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物理性污染課程教學的改革及實踐
羅克潔 宋志偉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 教學改革 多媒體 實踐能力
論文摘要:論文根據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的特點,以環境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為背景,從多媒體教學手段、工程實踐、考試改革三個方面對《環境物理性污染》這門課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通過授課實踐:學生普遍喜歡這授課方式,課堂氣氛活躍,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熱情,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引言
《環境物理性污染》是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環境物理性污染的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噪聲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了解環境噪聲評價的基本方法[1]。使學生在噪聲控制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針對不同的噪聲污染情況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案。怎樣把這門工程實踐性強、理論知識難于理解的課程很好的傳授給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那么《環境物理性污染》的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教學中主要在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考試改革三個方成進行了教學改進和實踐,并把教學中的方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1、在環境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的大背景進行課堂教學
《環境物理性污染》一定要在環境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的大背景進行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避免環境工程專業各門課的孤立教學,對一些專業交叉的知識重復講授,使學生覺得好多知識都在重復的學習,造成教師授課的尷尬,教學效率低。比如:噪聲的測量這一節,環境監測、環境評價都涉及到這一方面的知識,那么在講到這一節時就應注意到不要知識的重復,要區別于那兩門課,要有側重點;另一方面明確環境工程各門課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使所授的課程承前啟后,避免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跑題,忽略課程的內在聯系。與《環境物理性污染》這門課相關的課程有大學物理、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監測認識實習及畢業設計等,講授本課首先應以大學物理、環境監測為基礎,對于基本原理及公式講解要透徹,由淺入深,也要為后續課程如:環境評價及畢業設計打好基礎,在課程中進行相關知識的滲透。另外還應結合環境監測認識實習中有關物理污染的實習內容,把同學們實習過程中對于噪聲、輻射及振動等污染進行實際監測的親身體會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教學,例如:學生在環境監測實習時,我從站里借出多功能噪聲分析儀,給學生簡單的講解怎樣使用和監測噪聲污染的一些基本知識后,讓學生對噪聲進行簡單的測量,這樣學生會產生很多關于噪聲的疑問,在上噪聲課的時候他們就會帶著問題聽課,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就會大增。對專業理論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徹,實現認識、實踐、再認識的學習過程,真正理論聯系實踐。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
多媒體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無疑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標志,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粉筆加黑板”的革命,應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形象生動,聲形并貌,使單板的課堂鮮活起來,但是每一種新生事物都像一把“雙刃劍”,應用多媒體是把抽象的、復雜的理論直觀化、簡單化及把實驗室及實際現場搬到課堂,聲形并貌的豐富課堂教學,如果授課教師對多媒體的點擊率過高、以至“一個鼠標,一張嘴”[3]的程度,或把整本書的內容翻版到多媒體大屏幕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教師單調的照著大屏幕念,這樣的教學非但不會起到加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學生對多媒體極大的厭惡,進而牽扯到授課教師,久而久之學生對該課程失去興趣,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學會怎樣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好多媒體成為搞好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環境物理性污染》是一門工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單憑黑板板書是很難把知識講清楚的。比如:在講到隔聲屏聲學設計計算方法時,學生對于聲程差的計算很不能理解,很難建立空間的想象,于是我用PowerPoint作了一個動畫效果,把每一個聲程差分別顯示出來。
《環境物理性污染》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原本枯燥的專業課生動起來,利用一些圖片和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些抽象難懂的理論直觀化、具體化;播放一些視頻片段,向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專業前沿信息;利用一些表格向學生傳達一些理論數據,雖然這樣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成倍的,而且這些材料是能夠積累的,經過幾輪的教學,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經驗。
3、注意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就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特別是近幾年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強大的就業矛盾,各高校也在不斷的進行教學體制改革,使其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而其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便是社會用人單位考查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指標,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學生是具有很大就業優勢的。對于高校的教學單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動手設計能力就滲透到了教學活動中來,主要注重以下的培養: ①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比如:加大專業教學的信息量,用工程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專業理論及專業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看一些工程設計的錄像和設備及工藝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把設備實物拿到教室直觀教學等等。
向同學們介紹我們平常生活的場所,看看都屬于哪種吸聲設計,使用了什么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面積有多大,把專業知識和實際生產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②通過演示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本課設置了《噪聲分析儀的使用》演示性實驗和《校園內環境噪聲評價》綜合性實驗,兩個實驗實際是一個提高的過程,第一個實驗主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噪聲分析儀的使用,第二個實驗是用噪聲分析儀對校園內噪聲功能區或噪聲污染突出的區域進行噪聲監測,然后根據環境評價相關的噪聲污染評價方法對測定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從而確定測定區域噪聲污染情況,這也是環境噪聲監測和環境噪聲評價工作的主要內容,實驗內容設計貼近實際工作,培養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
4、通過考試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在學期末還進行了考試改革,把工程設計計算部分改為開卷,學生可以查閱一些參考書,這樣在出題的時候也會加大難度,運用工程實例,擴大設計的覆蓋面,著重培養學生自主設計計算和創新的能力,學生也很喜歡這種考試方法,自己選設計方法、自己選參數也可自己改良設計步驟,另外在授課期間向學生布置了與物理性污染有關的專題論文,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撰寫論文,老師對論文的內容作了一些要求,論文完成的好壞也算在了期末成績中,這樣使期末成績多元化,考查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以上針對環境工程《環境物理性污染》這門課的一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本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學生反映情況非常好,學習熱情和興趣增強,體會到了學習專業課的樂趣,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1]顧強.噪聲控制工程[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8.
[2]郭照冰,鄭有飛.環境工程專業教育教學的探討[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12):112-115.
[3]鄧周虎,董光國,閆軍鋒.理工科專業課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思考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