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數學應用題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
佚名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問題的心理取向,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如何應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迸發出來呢?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運用教育理論指導教學
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心理學家認為把智力因素、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推理因素看作是數學能力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任務是設法發展和鞏固兒童對克服困難,特別是智力性質的困難的樂觀主義信念。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在集體中創造一種能夠進行創造性思維競賽的環境。”因此,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就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推理及正確判斷等思維方法的訓練過程,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
二、運用模式的關鍵環節進行教學
(一)理解新知
1.理解題意。首先要教會學生讀題,讀題時要慢一些,邊讀邊想邊理解,培養學生默讀題目的習慣,提高學生內部語言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為分析數量關系做好準備。
2.分析數量關系。在分析數量關系時,由于學生的思維過程不同,可分兩種方法,一是綜合法,由條件推向問題,即由因尋果。二是分析法,由問題推向條件,即由果索因。我在應用題教學中主要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
3.列式計算。在明確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根據混合運算,判斷出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列成算式。
列式實際上就是運用數學符號把解題思路形象直觀的凸現出來。由于一些算式來自比較抽象、較復雜或較隱蔽的問題,列式時顯得很困難。因此我特別注意抓好理解題意、分析思路和指導解題方法的基本訓練,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分析應用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促使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思路、采取不同解題方法。
我還根據訓練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創設能反映出學生數學能力不同層次的問題情景,從學生使用的解題策略來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同時有計劃的訓練思維的可逆性和多向性,培養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熟練解題技巧,豐富解題經驗,優化解題過程。
4.驗算與答案。驗算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根據題意
對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進行全面復查,另一種方法是看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否與原來的數量相符。 在這一教學中體現出一個大的教學策略就是:“收集信息———分析數量關系———解答并檢驗”。同時大的策略里也包含著小的策略,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把解決問題的一些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鞏固練習
授課之后,再根據教學重難點,設計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習題讓學生練,設計的習題要具備啟發性和趣味性,能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
我在講應用題時,一般設計三種類型的練習題:
一是基本訓練,應用題的類型與例題類似,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下面做。
二是對比訓練,出一組應用題:
1.學生繪畫組有96 人,比手工組的3 倍多8 人,手工組有多少人?
2.學校繪畫組有96 人,比手工組的4 倍少8 人,手工組有多少人?
讓學生比較這兩組題目,找出異同點,再列式計算。
三是改錯訓練。其形式是把錯題當“病號”,讓學生當醫生,看看哪個“醫生”能對癥下藥。
學生解題時,教師借機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總之,通過練習,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檢查與反饋
一堂課上完之后,教與學的成敗與否,我一般緊扣教材要求,用難易適度、有一定覆蓋面的小測驗或提問的形式,隨時收集反饋信息。發現問題隨時進行多層次指導或列舉實例加以啟發,這樣,使學生智力得到開發,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教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矯正與提高
矯正采用多種方法:一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自測與評價,實現自學知識后的實踐與反思。二是教師講評,針對重點問題進行講評分析。三是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面對面的指導。總之,及時矯正查漏補缺,達到“當堂清”。通過上述應用題教學模式的運用,使學生的自主活動得到了充分保證,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得到了培養和提高。真正做到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實踐。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