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未知
[摘要]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形象思維 能力培養
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數學的一項任務。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正確、豐富的表象,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由此可知,重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定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形象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任務
(1)從科學技術發展看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形象思維是人頭腦中運用形象(表象)來進行思維。人類發現掌握事物的本質,人類科學技術發明,首先是從思維開始的。如我國古代發明家魯班,因為手被帶有齒的小草刺破而發明了鋸子;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明了萬有引力;著名科學家瓦特看到水壺里的水在開時,蒸氣能掀動水壺的蓋,從而發明了蒸汽機。所有這些都說明,形象思維實質上是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的直觀感覺的應用,這種直覺以表象為基礎,進行聯想與想像,達到創造發明的目的。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經說:“我建議把形象思維作為思維科學的突破口……這將把我們智力開發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2)從兒童思維發展看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必然性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這個階段的抽象思維仍然占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但是,在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研究如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多,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少,造成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對具體事物(圖形)直觀感知以后,教師還沒有引導學生對直觀感知的材料進行概括,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并能運用這種形象進行思維,就直接跳到抽象概念,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教學中,有的教師根據教材中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了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以后,立即提出問題:三個物體中哪一個所占空間最大?哪一個所占空間最小?接著就概括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的概念。雖然有直觀過程的感知,有問題的思考,但學生對物體都占有空間嗎?這些都還沒有理解,沒有在頭腦中形成鮮明形象,因此對體積概念認識也就一知半解,導致有的學生誤認為物體大小就叫做物體的體積。這不能不說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弊端。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前提,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符合兒童思維發展規律,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任務。
2.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
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聯想和想象。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正確、豐富的表象,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
學生獲得教學知識,必須先有正確豐富的表象。表象是對過去知覺過的對象和現象在頭腦中產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觀的形象來反映現實,又具有一定概括性。沒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學時,教師如能把抽象知識“物化”,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操作,有感覺,能在頭腦中產生映象,就有利于學生學習,如分數是一個抽象概念,教學時可以先用具體事物讓學生操作,把一個圓形的硬紙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5份,再分別把其中的1份涂上顏色,與其余各份一一比較。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并對操作中知覺過的東西進行概括,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任何一個東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的形象。有了這個形象,就可以根據出分數這個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形象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形象思維能力主要是指聯想能力、想象能力等。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形象思維在小學生思維活動中占有較大比例。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更不容忽視其能力的培養。其中,影響小學生形象思維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表象。表象是形象思維不可缺少的材料,因為表象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數學表象除了形象性外,還具有一般性。(2)想象。想象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聯想。聯想是形象思維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是由一事物的觸發而想象出與這一事物相似或大不相似的事物形象的思維過程。那么,根據這些因素在數學教學中又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呢?
1.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要解決數學高度抽象性與學生具體形象思維之間的矛盾,重要的是采取直觀教學。直觀教學是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講解圓面積公式時,將兩張硬紙剪成同樣的兩個圓,把這兩個圓從圓心到圓上平均剪開形成很多份小扇形。教學時,先把兩個圓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清兩個圓一樣大,面積也相等。再將其中的一個圓展開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長方形。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看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等于長方形的長、圓的半徑等于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進而理解圓面積s=π r.r的道理。通過直觀教學由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更有利于學生獲得清晰的數學概念。
2.數形結合,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總的來說,數學是數與形結合的學科。不同類型的數學圖形,提供了大腦形象思維的表象材料,調動了右腦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促進了個體左右腦的協調發展,使人變得更聰明。
例如,課本中配合應用題的具體情節而設計的插圖,開闊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天地,增強了刻苦學習的意志。又如,課本中出示的例題和復習題,表示數量關系時,運用了絢麗色彩和各種小動物、植物、大河、山川,現代的飛機、汽車、輪船、衛星、建筑,古代的文物、書籍……這些不僅對理解數量關系有利,而且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3.引導想象,發展形象思維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表象不但可以儲存,而且可以對儲存的表象痕跡(信息)進行加工改組,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它也是進行形象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要善于創設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情景,如圖示情景、語言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探索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如教完梯形知識后,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梯形的一個底逐漸縮短,直到為0,梯形會變成什么形?當梯形短底延長,直到與另一底邊相等時,它又變成什么形?”借助表象,能有機地把看上去似乎無聯系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結合起來。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去啟發、去發展、去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思維品質,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具有特殊的意義。也只有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1]田儒富.淺談小學數學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