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建新型社保體系 努力完善社保制度
陳效平
摘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村社會安全制度”,其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黨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農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國在注重城市社會保障的同時,必須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關鍵詞:新型 社保制度 和諧社會
近些年來,淮安市社保部門正在著力打造新型社保體系,不斷健全社保制度。在經濟發展上達到相關的目標與任務之外,也必須切實貫徹社保的各項要求和決策,以落實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的精神及部署。為此,我們要全面深入科學發展觀的道路、積極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得以和諧有效地發展。
一、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的發展意義
社會保障制度是經濟、社會制度發展過程中必須深化落實的一線重要內容。經濟改革、企業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的完善、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宏觀調控的加強都要以完善社會保障為基礎,而如今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作為我們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不得不全面考慮的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縱觀國際,社會保障制度也是每個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制度在現代,并受到法律的保障。創建完善的社保體系,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個人來說,社保制度是最密切的聯系了群眾的利害關系,也是人民最關注的一項制度,社保制度的全面、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廣義上來說,社會制度的完善也積極支持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程,在完善的社保制度下,才能營造寬松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環境。同時,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趨于老齡化,社會發展出于初級階段,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對社會各方面的和諧、經濟的協調發展都有著積極地保障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和社會得到了全面進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完善,這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社會保障也得到重視和發展,比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等等不斷形成。社會保險諸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等內容,同時它的內容在不斷擴大;社會救助比如城市低保、農村五保、農村特度的完善。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逐步建立起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相關聯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險是通過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為全體公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體系,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一是要加快完善企業職工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最大限度擴大社會保險范圍,充分落實社會就業人員和個體工商者參保的政策。二是要積極配合事業單位改革,加快研究并制定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方案。三是要進一步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的建設,不斷擴大失業、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的范圍。四是要適應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的形勢,盡快建立適應農民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困戶救助、災民救助、臨時救助等等內容;社會福利初步形成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供養機構為補充,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的社會福利體系。而慈善事業也進入了新階段。 在社會保障進展的過程中,我們取得了許多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著各種問題,尤其是因為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都在經歷深刻的變化和發展,這給社會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但也無法避免一些矛盾和問題。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既要盡量保持發展的成果,也要著手創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完善社保制度
社會保障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式的問題,因此創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相聯系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不斷發現問題、做出糾正,調節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力量,提供多樣化、具體化的保障條件和優質服務。在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和市場的作用下整合資源共同促進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制,優先解決大病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的問題。五是要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進,探索并建立起農村養老的保險制度。
社會救助是一種在政府主導下,動員整個社會力量參與,對困難群體實施幫助和救濟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是組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一是要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和城市低保制度,逐步建立起農村的低保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城鄉低保制度,確保好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正常穩定。二是要合理制定保障標準與方式,加強管理完善,分類施保,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救助效果,不斷完善對農村特困戶的救助措施。三是要積極開展城鄉醫療救助活動,多方面籌集救助的資金。城市醫療救助要在保證做好我們已有試點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試點,并跟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相互適應。農村醫療救助要不斷加快推進的步伐,做好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接軌工作,盡快在整個社會基本建立比較系統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救助政策落實到每一個有困難人。
進一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保障體系,還需要不斷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一是發展救孤助殘社會福利事業。要加快孤兒院、福利院建設,提高孤殘兒童養育的水平。要興辦殘疾人福利安養機構、福利企業,盡快建立完善孤殘人員基本醫療和康復體系,幫助孤殘就業,盡可能為殘疾人提供照顧。二是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要積極創建育慈善組織,著力慈善隊伍的建設,增加慈善救助項目,加強慈善組織的能力。要組織志愿者服務,并開展志愿活動,不斷增強全體公民的慈善意識。三是發展老年福利事業。要不斷增加投入,支持并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參與老年福利事業,逐步完善老年福利服務體系。此外,我們還應積極運用商業保險的作用。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雖然有所差別,但它作為一種市場調節的力量,可以增強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滿足社會保障需求提供了多種渠道。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企業和社會的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