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醫學發展相適應和諧醫患關系
姜世雄 王錫山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由患者的醫療衛生需求和醫者能夠提供滿足這種需求的服務所形成的關系。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更是賦予了包括法制、倫理、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更多內涵。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不單純是影響到正常的醫療工作,更是影響人民享受醫療救助權利,嚴重影響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因此,正確對待目前醫患關系現狀,分析其原因,能夠更好的改善醫患關系已成為全社會的任務。
1 醫患關系現狀
醫患關系總體上是和諧的,是相對較好的,醫患關系類型已由主動-被動型,向指導-合作型轉變,醫療質量總體較好,醫療服務水平較好等[1]。然而,總體醫患關系良好的形勢下也有少數的不和諧因素存在。如目前的相關政策法規尚不完善、醫院主動改善醫患關系的效果仍然一般、相互的尊重與信任醫方較非醫方低、非醫方對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滿意度低于醫方,這樣的現狀導致了在部分醫療工作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矛盾,乃至被激化,對醫療服務工作產生不良影響,影響社會和諧。
2 產生原因
2.1 社會因素
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不單純是醫方和患者決定的,諸多社會因素也參與到其中。目前社會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如醫保覆蓋范圍有限,就醫過程中自負比例過高等導致部分人群不能充分享受醫療保障待遇,有損于社會公平;公立醫院的社會公益職責由于政府的投入不足,醫院自主創收,致使公益性質變淡,矛盾變得尖銳;醫療相關法制不健全、相對滯后,導致醫患溝通渠道不暢,解決醫療糾紛的效率降低,并且產生不必要的暴力事件,嚴重影響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2 醫方因素
目前少數公立醫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經濟效益至上、服務意識淡漠,自我管理不嚴等不良現象,無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負擔,破壞和諧醫患關系;醫護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缺乏服務意識,相對欠缺人文知識教育,缺乏人文關懷,是多數醫療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文知識和醫學倫理水平的低下,直接導致了醫學目標的迷失、同情心減少,愛心的喪失等違背醫學職業倫理的行為的出現。雖然現在醫患關系逐步向指導-合作型轉變,但陳舊的主動-被動型仍起很大作用使醫務人員對于醫患雙方權利平等的認識不足,缺乏對患者權利的充分尊重,極易產生醫患之間的矛盾,同時個別醫務人員欠缺溝通技巧和法律維權意識的淡漠缺乏自我保護,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在不暢通的渠道下更是不容易緩和矛盾,使醫患關系得不到正確的改善,反而被惡化[2]。
2.3 患者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的上升,更多的關心自身的健康問題,對醫療行業不論在醫療水平、醫療環境、醫療服務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醫療的高期望值與其相對滯后的醫學發展不相適應時容易產生矛盾影響醫患關系。另外,患者自身醫療認識方面的局限性,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不容易理解醫療行為和醫療過程中帶有的負面影響,產生誤解,同時患者不能正確認識發展中新的醫患關系,缺乏和醫方的合作也是醫患關系得不到及時改善的一個原因。 2.4 其他因素
個別不負責任的輿論,夸大甚至扭曲報道,傷害醫務人員的職業尊嚴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使患者對醫療行業產生深深的誤解,使他們帶上有色眼鏡看待醫療行業,并采取不信任的態度,對醫患關系的建立階段開始就蒙上了陰影,這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3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途徑
3.1 社會方面
加快醫療衛生相關法制建設,制度上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供保障。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達到社會公平;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源頭上解決目前公立醫院公益性淡漠、注重經濟效益等價值取向的偏離;立法設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使醫療糾紛得到妥善的解決,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堅實基礎。
3.2 醫方方面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公立醫院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偏離自身的軌道,配合國家政策,充分發揮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主導作用,應以為人民提供更好的醫療環境,提供更優良的服務為宗旨。醫務人員要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領域的知識水平,來滿足日益提高的人民健康需求,同時也要注重人文科學、倫理學方面的修養,樹立正確的醫療信念,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可以有效改善醫患關系,使其進入良性循環。提高法律意識,依法行醫,依法保護自身是維護醫務人員權益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溝通能力亦能有效緩和緊張醫患關系,結合高效而多元化的醫療糾紛解決途徑,醫患關系將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3.3 患者方面
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在醫方的引導下逐漸成為醫患關系中的平等客體,有助于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是醫患關系進入正常良性發展的循環同時改變對醫學過高甚至脫離實際的期望值,也是重要的方面。
3.4 其他方面
正確的,美好的輿論導向在共建和諧醫患關系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除了揭露醫療行業個別不端行為、違法行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之外,將輿論導向引導到共建和諧醫患關系過程中許許多多美好方面,會更能發揮輿論在共建和諧社會中的導向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梁立智,宋曉霞,王曉燕.醫患關系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全國是城市典型調查[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0:12(31):836-839.
[2]宋湘.淺談有效的溝通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J].高等醫學教育論叢.2008: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