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情境教學
劉付剛
論文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情境教學
論文摘要:作者針對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情境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情境的實施原則,并對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 當今社會,國際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提問,缺少情景創設,導致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能發現問題中所包含的正確規律,而無法用己具備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長期以往,會扼殺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在對學生情境學習指導和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入,只是讓學生停留在學徒制的模仿中,學生只是學到了知識的表象,而沒有認知到知識的本質。所以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情境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1]。 1物理情境的實施原則 (l)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圍繞特定的物理知識點。物理情境創設應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應有利于學生對有關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 (2)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其物理思維的發展特點。物理情境創設應與學生的物理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應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3)情境創設要具有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發展性。即所創情境的內容、結構與表述要科學。情境材料或活動應富有探究性,利于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在內容與問題信息量上應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利于學生積極、廣泛地思考。 (4)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真實,貼近學生實際。物理情境的創設應盡量源于學生的生活,不脫離學生的實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不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且在解釋物理情境的相關知識上花時過多[2]。 2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師生關系的構建是教學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活動,但教學者一方是構建的主體,良好的師生關系發展模式是:師對生:熟悉一和睦一理解一信賴一睿智。相應的,生對師:接近一安定一共鳴一信賴一覺悟、決心。這一模式說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設理解、信任、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氣氛,使教師所教的內容更易為學生接受;有利于師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使教師的知識向學生遷移,用師情融生情,用師魂鑄生魂,使教學由客觀的認識活動上升為主觀的同化活動,繼而再上升為師生共同創造,具有生成新智慧的真正屬于每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潛能得以最大限度地開發,情感得以和諧發展,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2.2創設實驗清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學生的認識往往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從物理事實出發,建立概念,這是一個抽象概括過程,物理學上的所有概念幾乎都是這樣形成的。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的發現和確立都有堅實的實驗基礎,做好實驗就彌補了只見“理”不見“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思維作為學習過程中智力活動的核心,其發生和發展一般要經過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其中動作思維是以個體探索外界物體的動作為前提條件的,因此,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聽、看、嗅、觸,從而滿足感知的第一階段的要求,這為經驗的獲得和理論的理解、升華及新理論的內化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