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數學新課程學法指導
韋錦璜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學法指導,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每個學生在數學上都能得到發展。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和發展
近幾年來,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主要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基本形式。當前,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不僅對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培養未來社會、促進科教興國具有歷史意義。數學作為一種文化,一門語言,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為此,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實施學法指導更加迫切。
一、在教學中進行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課改就是要致力于改變學生的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師啟發幫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態來分析與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不能片面地認為“自主學習”就等同于“自學”,教師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從表面現象上看,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了,思維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卻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形成,影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發問、看書、思考,每一個環節都在教師的調控下進行,學生被動地學習,沒有自主發揮的空間。因此,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自學中發現問題,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感受數學,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自學中發現問題,這是新舊知識的碰撞,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表現,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在教學中注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應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對每個小組都要了解和指導,并考慮哪些問題需要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讓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許多閃光點,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五會:(1)會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2)會傾聽、交流,對別人的發言作評價;(3)會質疑,吸納與眾不同的觀點;(4)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做總結發言;(5)會實踐與創新,參與小組動手操作活動,體驗每一次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效的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價,使小組間通過競爭共同提高。例如講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課前教師給各小組準備一根筆直的鐵線和一個鐵線做成的圓,然后出示本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1)動手實踐,共同探討直線與圓有幾種位置關系;(2)給直線與圓的不同位置命名。學生自主地觀察、實踐、猜想、歸納、分析、驗證、推理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在教學中加強探究學習方法的指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實施,強調要給學生留下真實、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在探究、討論過程中,當學生集體遇到困難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圖象或語言等做有針對性的啟發,當學生探究誤入歧途時,教師點撥一下,引入正軌;有時學生的探究成果非常豐富,尤其是一題多解的探究題,學生的奇思妙解不斷涌現,應把學生的成果盡量多地在課內交流,并組織學生反思和回顧探究的過程,總結成功的經驗。教學中應緊扣新課程的特點和要求,多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的氛圍,多提供實踐、探究的素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究中認識數學。例如講到“多邊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探究問題:(1)怎樣把多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2)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有哪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發現、猜想,然后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驗證、歸納,最后得出結論,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和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強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是為學生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首先,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并把這一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結合教材內容,講述一些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獲得成功的例子,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辟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其次,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找出規律,循序漸進;再次,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每周一課時,列入教學計劃,要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如介紹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筆記、如何復習、如何記憶等學習方法;第四,引導學生養成適合自己個性和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任何一種學習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的,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和認識水平,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指導方法和重點要不同,指導學生不斷改進和矯正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掌握科學的有效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對后進生應特別關注,采取個別輔導,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幫助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會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學習能力。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包括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個性等方面的發展,教學是認知、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為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更新觀念,改進教法,重視學法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促進他們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1]國家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吳效針主編.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3.
[3]鐘善基主編.中國著名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數學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