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護理和中醫護理在中醫院的相互作用淺談
陸燕玲 茅杰
【摘要】 整體護理是以人為中心,強調心理護理和治療護理的結合,以整體觀念護理患者,使患者早日康復。而中醫護理也強調情志護理和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及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因此,兩者的內涵是一致的,兩者緊密結合,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做到貼近臨床、貼近患者。
【關鍵詞】 整體護理 中醫護理 一致性
整體護理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思想,以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為目標,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而中醫護理在于強調整體觀念,運用辨證施護的方法,采取精神護理、飲食護理、治療護理等護理措施。因此與現代護理學的整體護理內涵是一致的。我們醫院通過長期的臨床護理實踐,深刻領會現代整體護理與中醫護理的有機融合,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總結如下。
1 整體護理和中醫護理的理論基礎
1.1 整體護理是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臨床業務與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結合起來,按照護理程序解決問題的科學工作方法。根據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為服務對象解決健康問題,實施有效的全面護理。現代整體護理的著重點不僅在病人某一生物學意義的疾病上,更應把人視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根據病人身心、社會、文化需求,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的整體化護理。
1.2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也是整體觀念。中醫的護理也要求以人為中心,在護理時,要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注意人體局部和整體的護理。中醫整體觀還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協調。
2 整體護理和中醫護理的一致性
2.1整體護理的實施打破了原有的舊模式,將單純的護理工作上升到人文關懷的高度,運用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等步驟,對護理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精神等各方面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整體護理,將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要以整體觀念看待患者,又要以整體觀念護理患者,這樣才能保障病人盡快康復。
2.2中醫護理也強調整體觀念,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深刻內涵,即運用中醫辨證的原則,收集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病史等相關資料,通過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判斷為何種“癥候”,再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護理方法。辨證施護的過程是認識疾病和護理疾病的過程,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證和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系部分,是中醫護理工作的根本原則。因此,中醫護理中的辨證和施護與整體護理中的護理整體觀念內涵其實是一致的。 3 心理護理和中醫的情志護理的相對一致性
3.1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應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言語、表情、行為以及人際關系的交往來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增強自我克制能力,提高藥物的療效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對有些病例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療效。如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壓升高,對這種病人除藥物治療外,還要在整體護理中指導患者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激動、過于緊張及勞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輕松愉快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直接應用于護理程序的各個環節,給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同情和關心,幫助患者克服情感障礙或心理挫折。
3.2中醫認為人有喜、怒、哀、憂、思、悲、恐等七種情態,是人體對外界的反應,如果受到強烈或過度的精神刺激,超過了正常范圍,情志異常則會影響臟腑氣血陰陽調和,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發病,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古人就已經很重視精神護理。如《內經》中就記載“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開之以其所苦”[1]。現代中醫護理更是強調情志護理的重要性。通過情志護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種不良情志,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情志護理的重要方法是調攝精神,疏肝解郁,暢達情志。要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氣機紊亂,腑臟功能失調。護理人員也要掌握患者的思想狀況,區別不同患者的不同精神狀態,做好勸導安慰工作,讓患者解除思想負擔,排除各種因素的干擾,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使臟腑氣血功能旺盛,使疾病早日痊愈[2]。
綜上所述,現代整體護理與中醫護理的整體觀念是一致的,內涵有機融合。現代護理模式以護理程序為核心結構,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學的精華,兩者內涵非常的接近。整體護理的心理護理和中醫護理的情志護理不約而同,息息相通,極其吻合。統一融合整體護理與中醫護理的精髓,使中醫院的護理更科學化、程序化和現代化,也使得祖國傳統醫學發揚光大,這種新的護理觀念值得學習和運用。
參 考 文 獻
[1]李雪婷.淺談中醫護理在醫院中的作用.光明中醫,2009,1,24(1):140.
[2]張玉珍.中醫護理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7: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