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與課程資源的整合
伍向東
摘要:新課程對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提出了明確專業能力要求。教師既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又是課程資源利用的整合者,通過課程資源有目的、有組織的投放,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對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建構自己的理解。
關健詞:初中物理課程資源教師整合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一大不足就是教學內容偏舊,缺乏鮮活的時代氣息。造成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枯燥無味和神秘難學之感。而現實生活中的材料,能夠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物理現象,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而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并應用于教學實際,是勢在必行的大趨勢。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親自動手收集資源;從感性材料的展示,相關資料的引入來完成知識的傳授。即使課堂形象生動,又培養了學生關心生活,留心生活的個性。
在新課程理論的引導下,物理教學界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積極開展著。不少地方編寫了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作為物理教師對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如何利用?在什么時機有效利用呢?
一、課程資源整合的概述
課程資源:指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于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常把課程資源劃分為以下五部分:1、自然資源:如自然風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等。2、社會實踐資源:如生活實踐、家庭教育、社區人文、學校環境等。3、課本資源:如教科書、課程標準、課程設置、教育方針、教學掛圖、工具書、報刊、電視、網絡等。以上三種資源是最原始的課程資源。4、學生資源:包括學生對原始資源的自我認識和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學習所獲得的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興趣、愛好、知識、能力等構成課程資源的有機成分。5、教師資源:教師是教學資源的收集者,整合者,投放者,是最具生命性和創造性的課程資源。
物理課程資源整合:在物理教學活動中,為建構學生的認知,采用教師對相聯系的各種資源整合、投放,幫助學生做出主動的信息加工,由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從而建立學生主體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與認知相聯系的各種資源,經過教師的組合所形成的傳媒材料,在課堂教學中為達到教學目的所運用的各種資源,把這些要素加以地重組或結合,使之相互融合并產生整體的教育合力。這個過程稱之為課程資源整合。
二、課程資源整合中對教師的要求
課程資源的開發將給教師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獲得專業成長的同時,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課程資源的擴展,使教師選擇的余地加大,選擇的機會增多。這樣的優勢是能夠滿足教學的多種需要,但同時也增加了選擇的難度。這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挑戰。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開發者。要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必要的時候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自然和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教師必須具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與選擇課程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的能力。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
1、教師要加強學習。作為21世紀的教師要不斷學習,除了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以外,世界范圍內的所有先進文化都要學習。要了解社會,放眼世界,積累知識,這樣,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才能居高臨下,游刃有余。
2、教師要善于思考?!皩W而不思罔”,教師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要善于分析問題和現象,繼而做出科學的判斷。
3、教師要勤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才會發現不足和缺點,檢驗我們的思路是否正確,以便及時糾正我們錯誤的做法。
4、教師之間要加強合作交流。21世紀是一個加強合作的時代,不懂合作就無法取得成功。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加強合作,尋找共同研究的課題,團結協作進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許多教育資源稍縱即逝,每位教師都要做一個有心人,及時捕捉我們身邊的教育資源,豐富校本課程內容。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課程資源整合的技巧
物理課程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學校和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對物理課程的實施所起的重要作用,將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納入物理課程實施的計劃之中,為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但究竟哪些資源是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課程資源,還必須通過篩選機制過濾才能確定。從課程理論的角度講,至少要經過三個篩子的過濾篩選才能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價值。第一個篩子是教育哲學,即課程資源要有利于實現教育的理想和辦學的宗旨,反映社會的發展需要和進步方向。第二個篩子是學習理論,即課程資源要與學生學習的內部條件相一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第三個篩子是教學理論,即課程資源要與教師教育教學修養的現實水平相適應。
多樣的種類和存在方式,使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加豐富和靈活,從而教師應努力建設、開發與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為了給學生提供開展科學探究的機會,對課程資源的作用、配置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各學校都應該根據標準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實驗室和各種活動場所,配置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通過合力配制和有效使用,使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廣大教師也應該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現有條件的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實驗技能,提高物理學教學質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面:
①文字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除教科書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和當地環境,從大量的教學資源中精選適當的教學內容,編寫某些教學補充材料、校本課程。學校圖書館應該基本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茖W教育不可能只通過課堂學習來進行,課外閱讀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②利用與整合實驗室資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要求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要為達到這一目標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實驗室、專用教室、實踐場所等的資源建設,讓學生能夠有機會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同時,也要鼓勵教師和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廉價材料和器具,設計具有創造性的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改變目前實驗內容和器材全國同一的現狀,有利于學生體會物理學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
③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具有重要物理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展的實況錄像;利用快錄、慢錄、顯微攝影等技術手段拍攝的音像資料,向學生展示物理過程的細節;收集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計算機多媒體軟件由于其交互性、智能性和仿真性的特點,可以豐富學生對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認識,深化對于科學規律的理解。教師和教師可以學習和嘗試制作CAI課件,整合多種媒體資源,建立媒體資源庫,通過校園網實現校內資源的共享。
(2)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社會是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豐富的科學教育場所和途徑可以彌補學校資源的不足。社會資源主要來源于報刊、電視、科技館、展覽會、少年宮、公共圖書館,以及工廠、農村、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
電視是一種普及的大眾傳播媒介,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電視中的科學教育欄目,要使學生養成習慣,關心電視中的科學節目,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養成關心科技發展的習慣??萍拣^、少年宮集中了許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學教育的器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科學教育資源。參觀工廠、農村、科研單位可以使學生體會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3)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網絡資源的開發在于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庫,可以找到很多國內外的科學教育網站,對于擴大知識面很有好處。一些諸如基于網絡的主題學習網站(Web Quest),可以促進學生信息處理能力、探究能力的發展。教師向學生介紹和加以引導,或者利用下載內容開展教學,也可以根據課程特點,開發基于網絡的課程資源系統。
例如初中物理對浮力的概念的教學中,學生由生活的感受對浮力有初步的認識,但對浮力的方向,任何物體浸入液體中受浮力的認識不足。我們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出發,提出以下教學設想:1、給學生講皮球掉進樹洞的故事后,問:向樹洞中倒入水皮球為什么會浮起來?學生齊聲回答:是浮力。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物體受浮力的例子,學生會舉出如木塊、輪船等在水中受浮力的例子,這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對浮力的認識。這是把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課程資源。2、教師問:人在水中游泳時受不受浮力?你有什么感覺?從學生的討論中總結出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3、教師很神秘地問:剛才大家所舉的例子都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那么沉入水中的石塊受不受浮力?這時學生會提出不同的設想,教師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設想,有同學先測出石塊在空氣中的重力,放入水中示數變小,說明石塊也受到浮力。4、師生共同概括出浮力的概念。
本例中學生的生活體驗、動手操作的感受、教材是我們的課程資源,教師是這些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整合者,通過課程資源的投放,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建構自己的理解。既實現社會對個體的要求,又兼顧個體的積極發展,達到了社會和個體的和諧統一。
四、初中物理教學中對課程資源的整合的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觀念滯后。廣大教師仍然受到教材的制約,認為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甚至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現象很普遍。學校和教師普遍認為,課程資源開發是課程專家和教材編寫者的工作,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沒有根據本地區、本校的情況開發資源的意識與能力。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體現不足,只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信息素養的培養。觀念的滯后不僅影響到教育技術作用的發揮,而且必將對新課程改革形成障礙。
2、教師缺乏課程資源的整合的技巧。長期以來,中小學課程資源的結構比較單一,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基地、內容、條件等方面也很單一,未能形成有機整體。特別是缺乏課程資源的整合技巧的學習和專家的指導。
3.初中物理教學需要大量的課程資源,由于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局限,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整合常涉及的是傳統資源(如教學用書、實驗室等),對社會實踐資源,在網絡平臺下的資源等整合涉及較少。
1.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2.王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多元化模式,《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陳凱.基于探究教學的初中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初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04.9
4.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