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縣級圖書館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踐與思考
劉紅
論文關鍵詞:縣級圖書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縣級圖書館目前狀況的認識,以及實施共享工程的具體實踐,提出縣級圖書館實施共享工程的思考:應從加強宣傳,提高領導認識,增加經費投入;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做好服務工作等方面加強共享工程的建設,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文化創新工程。其主要內容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文化共享工程網絡體系(建立在國家現有的骨干通訊網絡上,網絡節點由一個國家中心、32個省級分中心以及數以萬計的市縣分中心、基層中心、基層服務點構成),以衛星網、互聯網、鏡像、移動存儲、光盤等方式,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文化共享工程在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聯網上中華文化信息資源的整體優勢,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上的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共享工程以各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實施主體,作為公共圖書館基層服務點的各縣級圖書館,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開展好共享工程這項惠及廣大民眾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并以此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是縣級圖書館目前所面臨的新課題,筆者根據自己所在館工作實踐談一點粗淺認識。
1縣級館目前狀況
眾所周知,縣級館作為基層公共圖書館,由當地政府投人主辦,其建設與發展受當地經濟發展制約,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受重視與否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政府領導的個人喜好有一定關系。盡管時代已經進人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已進人尋常百姓家,但在西部地區大部分縣級圖書館中,整體情況都不容樂觀:不論是開展“共享工程”所必備的電子閱覽室,還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一定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都不具備。云南省從2004年開始實施共享工程,但到目前,由于種種原因,仍有相當一部分縣圖書館尚未被列為共享工程縣級分中心。
1: 1硬件設施設備問題
西部地區縣級圖書館由于受當地經濟發展滯后的影響,圖書館現代化管理的設施設備一直處于較為落后狀況。以昆明地區為例:14家縣(區)館中,除城區五華、盤龍、晉寧、石林四縣(區)圖書館各建有規模不等的電子閱覽室外,其它9個縣區館均無電子閱覽室。這些館有數量不等的電腦,多的有12臺,少的僅有I臺,只能用于辦公或業務管理。到2006年底,昆明地區共有7家圖書館和2個鄉鎮文化站被列為基層分中心,這些分中心分別由省級分中心配套配置了一臺衛星地面接收器、一臺服務器、一臺投影儀。此外就無別的設施設備了。
1.2專業技術人員問題
這里所指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具有電子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人員,具有較強的網絡知識,能解決各種電腦故障和網絡技術問題。縣級館由于人員編制的局限,加之無用人自主權,館內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與業務技能只能保證傳統的管理與服務,同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與技能需求有較大差距。昆明地區縣(區)館中,除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四城區有基本掌握電子計算機知識的人員外,其它縣區館均無此類人員,給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困難。
1.3經費問題
經費問題制約了整個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經濟尚不發達地區縣級館每年的購書經費都得不到保障,共享工程的專項經費就更談不上了。昆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各縣區館經費的懸殊,條件較好的館年購書經費達30多萬,條件差的館僅有7000多元,有5家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在2萬元以下,(以上為05年統計數據)。其它經費幾乎沒有保障。我館去年購書經費(含報刊)為18萬元,今年增加為20萬元,但在財政經費預算中共享工程費用卻沒有核撥一分錢。
綜上所述,縣級館由于經費的不足、硬件設施的不配套、專業技術人員的匾乏,在實施共享工程中存在許多實際問題.迫切需要得到政府各級各部門的幫助,以擺脫困境,讓共享工程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作為一種設備擺設或只停留在口頭上。
2我館實施共享工程工作中的實踐
對于加人了共享工程分中心的縣級館來說,雖然面臨著經費不足、沒有電子閱覽室、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等現實問題,但可以摸索一條適合自己條件的路子,盡自己所能將共享工程的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傳遞到廣大群眾當中。
我館于2006年1月被云南省級分中心列為縣級分中心,配置了一套基本設備:地面衛星接收器、投影儀、服務器。由于館內沒有電子閱覽室,又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因此一直未能正常利用。為了盡快利用起這套設備,通過對其他館及其他地區共享工程開展情況的學習與了解,考慮到短期內解決不了電子閱覽室問題,我館決定從現有條件著手,逐步推進此項工作的開展:第一步:首先加強同省分中心的聯系,多次上門請教、學習共享工程工作開展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派出2人先后兩次參加省級分中心對基層中心人員的培訓;其次,添置一些必備設備:利用昆明市知識工程領導小組2006年為各館撥付的1. 6萬元的知識工程、共享工程???,購置一臺容量為3006的移動硬盤、一臺便攜式手提電腦及部分光盤;第三,在館內開設一間教室,從主管局爭取到8000元經費,訂做了50套桌椅,制作了一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益講座”的布標懸掛在教室。如此,有了基本的共享工程所需的設備與場所。第二步:每天按時接收衛星傳送的各種共享工程信息資源進行存貯,同時利用移動硬盤從省級分中心下載相關信息資源,如:各種講座、電影、戲曲等視頻節目進行資源補充。第三步:根據其它圖書館的經驗,我們利用投影設備,周末組織到館借閱書刊的部分中小學生及家長到共享工程教室免費觀看動畫形式的消防知識講座《從小遠離火魔》,滾動播放,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此次嘗試獲得成功,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為以后的工作積累了較好的經驗。
為了更好的宣傳共享工程,讓更多的讀者受益于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館內先將從衛星接收的節目以及從省級分中心拷貝回來的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打印出篇目名單,向讀者進行宣傳,根據讀者需求結合館內工作安排,定出全年播出計劃,即:每月為成人讀者播放兩場,暑假期間每周為孩子們播放一場兒童專場片。此外,還不定期組織人員帶著投影儀及宣傳片到館外深人到民辦小學為孩子們播放,受到學校及家長與同學們的歡迎與好評。4月28日到安寧民辦小學—朝陽小學播放后,5月份學校領導找上門來要求為孩子們再次播放。館內6月1日到該校為同學們滾動播出了5場寓教于樂的少兒片()L童自救寶典》,全校700多學生得到觀看。我們還與市老年大學聯系,主動上門為老同志們播放了《中老年自我保健》視頻講座;利用廣場電影,為市民播放文化部“四進社區”優秀節目—戲劇小品《對門》等節目。從3月9日開播第1場到12月16日,共播出35次45場次,共有3000余人次觀看了我們播出的各種視頻知識講座與少兒節目。目前,我們每周館內都為孩子們播放一場少兒片,既有動畫形式的知識性節目《唐詩300首》,也有孩子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動畫片《格林童話》等節目。每隔一周為成人播放一場保健類或法律、歷史等視頻知識講座。通過館內播放與上門播放,宣傳了共享工程,滿足了大家對各類知識的需求。為保證資源的充足,彌補衛星傳送節目的不足,我館根據讀者需求近期購置了1500種包括成人及少兒適用的各類知識性、娛樂性光盤,共投人了經費1200元。下一步,我們計劃將購置到的適合部隊以及對服刑人員有教育幫助意義的光碟刻錄后送到部隊、監獄,為豐富戰士的文化生活及幫助服刑人員改造思想提供服務;同時深人到農村,了解農民群眾的需求,為他們制作共享工程傳送的農業科技知識光碟,為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科技致富提供信息資源與服務。 3對實施共享工程的思考
政府實施共享工程建設目標是把文化信息資源傳送到城鄉基層文化網點和群眾身邊,縮小東西部地區及城鄉間的數字鴻溝,是一項文化創新工程,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文化部、財政部近期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意見》,對今后實施共享工程提出了具體要求,縣級圖書館要抓住這一契機,趁勢而上,加快共享工程建設步伐,改變現有局面。
3.1加強宣傳,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
共享工程在全國的實施已經近五年,惠及了數億百姓,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和群眾對此不太了解,因此,不論是上級主管部門還是圖書館要通過各種媒體、各種方式加強對共享工程工作的宣傳,以便引起各級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及在群眾中的普及。特別是圖書館作為實施共享工程的主體更是要做好各項工作。上海圖書館吳建中博士說過:圖書館沒有做出成績去引起人們的重視,讀者帶著各自的目的來到圖書館,有瀏覽資料的,有獲取信息的,也有為了解決一兩個問題而來的。如果讀者的問題都不能得到答復,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要求社會給予我們應有的地位和待遇呢?可見,圖書館必須實實在在地做好各項服務和宣傳工作,才能期望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的認可。我館在宣傳工作中,一是將相關資料打印張貼在宣傳欄內,同時在館內各對外服務窗口放置宣傳資料,提供給讀者;二是利用召開讀者座談會機會,對參會人員進行宣傳,同時邀請媒體記者參與活動,通過報紙、電視進行更為廣泛的宣傳;三是通過館內館外播放節目在群眾中進行廣泛宣傳。
由于共享工程是以衛星網、互聯網、鏡像、移動存儲、光盤等方式,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因此對技術環境、場所設置、設備配置、信息服務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均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國家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360個縣進行試點縣建設,建設經費標準為68萬元,由中央財政承擔80%,地方財政承擔20%。由試點縣配置可看出,共享工程所需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非試點縣來說,要按照這個標準建設不太現實,但僅有目前由省級分中心配置的基本設備(即:一臺衛星地面接收器、一臺服務器、一臺投影儀)只能局限在館內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讀者或觀眾在館內觀看衛星傳播的節目,一旦走出館外就受到限制,若要將接收到的農科知識刻錄成光盤,送到農民手中,還需要添置刻錄設備、購買光盤。此外,目前衛星傳播的節目中多是農業科技知識,相對于城區讀者來說這些知識不太適用,需要從其它渠道(從省級中心拷貝、另外下載知識講座、購買有針對性的光盤等)進行資源補充,這些都需要經費的投人,因此必須要有政府的一定投人,并逐年增添一些設備,才能真正發揮共享工程惠民的作用。
3. 2加大對共享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
共享工程工作的開展除了資金的保證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技術人員的配備與培訓。目前縣級圖書館普遍存在缺少具有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共享工程工作的開展。我館在工作運行中就遇到不少困難:接收節目出現問題,服務器出現問題,刻錄光盤出現問題等等,由于館內工作人員尚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次都只能不斷通過電話向省級分中心技術人員請教,電話解決不了時,只好把服務器送到省級分中心進行維護、排出故障。由于省中心技術人員本身配置不足,又面對全省,工作非常繁忙,很多時候并不能馬上幫助解決問題,非常影響工作的開展。因此培訓專門的技術人員對縣級館來說非常重要。根據我館的體會,由于省級分中心管理著全省的共享工程工作,且中心管理人員較少,許多時候根本顧及不到縣級館的問題,因此,培訓縣級分中心的人員,應由市級分中心(市館)來統一安排,從業務指導角度來講,市館面對的是全市范圍內的各縣區館,工作量較省館相對來說少了許多。從地域上來說,地州的縣級館若遇上問題頻繁的往返于省城與??h,經濟上就是一大負擔,甚至于負擔不起。囚此,市館對縣級館的培訓應該說是責無旁貸。市館應有計劃地對各縣區圖書館負責共享工程工作的人員進行分期分批的培訓,實行上崗資格證制度,建立起一支技術過硬、業務熟練、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管理人員隊伍,為各地實施共享工程工作提供人員保障。
3. 3做好服務工作
要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和利用共享工程所提供的各類信息資源,還需要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的探索和擴大服務渠道與服務方式。對于尚無條件建立電子閱覽室的圖書館,目前較好的辦法一是直接將衛星傳播節目接收后,在館內教室定期組織讀者收看,通過這些讀者的口口相傳,會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二是利用共享工程網絡資源內容新穎、實用性強、信息量大、數據傳輸快捷方便的優勢,認真搜集、下載適用于當地群眾的政策法規、先進性教育、農業科技、文化體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識等共享工程信息資源,特別是大量收集農村實用技術信息,并將下載的共享工程資源信息刻錄成VCD光盤或宣傳資料,發放到群眾手中,擴大宣傳面,使群眾快學技術,早得實惠;同時將群眾喜愛的優秀戲曲、電影、名家講座等視頻資源送到社區、部隊、學校、監獄等,創造共享工程的服務品牌,充分發揮共享工程的社會效益和資源優勢,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共享工程這道豐富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