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發展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
李芳
【摘要】通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學習評價的改革,突出關注學生的發展,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殿堂,成為學生學德習才、增長心智、拓展視野、立志騰飛的搖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關注學生發展;實踐;探索
【Abstract】Through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mathematics study appraisal reform, prominently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enables mathematics classroom to become the student to develop the thought ability palace, becomes cradle which the student study Germany custom only then, the growth mental, the development field of vision, resolves to soar.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to develop; Practice; Exploration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究、閱讀、交流、創新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凸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對關注學生發展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的實踐與探索,談幾點體會。
1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問題情境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聯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發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在過程中體驗數學與周圍世界的聯系,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逐步領悟學習數學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感受成功,增進自信。”突出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倡: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其中問題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人文素養,注重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展,創設富有啟發性、挑戰性、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處于一種“能看到但必須跳一下才能夠著,得到了又有新目標出現”的情境中,讓學生數學學習空間逐步擴大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2倡導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體驗、積極參與和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身的數學活動,建構對數學知識理解,發展思維能力。開展數學實驗,創設合情推理的教學平臺,減少機械式的學習活動,更主動地引進實驗觀察、猜想與探究的活動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因而數學教學每一環節中,要注重創設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等數學活動的時空,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嘗試解題,體驗數學,領悟數學。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自主發展。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交流、推廣,整合知識,反思探究,互相啟迪,產生新的思維火花,明理創新,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和發展。
案例: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探究
首先讓學生在準備好的白紙上隨意畫出四邊形,然后用量角器度量其內角和。
全班學生按小組開始自己的嘗試性探索活動,先量出四邊形的四個角的大小,再將這些結果加起來。學生們的活動在我的想象下進行,但是他們的結果卻出人意料之外。各小組望著自己得出的數據:有的是361°,有的是360°,有的是359°,有的是359°多一點點,……,通過交流,思維產生碰撞,為什么結論不一樣呢?這時我著重指出:雖然每個人將自己畫出的四邊形的四個角加起來后結果不一樣,但它們卻為什么這么接近呢?我們的測量過程中有些什么問題呢?一席話激起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嘗試、觀察、討論、交流,終于發現:在量角的時候,由于都是取整數,所以就會有誤差,而且每量一次,都會有一次誤差,量了四次,故誤差就更大些。此時,我順勢詢問: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減少這種誤差呢?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只量一次。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只量一次呢?又是嘗試、觀察、討論和交流。當學生們試圖將四邊形的四個角拼在一起去度量的時候,特征也就發現了:四個角拼成了一個“圓周”(其和為360°)。
其次讓學生動手度量課前收集到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實物的內角和。
師:同學們,通過度量,你能給出什么結論。
生:它們的內角和分別為360°,540°,720°。
師:那么你通過這幾個特殊多邊形的內角情況,歸納猜想n(n≥3)邊形的內角和?
生1:可能和邊長有關系。
生2:360°=(4-2)·180°,540°=(5-2)·180°,720°=(6-2)·180°
生3:由此歸納猜想其內角和為(n-2)·180°
師:你能證明其猜想的準確性嗎?
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利用分割法,將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分成2個、3個、4個三角形,即可得到結論。運用歸納、類比法,將n邊形分割成(n-2)個三角形的情境,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體味歸納法的妙用和成功的喜悅,同時讓學生掌握合情推理的有效手段——歸納法,錘煉思維,提高能力。
3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長期以來,通過測試或考試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的標準往往只注重解題的結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規范劃一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個性,淡漠了創新的欲望。因而,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摒棄過去那種只注重分數,“一卷定終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應關注學生取得進步和發展的過程,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應做到:知識評價與能力評,認知評價與情感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1實施課堂觀察評價方法:課堂觀察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非常關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留心學生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注意學生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課堂上我們常設法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看看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能夠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并清晰、熟練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與觀點,以此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與靈活性。
3.2建立學習成長電子檔案:遵循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原理與方法,對實驗班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實行成長電子檔案評價方法。整個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由選擇,只提出一些建議。由學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內容為學生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自己最滿意的作業,典型試題的研究小成果,一道習題的多種解決與妙解,感觸最深的學習體驗,探究性活動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日記,給老師的建議等,使成長電子檔案變成與教師交流的一種工具與途徑,從而使學生逐漸對成長電子檔案產生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第二階段是規范要求,不斷完善。第三階段是反思提煉,總結推廣,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為手段的先進評價育人功能。運用檔案袋評價法,建立學生個體學習成長電子檔案,收集相關信息與數據,包括學生個人信息、各種學習評定表、測試成績、競賽成績、獲獎情況、學習反思、問卷調查、他人評價等動態內容,按單元、月份或學期及時進行量比與定性、評價與總結,促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就能有意識的注意自己在解題能力、思維能力、努力程度、進取過程、興趣、態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
3.3建立可操作的多樣化、多元化評估體系:設計學生課堂數學學習情況評定表、學生單元、學期學習情況評定表,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數學學習評價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以及家長評。指導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價值觀、方法與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識和素質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再結合家長的家庭作業反饋、觀察記錄情況等,逐月比較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和能力的變化,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表現好的給予肯定和獎勵,對表現少好的及時與他交流溝通和鼓勵,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通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學習評價的改革,突出關注學生的發展,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殿堂,成為學生學德習才、增長心智、拓展視野、立志騰飛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