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2010年檔案執法隊伍建設分析期刊文獻資料定量分析
王衛紅
: 摘要:《檔案法》頒布后,我國檔案工作的檔案法制化建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檔案執法隊伍建設逐漸成為檔案工作者關注的重點與熱點。從文獻量比較、學科分布、雜志分布、時間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單位分布、研究層次分布和關鍵詞分布等八個方面對已有的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定量分析。
關鍵詞: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研究;文獻資料;分析
自《檔案法》頒布實施以來,檔案執法隊伍建設就成為檔案法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對1989—2010年間我國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研究期刊文獻進行定量分析。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數據均來自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一、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研究文獻樣本的選擇
筆者首先以“檔案執法”與“隊伍建設”兩個詞組為檢索詞,對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的文獻,在“篇名”、“關鍵詞”、“主題”、“全文”4個檢索項中進行檢索。結果篇名中的4篇、關鍵詞中的3篇、主題中的18篇、全文中的1 185篇。由于“篇名”、“關鍵詞”、“主題”中的文獻過少,樣本量不足,無法進行定量分析,而“全文”檢索項中的文獻量又過大,樣本量太多,不方便進行定量分析。因此,改為以“檔案執法隊伍建設”作為檢索詞,重新在“全文”檢索項中進行檢索。結果篇名中的134篇,樣本數量合適,并且前一種檢索中“篇名”、“關鍵詞”、“主題”檢索項中的文獻基本上包括在內。因此確定這134篇文獻為定量分析的樣本。
二、文獻學科分布
按知網的學科劃分,134篇文獻分布在檔案及博物館、行政法及地方法制、文化經濟、市場研究與信息、企業經濟5個學科,按期刊秘屬學科(分類有交叉)分,檔案及博物館學科105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4篇,文化經濟2篇、市場研究與信息1篇、企業經濟1篇(分類有交叉)。分別占78.36%、25.37%、1.49%、0.75%、0.75%。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及博物館學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兩個學科。
三、文獻期刊分布
按載文數量排,載文量在2篇以上的刊物有20種:浙江檔案17篇、四川檔案15篇、蘭臺世界12篇、檔案與建設8篇、黑龍江檔案8篇、蘭臺內外8篇、北京檔案7篇、山東檔案6篇、山西檔案6篇、山西科技6篇、湖北檔案5篇、陜西檔案5篇、檔案天地5篇、中國檔案3篇、檔案管理3篇、上海檔案3篇、湖南檔案3篇、貴州檔案3篇、云南檔案3篇、機電兵船檔案2篇。其他只刊發1篇的有檔案時空、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檔案、吉林檔案、黑龍江史志等16種。
在36種刊物中,檔案學期刊24種,載文117篇,占全部載文量的87.31%;其他學科種載文17篇,占全部載文量的12.69%。文獻分布主要集中要檔案學期刊上。按36種刊物刊均載文量計算,為刊均3.72篇。上述24種檔案學期刊中,低于刊均數的有12種(中國檔案3篇、檔案管理3篇、上海檔案3篇、湖南檔案3篇、貴州檔案3篇、云南檔案3篇、機電兵船檔案2篇、檔案時空1篇、檔案學通訊1篇、檔案學研究1篇、檔案1篇、吉林檔案1篇)。
在24種檔案學期刊中,有10種檔案學核心期刊,載文59篇,占檔案學期刊全部載文量的44.03%;載文量在2篇以上的核心期刊7種載文56篇,占檔案學期刊全部載文量的41.79%。24種檔案學期刊按刊均計算,為刊均4.88篇。10種檔案學核心期刊按刊均計算,為刊均5.9篇,14種檔案學普通期刊按刊均計算,為刊均4.14篇。檔案學核心期刊刊均載文量高于檔案學期刊刊均載文量和檔案學普通期刊刊均載文量。檔案學普通期刊刊均載文量低于檔案學期刊刊均載文量。
四、文獻年度分布
從時間分布上看,所有文獻跨度為22年。發文趨勢見下圖。
由上圖可見,從1989年到2010年22年間有2個年度為空白(1990、1991)。發表文獻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發表文獻23篇;中數為11.5篇,眾數為6篇。有文獻發表的20年的年平均載文為6.7篇,介于中數與眾數之間。高于平均載文量的年份各有8個,低于平均載文量的年份各有12個。全部22年的年平均載文為6.09篇。
從圖上看,整個研究大至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檔案法》頒布到《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始于《檔案法》頒布后的1989年,在1996年《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前,整體關注度并不高,起起伏伏,并有2年沒有文獻發表。這一時期7年間發表文獻13篇,年均1.86篇。第二階段從《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到2001年。1996年《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后,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明顯提高,特別是1996年《檔案法》第一次修改后的1997年相關文獻量達到最高點(23篇)。這個高峰期持續到2001年,前后共6年發表文獻73篇,超過全部文獻量的一半,年均12.17篇。第二階段從2002到2010年。2002年后,研究熱度有所下降,但相對平穩。這一期間9年共發表文獻48篇,年均5.33篇。說明與這一問題相關有研究總體上是在一個低水平上徘徊。
五、文獻作者分布
在署名的98篇文獻中,其涉及作者120名。其中獨著81篇,占82.65%;2人合著12篇,占12.24%;3人合著5篇,占5.1%。合作比例為12.29%。有相對較高的合作性。
從單個作者(含合著者)發表的文獻看,發表文章在2篇以上的作者5名(胡春華3篇、宋玉紅3篇、艾鴻舉2篇、蔣錦萍2篇、向德才2篇),占作者數的4.17%,發表文獻12篇,占署名文獻數的12.24%。在署名的98篇中,按全部作者計,人均載文量只有0.82篇,按第一作者計,人均載文量也只有1.08篇。說明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面雖然比較寬,但多數只是有感而發的議論,缺少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更沒有核心作者。在注明單位的65名作者中(多篇作者只計1次)檔案局42人,占64.62%;檔案館3人,占4.62%;高校4人,占6.15%;其他單位16人,占24.62%。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同志對此問題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單位的同志。
六、文獻作者單位分布
從作者單位來看,134篇文獻中,有作者單位的68篇(包括4篇兩個單位作者合作的文獻),涉及單位59個。其中各級檔案局34個,占單位數的57.63%;檔案館4個,占單位數的6.78%;大學4個,占單位數的6.78%;其他單位17個,占單位數的28.81%。單從文獻作者單位上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遠遠高于檔案館、高校及其他單位。
在篇標明作者單位的68篇文獻中,涉及到18個省各級檔案局的43篇,占63.24%;檔案館4篇,占5.88%;大學6篇,占8.82%;其他單位15篇,占22.06%。其中載文量在2篇以上的有5個,分別是:浙江省檔案局6篇、江蘇省檔案局3篇、中山大學3篇、上海市檔案局2篇、撫順市檔案局2篇,共發表文獻16篇,占署名文獻的23.53%。從不同類型單位的發文量上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同樣遠遠高于檔案館、高校及其他單位。詳見表一、表二。
七、文獻研究層次分布
從研究層次來看:屬基礎研究61篇、占45.52%,屬行業指導51篇、占38.06%,其他3篇、占2.24%。
八、文獻關鍵詞分布
從文獻所用關鍵詞看:在全中含有“檔案執法業務指導”一詞的134篇文獻中,涉及關鍵詞27個,30篇文獻。其中以行政執法、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檔案創新管理、檔案工作、執法監督、黃河檔案、檔案法、法制建設、行政管理、檔案、地方性法規、執法機制、依法治檔、檔案執法、檔案法制為關鍵詞的16篇,占53.33%。這表明作者在提取關鍵詞時準確性較高,文獻研究的主題與實際內容相符。
九、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研究文獻的主要特點
從以上對檔案執法隊伍建設研究文獻的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1.從研究涉及的領域看,研究領域相對集中。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檔案及博物館學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兩個學科,其中檔案及博物館學占到全部文獻量的近8成。
2.從期刊所屬學科看,無論是涉及的期刊數量(24檔/36全),還是刊載文獻的數量(117檔/134全)及刊均載文量(4.88檔/3.72全),檔案學期刊是關注與研究此問題的主要陣地,其中檔案學核心期刊又是檔案學期刊中的主力。
3.從不同類型單位看,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研究的關注度,要明顯高于一般檔案工作部門(檔案館、檔案處、檔案科、檔案室)和高校。而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又以地市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更為關注。在34個檔案局(涉及18個省)中,省級8個,地市級22個,縣區級4個。地市級檔案局對此問題的關注程度最高,其次是省級檔案局,關注度相對較低的是縣區級檔案局。
4.從時間上看,研究前期呈小幅度波動起伏上升,中期大幅上升并維持了數年,后期保持了相對平穩略有波動。
5.從研究尚的各種分布來看還比較分散。無論從學科分布、雜志分布、作者分布,還是作者單位分布、研究層次分布和關鍵詞分布。都顯見出整個研究零散而淺顯,沒有形成體系,更沒有核心作者、核心研究者和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