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鳳陽農業產業化的路徑思考
朱琪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鳳陽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些與市場經濟發展步伐不一致的情況。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要緊緊抓住現代農業發展便捷之路——農業產業化。文章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大背景下,結合鳳陽縣實際狀況,分析鳳陽縣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而指出農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農業產業化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指出導致該縣出現這樣現狀在制度上和經濟發展條件上的原因;最后在以上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出鳳陽農業產業化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現狀;路徑思考
一、鳳陽縣農業產業化的現狀
農業產業化作為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多種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是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新路子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鳳陽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繁榮”的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工業理念抓農業,利用先進技術引領農業,利用社會化大生產服務農業,利用現代組織形式整合農業,利用規?;a提升農業,全面激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活力,使本縣在主導產業基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有了新亮點。形成農產品基地全面覆蓋、省市龍頭企業異軍突起、涉農品牌建設喜人的良好局面,為全縣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據統計,2008年全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9.2億元,僅6家省級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就達21.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4448元。鳳陽縣應在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基礎上,把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作為農民增收和富民興縣的重點工程來抓,而走農業產業化道路就是一條很好的捷徑。正是這個優秀農業基礎,為鳳陽農業走向產業化道路提供了現實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二、鳳陽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及其原因
鳳陽縣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區域經濟、政策、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鳳陽農業產業化還處在起步階段,農業產業結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始終是鳳陽縣經濟中的薄弱環節,農業產業化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業產業化體制的不完善
由于受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影響,鳳陽縣在體制上還存在偏重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較忽視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農業是個有著悠久的歷史特殊產業,在新的形勢下應該將農業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才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根本途徑。鳳陽縣是應該在政策、體制等方面給予農民優惠和扶持政策,尤其是對那些有利于農業產業化和產業結構優化的新思路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關注。而在這方面,體制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加大對第一產業尤其是農業產業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上的扶持,完善融資方式和社會性服務。
(二)農業經濟區域優勢不明顯
通過分析鳳陽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鳳陽縣是個農業大縣,而它隸屬于的安徽省也是個農業大省,這就存在農業經濟的區域優勢不是很明顯的問題。這樣的區域發展模式勢必影響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之路。因此對于鳳陽縣農業來說,如何去改變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和實現農業產業化,就面臨著一個既有特色的農業經濟道路又有區域優勢道路創新路徑的難題。這一方面使得農業經濟發展很難取得跳躍式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產出的普通農產品缺乏有效的市場銷售路徑。這也導致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難拓寬和特色產品不突出的難題。
(三)農民的農業市場意識淡薄
農業的長期發展,真正有效的是培養農民的農業市場意識,使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創新意識及實踐經驗。農民具備實踐經驗,但在行動和創新上缺乏技術、知識的指導,這也是農產品一直停留在初級產品上和有的農民創辦的企業為什么走得不遠以及產出的產品很難走銷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的知識教育和技術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增強他們的農業市場意識。
三、鳳陽農業產業化的路徑研究
農業產業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是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一次重大的機遇。盡管鳳陽縣農業產業化面臨著很多困難,但其本身具有的各方面優勢和良好的農業實踐經驗基礎,為農業產業化尋找新的路徑提供了一種現實條件。基于此我們提出鳳陽農業產業化出路的路徑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一)突出龍頭企業,增強經濟輻射功能
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服務配套的綜合功能。建立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鳳陽縣要立足于現有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依托其農產品資源豐富,市場吞吐能力強的優勢,重點建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參與產業化經營,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和行業界限,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方針,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當龍頭扶持誰。
(二)培育特色拳頭產品,加快特色區域經濟建設
培植和確立主導產業,建立穩固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的基礎。鳳陽縣要采取“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和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方略,采用政策鼓勵,龍頭帶動,服務到位等措施,建設一批區域性“名、優、特、綠”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因地制宜、應市而為,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戶發揮比較優勢,集中連片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小群體,大規?!钡母窬?。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加工體系,推動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促進區域合理分工,形成特色產業帶,逐步建成高效農業生產體系。
(三)致力科技轉化,提升產品質量
以科技為先導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客觀要求。目前科學技術在鳳陽農業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還不很充分,因此要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支持,大力推進科技興農,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加快農業科技園建設,提高農業增長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要在提高農產品種子種苗技術、精深加工技術和綠色安全技術水平上有大的突破,鼓勵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提高農產品加工品的科技含量,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協作,建立產學研聯合體,不斷開發糧食、漁畜、茶葉、蔬菜等生產領域的新品種、新技術,提高名、優、特產品的比重。
(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減少經營風險
利益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的本質要求,也是企業與農民實現“雙贏”的基礎。目前鳳陽縣“訂單農業”還較為脆弱,有的企業在農產品賣難時不注意保護農民的利益,有的農民在農產品難賣時也不按合同約定把農產品賣給企業,信用意識比較淡薄。因此,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時,要妥善處理好各方的利益關系,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相協作、聯合發展的原則,建立一種契約關系,實行誰扶持建設生產基地,誰就負責加工經營,避免由于市場波動出現的搶收搶購或拒收拒購現象的發生。引導和組織龍頭企業以合同契約的形式與基地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另外,還可以通過對拓寬市場,提高農民素質和思想認識以及優化經濟環境等一些方面來進行農業產業化的路徑研究。
1、陳少強.中國農業產業化研究 [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周震虹.中國農業產業化之路[M].人民出版社,2006.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乃武.加入WTO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3).
5、趙邦虹,邸文祥.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階段性分析[J].經濟問題,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