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糖尿病的辯證施護與中醫護理干預
亓東紅
我科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糖尿病106例。運用中醫辯證施護原則,根據不同的證型,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及中醫護理干預,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10月供收治糖尿病患者105例,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男62例,女44例,年齡38~77歲,平均61歲,初發糖尿病者26例。
1.2護理方法
1.2.1中醫辨證施護
目前,糖尿尿病的中醫分型尚無全國統一的標準。陰氏等[1]消渴分為陰虛燥熱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氣虛血瘀型。
1.2.1.1肺胃燥熱
表現為煩渴多飲,喜冷飲,多食善饑,急躁易怒、怕熱心煩、溲赤便數,舌紅苔少,脈玄數,當滋陰清熱,此癥臨床最多,方用增液湯和白虎湯和消渴方加減。護理上對多飲多尿者每天記錄水分進出量。多食易饑者應控制飲食,飲食應以清淡略帶涼性食品為宜,忌辛辣煙酒等助熱生火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暢,可服用枸杞湯、麥冬黃連冬瓜湯調攝。避免情報道志刺激擾動五志之火。
1.2.1.2氣陰兩虛
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癥狀不明顯,口咽干燥,倦怠乏力,自汗盜汗,氣短懶言,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體胖大。治以益氣養陰生津。藥用生麥三和增液湯加味,也可用玉液湯、玉泉丸調攝。忌辛燥堅硬食品,保持大便通暢。還應暢情志,和氣血。護理上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根據體力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經常觀察患者的視力、皮膚及全身癥狀,定期測血壓,注意并發雀盲、白內障、癰癤、眩暈等癥。一旦發生,應結合有關病癥護理。
1.2.1.3陰陽兩虛
面色黧黑,耳輪干枯,畏寒肢冷,腰酸腿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體胖嫩,舌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育陰溫陽,補腎活血。藥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藥宜溫服,忌生冷瓜果,注意保暖,及時增衣助陽。
避御寒邪,枸杞子、鮮生地黃煎湯代茶飲,適當進食芡實、核桃、豬腰等補腎之品。以休息為主,嚴重者臥床休息。觀察病情變化,防止酮癥酸中毒、水腫的發生。
1.2.1.4氣虛血瘀
癥見乏力神疲、納差、脘疲氣短、動則汗出、唇舌色暗、手足麻木、苔薄白、脈細無力,指導患者慎起居,避風寒,少食辛辣耗氣之物,多食山藥、枸杞子、西洋參等補氣之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1.2.2中醫護理干預
1.2.2.1疾病知識 首先介紹和講解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如糖尿病的定義、分型、典型癥狀、血糖、尿糖的正常值、急慢性并發癥、低血糖的表現及處理等,使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有個正確的認識,增加防病治病的自身參與意識,提高自我控制疾病,自我預防感染和并發癥的能力。
1.2.2.2情志調護 怡情養性:情志失調、五志化火與消渴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2]。患病后,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情緒,對治療和康復不利,因此護理人員以和善可親的舉止調節醫護環境與氣氛,穩定病人情緒,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和疾病,引導病人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調節,通過心理調適,情志舒暢愉快,則氣機調暢,氣血和平,經脈通利,有利于扶助正氣,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1.2.2.3飲食指導 控制飲食是患者長期穩定控制血糖,避免并發癥發生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之一[3]。根據糖尿病的不同病因病機施以合理的飲食,在每天總熱量控制的情況下,采用辯證論食的方法。指導病人選擇相宜的食品并結合食物的性味歸經,做到寒熱協調,五味不偏,才有利于健康。同時要讓患者明確飲食治療的重要性,飲食適量,軟硬相宜。適量要因人而異,勿太過或不足。既要控制飲食,又要合理膳食,控制飲食并非指饑餓療法,而是合理地搭配糖類、脂肪、蛋白質等之間的比例,同時告誡病人應定時定量進餐,尤其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應注意,因為進餐定時定量,可以促進胰島素功能正常發揮。
1.2.2.4運動指導 糖尿病病人僅僅控制飲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在于保持飲食運動的平衡。運動可以改善肌糖原氧化代謝,可增加心肺的功能,減少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的疾病,保持正常的體重,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從而達到降血糖的目的,還可防止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運動要從實際出發,遵循循序漸進與適度原則,運動應有規律,盡量做全身運動。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糖尿病病人運動宜選有氧運動為宜,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氣功、健身操等。每次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個人愛好及條件選擇,運動時間一般選擇在餐后1小時,每周運動3~4次,每次運動時間為20min~30 min,以不疲勞為宜,要持之以恒。
1.2.2.5藥物指導 老年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較年輕人高3~7倍[4]。因此做好用藥方面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告訴患者安全用藥的知識,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清楚藥物的名稱、用法、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處理方法,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教會患者或家屬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方法、時間、皮膚的消毒、注射量的要求,胰島素的保存??诜堤撬巹┳⑸湟葝u素期間要特別注意有無冷汗、饑餓感、乏力、心悸、手足震顫等低血糖表現,囑病人立即平臥休息,輕者應立即吃幾塊餅干、饅頭或口服糖塊,糖水或糖類食品,嚴重者遵醫囑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
1.2.2.6自我監測 教會患者及家屬自我監測的內容及方法,如留尿時間、方法、用尿糖試紙檢測尿糖的方法,讓患者定期做血脂、血糖、腎功監測。以便能夠隨時了解自己病情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2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常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及疲乏、消瘦等。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消渴”范疇,是有體質因素、憂思郁怒、外感邪毒勞倦損傷、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種因素致肺燥、胃熱、腎虛而成,病機主要是燥熱偏盛、陰津虧耗。臨床護理體會到對消渴患者根據辨證分型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給予情志、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的中醫護理干預,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對于改善癥狀、控制病情、延長生命具有積極意義。
參 考 文 獻
[1]陰智敏,王宗錄.辨病和辯證治療糖尿病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42例[J].陜西中醫,2006,27(7):11.
[2]萬萍.糖尿病的中醫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05,14(3):284.
[3]施成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5,19(2):188.
[4]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3,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