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
鄧小華
【關鍵詞】 糖尿??;護理
糖尿病在中醫屬“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征,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病因多為稟賦不足,素體陰虛,復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致肺燥、胃熱、腎虛而成。其病機主要是燥熱偏盛,陰津虧耗。若遷延日久,陰損及陽,可致氣陰兩虛或是陰陽俱虛。若失治誤治,護理不當,??刹l雀目、耳聾、瘡瘍、癰疽、泄瀉、水腫、中風等癥。因此,在及時治療之外,更重要的是適宜的護理。筆者在臨床護理有以下幾方面體會。
1 情志護理
情志失調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疾≈笠虿〕涕L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急、悲觀等情緒,對治療和康復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護理人員一方面要多關心體貼患者,經常和其談心,了解其心理狀態,并與之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用恰當的語言循序漸進解釋情志與疾病的康復關系,并使其了解自己病情基本的發生發展規律,分析治療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種疾病治療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確對待疾病,增強治療信心,從而使情志保持最佳狀態,以利于配合醫療護理的需要。當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時,由于病痛的折磨,常有呻吟、煩躁、憤怒、悲觀、失望等表現,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給予護理,為其排憂解難,使患者感到關愛和溫暖,感覺有所依靠。還應做好患者家屬的情志護理,囑其不要在患者面前傷心流淚,以免給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壓力。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極為密切,在治病和康復期間,環境和起居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療效。因此護理人員要給患者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整潔安靜,室溫以18 ℃~20 ℃、濕度在50%~60%為宜,盡量避免緊張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
2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中醫的特色,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關鍵問題。中醫學認為,過食肥甘,致脾胃積熱,灼傷肺腎之陰,也可發為糖尿病。根據“食藥同源”和“食藥同治”邏輯關系,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宜清淡、涼性有營養,忌吃肥甘厚味和醇酒炙烤、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較高之物。(1)首先向患者解釋控制飲食與疾病康復的重要關系,飲食品種及進食量必須按醫囑認真執行。(2)飲食應合理控制?;颊呷缬叙囸I難忍時多添加豆制品、生花生米、煮菜等充饑,禁食甜食如白薯、糖果、糕點等,忌辛辣煙酒、燥熱之品,鼓勵患者多吃豬胰、山藥、黃瓜、苦瓜、洋蔥、菠菜、番石榴等。口渴甚者,可用鮮蘆根和天花粉、麥冬、淮山、葛根等煎水代茶飲。若并發癰疽、瘡瘍、皮膚瘙癢等癥,則忌食魚、蝦、蟹、竹筍、牛肉、豬頭肉、公雞肉等葷腥發性食物。大便干燥難下者,可食用蘆薈或服用復方蘆薈膠囊以泄熱通便,亦可用開塞露塞肛。(3)對極度消耗患者,盡量使患者體重逐漸增加以適應正常發育、生理需要和工作能力。多食含蛋白質的食品,限制脂肪膽固醇的吸收,防止酮癥酸中毒,預防高血脂等并發癥的出現。(4)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限制進食熱量較高的食品,每日總熱量控制在750~1 100 cal,以達到標準體重為宜[1]。(5)每周測量體重1~2次,隨時掌握病情變化,多飲多尿患者記錄24 h出入量,為醫生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
3 皮膚護理
由于血糖升高,中性粒細胞移動緩慢,使白細胞對細菌吞噬和殺菌作用減弱,加之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易合并感染,因此,皮膚護理工作極為重要,要加強皮膚、口腔及外陰的護理,要指導患者保持個人衛生,勤剪指甲,經常洗澡,勤換內衣褲及被褥、鞋襪。伴有口腔炎、牙齦炎者,可用銀花甘草水漱口;外陰瘙癢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膚陰潔溶液熏洗坐浴,勿用手抓以防抓破皮膚造成感染;皮膚潰爛者,可用雙料喉風散噴敷;手足蒼白或發紺冰涼者,可用當歸紅花酒精涂搽[2]。
4 治療護理
糖尿病的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中斷或終止,要定期監測血糖、尿糖,長期服用一些滋陰養津或是益腎柔肝之品,如長期服用消渴丸和六味地黃丸之類或以黃芪、淮山藥、白術代茶飲等。中藥湯劑宜溫服,服用西藥類降糖藥時,必須按醫囑嚴格執行給藥時間、劑量,觀察用藥后的效果和反應。如有頭暈、汗出、心慌、饑餓、脈搏增快等低血糖反應時,應給一杯糖水口服,或給予50%葡萄糖溶液40~60 ml靜注。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要嚴格掌握準確的時間和用量,并經常變更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縮或是皮下硬結。如患者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呼氣有爛蘋果味,或重癥患者出現神昏、呼吸加快、血壓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時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搶救。
5 出院指導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生用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當患者病情穩定,血糖、尿糖及其并發癥得到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出院前要做好出院指導,要教會患者測血糖、尿糖、注射胰島素,告訴患者堅持按時服藥,節制飲食和房事,預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等。患者要隨身攜帶甜食和急救卡,卡的正面填寫患者的姓名、病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所在單位、聯系人姓名及電話號碼等,卡的背面印上:我患有糖尿病,若發現我神志不清或行為異常、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脈速,可能是低血糖反應,我若能吞咽,請給我一杯糖水果汁或其他含糖飲料,若15 min內尚未恢復,請送我到醫院并通知我的親人;若我昏迷不能吞咽了,切勿喂我食物,請立刻送我到醫院及通知我的親人[3]。急救卡能使患者在院外發生低血糖昏迷時能得到及時救治,且要囑咐患者如病情變化時也要隨時復診。
【