊綜合消息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除新疆外)的就業情況顯示:200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生數(不含技工學校畢業生)為364.25萬人,就業學生數為348.25萬人,就業率為95.60%。
統計數據顯示,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到各種所有制企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為255.04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73.23%;合法從事個體經營的畢業生為36.19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10.40%;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的畢業生為57.01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16.37%。各產業就業分布情況是:從事第一產業的畢業生數為25.45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7.31%;從事第二產業的畢業生數為134.15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38.53%;從事第三產業的畢業生數為188.64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54.16%。本地、異地和境外就業情況是:在本省(區、市)就業的畢業生數為219.24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62.95%;到異地就業的畢業生數為127.20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36.53%;到境外就業的畢業生數為1.81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0.52%。就業渠道情況是:通過學校推薦就業的畢業生數為274.32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78.77%;通過中介介紹就業的畢業生為33.90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9.74%;其他渠道就業的畢業生數為40.03萬人,占就業學生數的11.49%。
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具體情況是:2002年為94.6%,2003年為92.3%,2004年為94.3%,2005年為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