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學法
劉彥梅
摘要:本文對物理教學中常見的三種課型:實驗教學課、知識教學課和習題教學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并參照現代教學理論的新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設計了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系統教學法。這種教學法,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教學知識教學習題教學課堂設計系統教學法
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我們不僅要繼承傳統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情況下發現并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有其本身的特點,能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但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跟上時代的步伐,隨時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本文首先對幾種常見的物理課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接著提出一種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模式——系統教學法。
一、系統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1.注重信息系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論解釋學習活動,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動機、領會、獲得、保持、回憶、概括、動作和反饋八個階段。既然如此,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把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系統,系統中的每一階段都是為學習者安排外部教學情境,以支持他們每一階段的學習。
2.明確教學目標。整個教學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它有效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的,而“當一個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美]奧蘇伯爾語)。
3.強調意義接受。學生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義接受學習。有意義接受,不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識,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4.完善認知結構。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在有意義學習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始終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整體及其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完善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5.注意隨堂記憶。每一節課上都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記憶所學知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記憶周期的最有效時間為縮短記憶周期,即時記憶。
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剛剛學習新知識的較短時間內對知識有個印象,利于學生掌握新學到的知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隨堂記憶的運用。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更輕松。
6.允許免交作業。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教材中的習題全都在課內完成,學生可以免交作業,可指導學生對課堂練習以“互查法”判閱。
7.重視單元過關。每單元教學結束后,通過測驗及時了解學生“掌握學習”的情況,不使問題積壓成堆。變換講解的方式,“對沒有命中的目標,再射一箭”。 二、系統教學法的課堂設計
我們把課堂教學設計為四個階段。
1.自學探究——知覺選擇階段。每上一節課,教師事先擬發自學提綱,提供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接著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組織學生自學教材、觀看演示、動手做實驗、展開討論等。教師巡視指導,啟發質疑,收集學生中的各種問題。
2.重點講解——理解領會階段。針對學生自學探究的情況,教師進行重點講解,澄清模糊觀念,解答疑難問題,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特別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串聯精講,縱向串講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橫向串講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講清易錯易混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整理吸收——記憶貯存階段。教師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要掌握的幾個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學生運用這些概念和規律時經常出現的錯誤并分析其原因。接著,創造安靜環境,讓學生默記本節所學知識。
經過理解領會,知識就進入記憶階段,通過記憶,保持知識,習得知識,實現學習知識的期望。為了保持知識,就必須根據遺忘規律,指導學生同遺忘作斗爭。
4.練習鞏固——作業反饋階段。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各種類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信息,教師予以必要的矯正和輔導。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并沒有涉及到各種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法,諸如講解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我認為,物理教學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關鍵是要博采眾長,綜合運用,合理組織,并在教學全過程中貫徹啟發式,讓物理教學過程始終處于一定的問題情境之中,使之成為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1.許國梁《中學物理教材教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閻金鐸 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3.[美]羅伯特.M.加涅 著 傅統先 陸有銓 譯《學習的條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4.邵瑞珍 等《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