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對茄子栽培及田間抗逆性影響的分析
石瑤 王利瑛
摘要:從茄子砧木的篩選與利用、嫁接技術、嫁接栽培效果等方面,綜述了茄子嫁接栽培的研究進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研究方向。 關鍵詞:茄子;嫁接栽培;影響;研究進展 Research on Effects of Grafting on Cultivation and Resistunce of Eggplant SHI Yao,WANG Li-ying,YU Hai-long, LIU Wen-ming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Kerne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ted, 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Through how to select the grafting stock, grafting technique and effect of grafting techniqu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afting technique on eggpland were summarized. The major problems and main direction of studyi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ggplant;grafting technique;effect;research progress 現代蔬菜生產呈現設施化、基地化、專業化發展的趨勢,蔬菜連作不可避免,連作障礙日益嚴重,已成為設施栽培的限制因素。在設施蔬菜生產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 )是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設施條件下的茄子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同樣存在連作問題。目前,在中國實施嫁接栽培仍是克服茄子生產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采用嫁接的辦法,利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與栽培品種進行嫁接,既可以防治茄子的土傳病害,又能增強茄子的抗逆性。 1 茄子嫁接技術的應用 1. 1 砧木的篩選與利用 選擇適宜的砧木是嫁接的基礎,良好的茄子砧木應與接穗有較高的嫁接親和力和良好的共生親和力,具有更強的耐病蟲、耐寒、耐熱、耐濕和較強的吸水和吸肥能力。目前,在生產上使用較多的砧木有托魯巴姆(Solarium torvum S) 、CRP和赤茄(Solanum integriflium P) 。不同砧木品種的特性各不相同,篩選豐產、高抗的砧木是提高嫁接質量與效果的重要基礎。隨著對嫁接生理生化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內部機理上為抗逆、豐產砧木的篩選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此外,生理生化指標與田間自然鑒定篩選相結合,加速高抗砧木的篩選,是蔬菜砧木品種開發研究的一個必然趨勢。 1.2嫁接方法 最基本的嫁接方法有插接、劈接、靠接等,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嫁接方法。目前,栽培生產上使用較為廣泛的茄子嫁接方法主要是劈接法,其嫁接成活率達90%以上(表1),且操作簡便易學。在進行茄子幼苗嫁接時,應根據砧木和接穗的生長特性,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以使砧木與接穗品種的幼苗在莖粗和木質化程度、生理年齡等方面協調,利于嫁接傷口的愈合及嫁接苗的茁壯生長。 2 嫁接對茄子的影響 2.1 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由于嫁接苗的根系強大,在土壤中有效吸收面積增加,加強了根系吸收土壤養分的能力,表現為茄子生長勢強,植高、開展度增加,根、莖粗壯,葉面積增大,根系量比對照增加40%~60%。 2.2 對茄子品質的影響 以托魯巴姆為砧木、快圓茄為接穗進行嫁接,研究嫁接對茄子果實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及分布的影響。有研究報道,嫁接后除可溶性糖含量略低于對照外,蛋白質、VC 及果實中的含水量均高于對照。 2. 3 對茄子產量的影響 以快圓茄為自根苗做對照,嫁接苗果皮黑亮,果型周正,無畸形果,果臍小,商品價值明顯提高;平均單果質量400 g左右(表2),小區產量明顯提高,在嫁接苗與自根苗均未發病的情況下,產量能提高3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嫁接茄子果實生長優良,單株連續坐果能力增強,盛果采收期延長,終收期推后,可使產量、產值大幅度提高。 2. 4 對茄子抗病性的影響 有報道認為,嫁接作為一種誘導因子,可通過砧穗中各種抗病途徑,如葉綠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大,根系活力提高,束縛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大,根系和葉片中POD、PAL活性提高等,從而增強植株的抗病力。試驗中發現嫁接苗可有效地提高茄子對土傳病害的抗性,使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顯著降低。 2. 5 對茄子抗逆性的影響 2. 5. 1 耐低溫性 在低溫脅迫條件下,嫁接苗發生冷害的時間延長,受害程度較輕。陳貴林等研究表明:在5 ℃低溫脅迫下,鈣缺乏均會降低嫁接苗與自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自由鈣等含量,但嫁接苗降低的幅度低于自根苗。高青海等研究證明,不同茄子砧木幼苗的抗冷性存在顯著差異,且砧木苗的抗冷性與嫁接苗的抗冷性密切相關,砧木苗抗冷性越強,嫁接苗的抗冷性也越強。 2.5.2 耐鹽性 劉正魯等以從日本引進的茄子設施栽培專用耐鹽品種Torvum Vigor為砧木,栽培品種蘇崎茄為接穗,研究了80 mmol·L -1NaCl脅迫下,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生長、多胺代謝和ABA含量的變化,結果表明:在NaCl脅迫下,茄子嫁接苗的生長量、3種不同形態的多胺(游離態、結合態和束縛態)和ABA含量均顯著高于自根苗,嫁接苗生長和多胺代謝受NaCl脅迫的影響小于自根苗。李寧等以嫁接茄子為研究對象,研究了NaCl脅迫下嫁接茄子中O-2的產生速率及幾種保護酶活性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在NaCl脅迫下,嫁接茄子中O-2 產生速率的上升幅度小于自根茄子,茄子幼苗葉片及根系中的POD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但嫁接苗的保護酶活性始終高于自根苗。白麗萍等研究表明:在NaCl處理下,嫁接苗株高抑制率和莖粗抑制率均低于自根苗,自根苗受NaCl傷害明顯重于嫁接苗,在NaCl脅迫下,嫁接苗的電導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自根苗,但其脯氨酸含量則明顯高于自根苗。
3 研究展望 3. 1 深入開發和選育砧木 中國現有砧木大多引自日本,但其抗病砧木數量少,不能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生產環境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有較多野生茄子資源,尚需進一步開發,應加強對茄子野生種質資源的搜集、選育工作。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對砧木和接穗的質量、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管理、培養基質的配制等方面的系統化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工廠化育苗,使嫁接苗商品化,以便更好地指導生產,服務生產。 3. 2雜交砧木雜交一代的鑒定 在茄子抗病育種中,高抗黃萎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土傳病害的品種尚未見報道。茄子的抗病基因多存在于半野生種和野生種中,目前已有利用遠緣雜交方法選育出的雜交砧木品種,即用栽培種與野生種或半野生種雜交獲得雜交一代,并適用于生產。其雜交一代的特點為:田間農業性狀表現介于雙親之間,植株高大,分枝旺盛,抗逆性強;無正常花器或有正常花器但天然及人工自交均不結果( 鏡鑒試驗證明F1可育花粉率為3%)。目前對雜交砧木F1的鑒定大多采用田間性狀觀察法,在此基礎上展開通過F1與雙親的DNA鑒定方法的研究,可高效、快捷地鑒定遠緣雜交F1。
3.3茄子抗病資源的創新 茄子根腐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從苗期到坐果期均可發生。全世界每年由于根腐病危害造成的產量損失達10%~15%,發病嚴重的地方有時甚至絕收。隨著茄子設施栽培的發展和不可避免的連作制度,該病害的發生和危害愈加嚴重。化學防治易造成污染,且效果不明顯。嫁接防治效果好,但成本高,操作煩瑣。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茄子根腐病最經濟、有效和安全的途徑。很多情況下,根腐病和枯萎病、黃萎病的癥狀極為相似,常常混和發生。至今,對茄子根腐病人工抗性鑒定方法、抗病資源的鑒定篩選、抗病品種以及遺傳規律的研究尚無報導。中國茄子抗病育種起步較晚,目前對茄子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黃萎病和青枯病。在茄子的野生種及近緣種中,有許多具有抗病、抗蟲、抗逆等優良性狀的材料,利用潛力大,但它們與茄子栽培種雜交時,存在許多問題,多數野生種質資源與栽培種質資源間存在雜交不親和,或雖能進行有性雜交,但雜種不育或不稔。并且,由于植物抗病基因往往和不良的農藝性狀基因緊密連鎖,因此,要獲得抗病性和農藝性狀都符合農業生產要求的作物品種難度很大。研究茄子遠緣雜交不親和機理,通過橋梁種質資源和其他物理化學方法克服茄子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和雜種不育,加強茄子近緣野生種抗性基因的利用,研究根腐病抗病遺傳規律,最終創建一批抗根腐病茄子種質資源,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