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縣生態林業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
佚名
作者:吳利珍 程振榮 陶義貴
摘要從林業生態建設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兩方面分析了慶元縣林業生態建設現狀,提出了慶元縣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對策,以期更好地推動慶元縣林業生態建設。 關鍵詞生態林業建設;成效;存在問題;發展對策;浙江慶元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任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林業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2]。慶元縣位于浙西南邊陲,北緯27°15′~27°51′,東經118°49′~119°29′,地處偏僻山區,山高林立,山嶺連綿,峰巒疊嶂,海拔1 500 m以上的山峰有23座。全縣有土地總面積19.16萬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6.78萬hm2,占總面積的87.6%,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林業縣。境內綠樹成蔭,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6%、林木綠化率高達86.7%,居全省之首。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小溪流縱橫交錯,是甌江、閩江、福安江的發源地之一,有“水流兩省達三江”之說,生態區位非常重要。當前,正確認識慶元縣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不斷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對于優化慶元縣投資軟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慶元縣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慶元縣堅持生態優先,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兼顧的原則,致力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特別是“二次創業”以來,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三戰略”發展目標,把林業生態建設擺在了首要位置,堅持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起了森林生態、林業產業和森林安全三大體系,為慶元的生態立縣戰略構筑了穩固的生態平臺。 2004年以來,慶元縣非常重視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在布局上,以工程項目和生態示范點為抓手矡按照“因害設防,生態優先”的原則,以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甌江、閩江上游和龍后、菊壽2條省道線區域的“一區二江二線”為重點,規劃界定重點生態公益林8.33萬hm2,開展生態公益林補償試點面積8.33萬hm2;在管護上,慶元縣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門領導小組,制定了各項責任制度,把生態公益建設列入部門和鄉鎮的年度重點工作考核內容,將全縣劃分為206個責任區,把重點公益林補償制度和監管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片、責任區,落實到山頭地塊,并層層簽訂管護責任書。同時,建立護林組織180個,落實護林員243人,樹立固定護林牌213塊,確保了重點公益林補償制度和管理措施到位。2001年和2002年連續2年榮獲省生態公益林“以獎代補”考評一等獎。馬蹄岙生態公益林示范片被列入省級示范點。 2慶元縣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 慶元縣在林業生態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社會生產建設的需要,人們一直把林業的經濟效益作為林業的首要任務來對待,生態觀念淡薄。有些人片面地認為,林業就是木材生產,而忽視了林業在生態和社會效益及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違反林業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亂砍濫伐,過度采伐森林資源。此外,在生態環境脆弱的江河源頭及水庫防護區內大量砍伐森林,從而嚴重影響了江河流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的發揮,嚴重破壞了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惡化了生態環境,從而造成旱、澇災害越發頻繁、嚴重,春旱和夏旱的頻率明顯增加,城市空氣污染更加嚴重,江河泥沙量急劇增加,給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