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物理興趣的培養
張忠洪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良好的教學藝術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并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以下五方面值得重視:
一、生動風趣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可以這樣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摟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你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你下沉后,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以這樣比喻:我們班里有70個學生,在教室顯得擁擠,很容易發生碰撞;而把小華放在廣場時,小華受到碰撞的機會就減少了。
教學若顯得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學生,若你頭頂的電風扇落下時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用手蓋頭頂,并說:“趕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豐富的情感教學,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句話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
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聲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三、講述物理學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故事 ,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能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涉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波意耳——馬略特定律”時,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四、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鏈?在干燥季節里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么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通電導線抖動起來,為什么?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這位學生思考,最后這位學生恍然大悟。
五、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和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就不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答不出而處于尷尬局面,從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課講授完畢后,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用關愛他們的心,靈活使用教學方法,發揮教學藝術,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不斷地提高教學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