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拓展訓練模式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分析
秦紅平 雷敏 王薇
摘 要: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是指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運用拓展訓練模式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的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分享訓練;它通過破冰、體驗、交流、總結等拓展環節的展開,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在價值觀念、價值信念、價值立場等方面的內在價值素質為目的,從而促進學生價值體系的綜合發展;它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一個有效著陸點,實踐聯系理論,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
關鍵詞:價值觀教育;拓展意義;拓展內容;拓展程序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就社會和群體而言,由于人員更替和環境的變化,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又是不斷變化著的。傳統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構成了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眱r值觀是大學生的核心觀念,大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大學生價值觀的主體結構。
積極探索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當今社會,“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的挑戰,面對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高校價值教育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積極探索拓展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盵1]拓展訓練,是在新形勢下,完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和途徑。
一、拓展訓練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意義
拓展訓練(Outward Development),又稱外展訓練(Outward bound), 原意為小船駛離港灣,投向旅程,迎接挑戰,戰勝困難。拓展訓練概念最早由德國人庫爾特·漢恩(Kurt Hahn)提出,1934年,庫爾特·漢恩與人合作在英國成立Gordonstoun學校,這是拓展培訓的雛形。20世紀70年代,美國馬薩諸塞州哈密爾頓韋恩哈姆高中校長皮赫,把拓展訓練引進了學校教育。
20世紀90年代中期,拓展訓練被引入我國,在商務公司團隊精神和個人能力提升訓練中廣泛使用。2002年3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啟動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該計劃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奠定了堅實政策基礎,指明了清晰發展方向。
2010年5月,筆者和哲學社會科學拓展研究組的同志們采用了分層抽樣法,歷時一月之久,對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學院、遵義師范學院、安順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銅仁學院等多所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4000余名學生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初步掌握了貴州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和規律特點,也初步理清了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1、拓展訓練變傳統價值觀教育的說教模式為分享模式 當前價值觀教育工作方法滯后于社會轉型時期的需要,流泛于說教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受中國傳統的思想和文化的影響、黨政工作兩張皮的困擾等等?!盵2]說教模式弊端是說教的人很辛苦,聽教的人很痛苦,往往忠言逆耳,教育效果甚微。針對傳統價值觀教育說教模式的弊端,必須改變這種強迫的說服模式,去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去考察學生的接受狀態。雖然教學內容完全相同,但是教學模式不同,效果就大不相同。拓展訓練對于改變傳統價值觀教育說教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拓展訓練運用于價值觀理論教育,可以將理論的說教模式變成理論的分享模式,分享模式是一種寓教于樂的自愿模式。拓展訓練將教育與現場環境體驗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與社會、與大自然緊密聯系,不僅突破了價值觀教育封閉式格局,而且豐富價值觀教育體系,符合現代價值觀教育改革發展方向。
2、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良性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下,大學生面對的環境越來越復雜,承受就業、情感、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調查情況表明,有嚴重思想價值問題的占10.89%,有某種思想價值問題的占14.64%?,F階段,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價值觀教育并不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強項,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下,思想的疙瘩越結越大,面對挫折的應對能力與康復能力很差,學生的價值觀走極端化趨勢明顯。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訓練,它可以及時化解學生不良情緒,讓學生及時放下生活學習中的思想包袱,煽起學習熱情,改善人際關系,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重新了解自己內心需求,重新檢查人生奮斗目標,重新調整價值觀念,保持輕松愉快步伐向前邁進。所以,用拓展訓練模式高效率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熱愛生活、鐘愛生命,培養學生遇挫不餒、自信自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意義十分重大。
3、拓展訓練對挖掘大學生潛在的價值效度起著強大的動力作用 從外在角度看,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能夠把校園內外的教育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產生良好的互動教育效應。這種訓練將課程安排在特定環境中,擴展學生學習實踐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置一系列新穎刺激的情景,以體驗學習為中心,寓教于樂,讓學生主動去參與和體會,給學生創造挖掘自身潛在價值效度的硬件條件和機會。從內在角度看,價值觀拓展帶有挖掘潛力、開發潛力的特征,“每一個大學生應該去發現自己走向成功的特質,喚醒自己內在的素質資源并加以開發利用?!盵4]喚醒的內在價值觀效度資源在拓展訓練中被開發利用,可以更加有效調節學生情緒,激發學生活力,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價值觀效能取得新的發展。
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內容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就是讓許許多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強化,被引導而健康發展。因此,從實際出發,從理論具體出發,努力構建好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內容,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意義十分重要。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具體內容從科學的政治價值觀、世界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堅定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鮮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對民族命運對他人關注的價值觀四個方面展開。
1、科學的政治價值觀、世界價值觀、人生價值觀 這部分內容主要表現為大學生在政治、世界、人生三個方面上的意義和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這些總評價和總看法不是一般層面上的總評價和總看法,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因此,拓展訓練內容在這里特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價值觀、世界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包括對政治的階級本質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對國家政權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對政治歷史的總評價和總看法等方面,通過調查了解到,有87.73%的學生贊成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拓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內容。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要與時俱進,要注重結合社會實際來解釋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具體拓展訓練內容,尤其是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角度來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內容,開展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觀念拓展訓練。
馬克思主義世界價值觀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就是共產主義人生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在調查中發現,盡管很多學生口口聲聲叫著要反對馬克思主義,而實際上很多學生持的都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價值觀,只有極個別的學生例外,持的是迷信的唯心主義世界價值觀。但在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上,學生卻存在著很大問題,一部分學生明顯表現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羨慕,一部分學生則把共產主義人生價值觀看成是一個笑話,只有少數學生把共產主義人生價值觀當作自己人生價值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86.88%的學生確立的是處于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大背景下的人生價值觀。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取向上,82.07%的學生重視自己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人生價值,89.37%的學生重視社會肯定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在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拓展訓練內容的構建上,要結合當前社會使命進行,要與時俱進,要有新的詮釋和發展。
2、堅定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在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內容上,要緊緊抓住四項基本原則這個關鍵,學生作為一個中國公民,一定要堅定四項基本原則的信心。調查表明,82.5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堅定的四項基本原則政治價值觀,85.77%的學生有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觀,94.18%的學生堅決反對“法輪功”等邪教組織,85.43%的學生在社會的陰暗面和美好面的對比拓展訓練中,對人、對事、對社會充滿希望。通過這些調查數據的分析,能精確看出學生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容上需要加強鞏固的程度是多少,可以精確算出在這方面可以挖掘提升的空間是多大。如果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不堅定,其政治價值取向就容易見風使舵,容易錯位,故此,在堅定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拓展訓練內容的構建上,還要大力加強學生堅定四項基本原則信心的內容,要讓學生為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感到自豪。
3、鮮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 當前,西方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闖入我國,學生也受到了不良影響。通過調查了解到,87.40%的學生感覺自己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鮮明,12.60%的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念淡薄,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不夠,15.61%的學生功利心較強,還有少數學生比較崇尚西方的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在這部分內容的構建上,要針對大部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感強,能積極為集體和社會作奉獻的學生,繼續鞏固他們飽滿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熱情,繼續加強他們為國家為社會為集體做貢獻的責任感。而對少數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薄,有點自私的學生,則應以改變他們淡薄的愛國主義價值觀,以培養他們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為內容構建重點,通過拓展訓練,讓他們舍得付出和懂得付出。
4、對民族命運對他人關注的價值觀 大學生普遍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調查結果表明,90.10%的大學生有關注民族命運的價值取向,他們認為這是作為一個中國合格大學生的基本標志,如每年3月份,全國兩會在京舉行,其中涉及到國家民族重大議題的地方,大學生們都非常關注。在對他人關注的價值觀上,89.30%的學生表示,平時會留心會關注他人,會自覺協調人際關系。在這部分內容的構建上,要繼續深化那些能調動學生民族情感的內容,繼續鞏固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同時要注意選擇一些對他人真誠關注的拓展訓練內容,讓學生體會到真誠關注他人是一種態度和品格,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維護他人尊嚴,只有真誠關注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關注。
三、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條件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就是要根據大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新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用拓展流程呈現或再現教育任務,還原教育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讓精神經由訓練而獲得彰顯和擴展。要達到這個教育目的,就必須具備訓練的相應條件。
1、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時間條件 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安排,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集中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兩年。大一可以安排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及“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中進行;大二安排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中進行。在上這些課程的時候,可以把科學的政治價值觀、世界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堅定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鮮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對民族命運對他人關注的價值觀的拓展訓練加入進去,提高學生價值觀教育質量。
2、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環境條件 拓展訓練實踐中,環境媒體是必需的硬件條件,沒有環境媒體,無法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感官感受,無法高效進行拓展訓練。無論是實地環境媒體,還是虛擬環境媒體,都不能照搬照套,而要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環境媒體被照搬照套,容易分散主題,削減拓展訓練效果。選擇和設計環境媒體,必須根據訓練內容需要,選擇符合主題的環境媒體,經過剪輯和設計,重新組合出一個能層層推動主體發展的環境媒體,才有助于拓展訓練效果的取得。實地環境媒體硬件條件要求要高一些,可以結合現場自然環境條件或人工建筑環境條件進行,最好是兩者兼而有之。實地環境媒體分為專業性職業性實地環境媒體和一般性實地環境媒體。專業性職業性實地環境媒體指教育基地或某方面的專職場所,一般性實地環境媒體是教育者自己動手布置的象會場一樣的環境媒體。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可以借助專業性職業性實地環境媒體,組織學生參觀紅色革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可以借助專業性職業性實地環境媒體,用黑板畫或幕布等形式來布置教室,讓學生對愛國教育產生親近感,擴大拓展訓練的感官影響。
實地環境媒體硬件條件帶來的拓展訓練效果雖然相當高,但是必須以自然環境條件或人工建筑環境條件為依托,實地環境媒體硬件很難全面滿足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實踐體驗的需要;更多情況下選擇的是虛擬環境媒體條件,虛擬環境媒體條件主要指多媒體技術條件,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仿真虛擬視聽環境材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生感覺功能,有利于激起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理解,提高學生拓展體驗的質量。
四、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的實施步驟
李薇,肖麗哲認為“拓展訓練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它是借助于教育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學科成果,針對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特點設計出來的一種課程模式。是一種在模擬或自然的環境下,讓學員體驗經過設計的活動項目,接受個人潛力激發團隊凝聚力的挑戰,并從中分享相關理論的一種課程?!盵4]這種理論分享課程模式要達到有效提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水平的目的,就必須要有效地展現它,要有效地展現這種理論分享模式,除了必須具有拓展環境硬件的支撐外,還要有拓展程序這個軟件的支持,拓展程序分成準備、實施、反思三個步驟。
1、準備 準備階段主要是制定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實施方案,該方案包括擬定訓練目的、了解訓練對象、細化訓練任務、設計拓展方式及截選訓練環境等。要注意的是,拓展訓練要緊密圍繞價值觀教育內容進行,雖然會大量調動環境資源,但是訓練不能以活動為目的,而是要根據單元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嚴格控制時間,適時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思考,在環境的各種因素的刺激下去分享理論,達到教育目的。
2、實施 實施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的理論分享階段,這個階段包含破冰、體驗、交流、總結等基本環節。
破冰:它起源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指人就像海面冰山,露出的有意識的層面僅僅是一小部分,潛藏著的大部分是無意識的,無意識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卻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破冰就好比打破人厚厚的“冰層”,把人的注意力引到現在,讓現在不易被無意識干擾,以排除人際間的懷疑、猜忌和疏遠。破冰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好的把握整個團隊,可以幫助大學生放松并樂于互動學習,它相當于思政課教學中的導入。
體驗:體驗也叫體會,是拓展訓練的核心,因此,有時也把拓展訓練稱為體驗式培訓。體驗在這里指親身體會訓練過程,感悟道理,留下印象的觀念拓展訓練環節,這個環節本質上就是團隊直接分享身心感受的環節。它本著煽起理論激情,分享理論趣味的設計原則,每單元訓練由一組環境教育資源構成,每組環境教育資源分成若干項活動場景。師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具體活動場景中充分調動環境教育資源,去重現,去理解或去創新教育任務,在過程中相互配合,承受考驗,達到理論整合的目的。體驗必須建立在環境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在體驗過程中,沒有觀眾,只有主角。
交流:交流是在體驗結束后,參與訓練人員分享心得的環節,實際上是體驗上升為理論的環節,這個環節把傳統價值觀念理論教育向下輸入的方向,直接改變成了向上歸納總結的方向,其實就是把演繹式教育變成歸納式教育,它符合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隊員數少時,交流以隊員為單位進行,隊員數多時,交流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總結:拓展訓練結束時,一定要進行總結,否則會功虧一簣。可以由教師進行總結,也可以選學生總結。如在“人生觀”拓展訓練中,有學生這樣總結:“通過這次訓練,我更加明確了自己人生目的,深刻感悟到為他人著想,為社會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取向,也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在整個實施階段過程中,教師最核心的事情不是和學生去湊熱鬧,瞎起哄,也不是去參與分享理論,而是要留心觀察,隨時抓到觸發點,對大學生進行即興激勵。因為在拓展中,大學生可能會偏離主題,也可能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要通過激勵讓大學生及時回到主題上,或讓大學生在激勵下克服困難,這時大學生的理論學習熱情會更高漲,信心會更大增。因此,激勵是拓展保持熱場或轉換熱場的關鍵性手段,是調整拓展節奏的指揮棒,也是理論分享的調味劑,甚至是理論創新的催化劑。
3、反思 拓展訓練結束以后,對本次拓展訓練要進行客觀評價總結,分析它的得失,繼續鞏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處,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拓展訓練,能有效提高價值教育的鮮活度,變學生的“逆反率”為“參與率”, 達到價值教育“進頭腦”的目的。價值教育延伸到生活中,當學生遇到情感、交友等價值觀問題時,他們把理論順利轉換為生活指南的素質會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利福. 拓展學生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9).
[2] 張龍. 價值工作流泛于“說教模式”的原因分析[J].探求,2004(6).
[3] 陳子富. 大學生觀念拓展創新探析[J].濰坊學院學報,2010(2).
[4] 李薇,肖麗哲.拓展訓練在高校大學生觀念教育中的應用[J].價值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