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對策
張遠飛
摘要對浙江省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和現狀作出了系統的分析和總結,闡述了當前制約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模式;現狀;問題;對策;浙江慶元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利益為中心,以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為紐帶,把農戶和市場連接起來,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要求,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生產經營體制[1]。慶元縣的農業產業化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成為制約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為此,必須針對制約因素,更新觀念,開拓創新,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尋找一條具有慶元特色的現代農業之路,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突破。筆者結合在基層工作的實踐,針對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進行探討。 1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模式 近幾年來,慶元縣采取多種措施,抓特色,擴基地,壯龍頭,建市場,搞服務,使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由點帶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建立了一批初具規模的糧食、食用菌、水干果、蔬菜、茶葉的生產基地,扶持、培育出了慶元香菇市場、百興食品等一批以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農戶”、“基地+農戶”、“專業大戶+農戶”等產業化形式。目前,慶元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模式主要有公司帶動型和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型2種[2]。一是公司帶動型。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這種模式是利用現有的資源,從發展傳統優勢產品入手,連片種植,擴大規模,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二是合作經濟組織推動型。采用“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性生產基地區域內,由基層干部、農業技術干部和農戶等組成專業協會,實行規模化統一性生產,并組織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者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的經營實體。 2發展現狀 一是農村經濟整體水平不斷提高。進入20世紀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慶元縣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業生產總值呈穩步上升趨勢。2008年農業總產值為6.685 1億元,比2000年增長33.1%。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有所下降,烤煙等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有所上升;農、林、牧、漁產業比例逐漸趨于合理。具有傳統優勢的食用菌產業依然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蔬菜、茶葉、水干果等特色產業不斷興起,形成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扶持、培育出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慶元縣在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走龍頭帶動的產業結構調整道路。在新興產業開發上制定了各項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扶持龍頭企業。在培育加工流通型龍頭企業的同時,還積極培育市場帶動型龍頭企業,建立了1家集食用菌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香菇市場。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成立各種種植、養殖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8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截至目前,慶元縣共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46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2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