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一致性
朱彥瑾
[摘 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都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二者在建設過程中都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因此,二者具有一致性。
[關鍵詞]弘揚和培育 中華民族精神 建設創新型國家 一致性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同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致性。
一、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都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
(一)堅持以人為本
第一,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堅持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方向,把科技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緊密結合起來,與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第二,在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正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同時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所以,要堅持以人為本,就要用中華民族精神來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讓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自強不息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勤勞勇敢精神、團結統一精神、愛好和平精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遵循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
第一,在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中,遵循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從社會層面來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民族精神培育,就是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避免和克服在經濟發展高速期和經濟轉型關鍵期內容易出現的“唯經濟主義”的思想傾向,糾正和抵制重經濟輕文化、重物質輕精神的不良思潮,強化人們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重要性的認識;從弘揚民族精神的內容來看,也要貫徹和堅持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對于不同類型和不同特點的民族精神的內容,應當在全面重視的前提下合理協調,有分別、有步驟、有計劃地對不同類型的民族精神進行弘揚和培育,防止出現精神領域的偏忽和失衡。
第二,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遵循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一是將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理論研究與企業對先進技術、原創性技術的自主研發結合起來,推進技術的自主創新;二是既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自主創新的排頭兵作用,也要重視大量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還應該積極倡導各種小發明、小革新、小建議,開展群眾性的科技創新活動;三是在立足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引進技術和外資。切實改變企業只顧引進技術、依靠加工組裝、低水平復制產品的狀況;四是協調技術創新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關系,實現高起點上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第一, 把弘揚民族精神和培育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實現民族精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光是物質進步的歷史,同時也是精神發展的歷史??茖W發展觀要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題中之意也包含了要實現社會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不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累形成的傳統民族精神,而且要不斷培育和創造富有時代特色、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
第二,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我們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通過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二、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都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進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僅僅只有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遠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明確提出,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1](P20),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的重要內容和表現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先必須“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因此,發展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目標。如果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沒有根本提高,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能大幅度提升,那么經濟社會發展就難以實現新的跨越。因此,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使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全社會的普遍行為,最終依靠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質的飛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與建設創新型國家都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因此,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二)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絕不等于沉悶和靜止,這種穩定是建立在大多數人心情舒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表達個人意見的基礎上的穩定,這種和諧是充滿活力的和諧,和諧社會也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不僅要求人們具有很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求社會經濟和科技迅猛發展。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所以,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和任務。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