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民族地區初中物理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對策
沙闖
摘要:民族地區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教材實施“新課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省實施“新課標”使民族地區物理教師有無法適應等現象;改革老一套教學方法對待新的教學要求是物理教師的責任;要實施“新課標”,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學意識的轉變和教學手段的更新。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育教學意識教學手段
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教材,“新課標”已在我省許多地區展開,面對“新課標”很多物理教師一時難以適應,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學方法去對待新的教學,既不能適應“新課標”要求,把學生教好,更不能適應課程改革和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實施“新課標”,并在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學意識的轉變和教學手段的更新。
一、新課程標準的現實意義
新課標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目前“新課標”的要求已在我省許多地區展開,涼山州民族中學也積極參與到新課改革之中,“新課標”給多數物理教師特別是民族地區的民族學校的教師,面對民族學生如何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提出了新的思索。老一套應試教育的方法,課堂教學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外練習常常是讓學生面對系列參考書、練習冊,整天沉浸在“題海戰術”之中;這樣的做法最終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既不能適應“新課標”要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教好;更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學物理教師要適應新一輪的教學改革。
1.明確“新課標”意義,增強主動參與改革的自覺性。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科教興國戰略,關系到民族素質的增強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課程教學中更好地集中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并以此作為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依據,積極投入到“新課標”改革工作中。
2.思索現有課程的不足,明確“新課標”改革的重點和方向。現有課程突出的問題和不足在于:課程目標的偏向性、內容的片面性、結構的失衡性和實施的重傳承輕創新性。對于來自涼山境內各縣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學生特別需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要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念的養成;在重視學科課程的同時重視社會實踐,課程的實施要以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為主,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勤于動腦,勤于動手,進一步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把握住教師在“新課標”改革中應起的作用
1.教師應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與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勇做橋梁。積極在教學中運用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疑難和困惑,并在教學實踐中將先進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成果。
2.教師應從單純的授課者轉變為新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以提高教師執行新課程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的目的。
三、課改的具體對策
1.“新課標”改革教學案例寫作方式可采用敘述為主的方式來展開,在敘述的教學事件時必須相應地顯示出一定的情節性、可讀性和典型性,并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并區別于教學之前的教案和教學之后的課堂實錄。
2.物理教學的特點是在注重雙基的教學的同時,又要將教學案例中蘊涵的教學案例拓展到社會實踐中解釋自然現象和規律。這一特點就要求物理教育者要更多的了解掌握自然規律,使教學更具說服力。教學中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積極倡導積極主動的參與、思考的學習態度,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效率,這是全面實現課改目標的關鍵。
3.牢記教學基本任務,為實現備課改革做好基本保證;把握《課程標準》精神,為實現備課改革提供理念支撐。其關鍵是用好《教師教學用書》,為實現備課改革提供現實依據。《教師教學用書》與教材配套推出,內容包括每一單元綜述,階段教學目標、與《課標》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教學建議,把課本全部內容予以呈現,并在旁邊附上教學建議。用好它既可以縮短備課時間,又能提供執教或備課的參照。如能根據教學內容先獨立進行設計,再與《教師教學用書》進行對比總結,發現不足以改進教案設計的程式與思路,為高質量的授課奠定基礎。
4.備課過程中還需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實現備課改革鋪平道路。備課前一定要先對全冊內容有個簡要的了解與整理,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個全面的感知,再針對單位備課內容進行具體設計,同時牢記《課標》所指出的“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這就需要備課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生基礎較好,對教材內容又較為熟悉,則須對教學難度予以適度的提升,給學生一定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難,較為抽象難解,就需要考慮變換設計角度與思路,降低內容的難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和喜悅,激發他們良好的學習意愿。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物理教師來說,更需要針對民族學生普遍存在的基礎差、理解能力不夠強、見識少、知識面狹窄等現象以及有時還會因為語言習慣差異等特殊情況來進行分析,在深入探索研究與實踐中逐漸形成適合本地區特色,具有各自風格的課程設計。解決好備課備學生這一復雜、難把握、具有較高彈性的問題,使每節課都能確保順利、高質量地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標準,能有效地推進備課改革的力度與進程,并通過它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推動課改實驗的大步前進;同時也希望新的備課方式能使教師加快實現自身轉型,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全新教育理念,在創造性的工作中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主動地發展”,從而更進一步推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結論
“新課標”改革勢在必行,只要在課改過程中真正做到教育思想意識的轉變,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在課改大潮中我們民族地區的初中物理教學無論是教師的專業水平還是執教能力,無論是民族地區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都將受益非淺,大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洪林旺.物理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孫成元,楊祖念.中學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